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分析了南阳市农村体育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以及举办2012年全国农运会带来的机遇,并提出了现阶段南阳市新农村体育发展的模式:以加强农村体育组织管理运行为基础,以增加硬件投入、提高农民体育健身意识和挖掘充实活动项目内容为保障,以农村学校体育带动民间节庆特色体育开展为重点的一体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2012年全国农运会为视角,采用专家访谈和实地调查法,对大型体育赛事与体育文化旅游的资源开发进行研究,认为2012年全国农运会在形象宣传、环境优化、品牌建设和内涵挖掘等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带动河南省体育文化旅游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地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河南省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全国农运会将对河南省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模式创新、经费投入、成效评价等方面促进其改革与发展.体育特色项目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政府财政与社会民营资本的共同投入、构建农村居民全面健身的长效服务机制将是我国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对南阳市体育文化旅游特色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南阳市体育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对南阳市体育文化旅游开发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第七届农运会可促进南阳体育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体育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有利于提升南阳体育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对大型赛事与南阳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南阳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对第七届全国农运会与南阳体育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结果认为第七届农运会将会极大地带动南阳市体育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体育用品业、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文化旅游业三个方面.建议赛事组织管理部门在筹办举办全国农运会的同时,要兼顾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产生的效应主要包括举办地体育、社会、文化、自然环境、旅游和经济发展等。通过近三届全国农运会对举办地产生的赛事效应分析,认为南阳市应以全国农运会为契机,把群众体育的发展、农运会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作为办赛的重点;应以体育旅游开发为主题,打好体育旅游大旗,树立南阳旅游品牌,实现农运会效应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孟庆源 《考试周刊》2010,(3):145-146
本文作者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赣南新农村建设中体育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赣南农民的体育文化意识相对薄弱;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欠缺:新农村体育文化体育组织机构不健全:农民体育运动的时间得不到保证,从而提出促进赣南新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措施。即提高农民对体育文化的认识为突破口,以新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健全新农村体制为保障。  相似文献   

8.
陈超 《考试周刊》2009,(6):114-115
大型体育赛事影响力大、经济效益好、辐射性强,因此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大型体育赛事并参与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本文论述了大型体育赛事实行政府主导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大型体育赛事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总体思路,并以2012年第7届全国农运会为例.提出了河南省南阳市主导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系统的工程。民俗体育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领域的一项内容,对于推动全面发展新农村文化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展民俗体育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从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涵、特征、社会作用及其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A1):139-140
为了全面上深化我国城镇化建设,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规律,广东省于2012年起开启了新农村建设,以珠海市为起点,广东省各地区通过开发当地特色产业、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升人民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发展当地的特色文化以及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将以往落后的村居打造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繁荣发展的新农村。金湾区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同时也到了关键的攻坚年。本文将结合金湾区地理位置及人文特点,提出开发体育旅游资源,让体育走进社区的观点,助推新农村建设,为加快金湾区建设新农村提供理论依据,对促进新时期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推进地区农村体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了新农村建设诉求下体育的功能与作用,认为积极有效地开展农村体育活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体育不仅是提高新农村健康水平的基本方式,也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新农村生活方式优化的重要手段,还是增强农村居民社会情感的理想途径.在农村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的社会参与,丰富农村社会文化生活,培养农村居民的规则意识,还可以成为新农村经济的增长点.体育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达成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社区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区域性体育文化形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和存在价值。提出了我国新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为新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环境及动力支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通过省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在乡镇文化工作站和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下,向着常态化、科学化和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并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同时,中央关于农村建设的政策法规、农民的个人需求、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需要为河南省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了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调查、访谈、统计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体育文化进行了定位,对中部地区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严重匮乏;体育组织管理和指导相对薄弱;部分农村居民对体育锻炼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水平低。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对策:加大农村多渠道投入机制;培育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重视体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对农村体育文化多样性、民族性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南阳渠首移民新村体育文化建设现状的实地调查发现:部分领导不重视;健身设施不到位;移民健身觉悟低;留守人群参加活动受限;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不多;缺少体育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等问题.提出了移民新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对策: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体育文化建设工作;举办丰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开放学校体育资源;开发民间优秀体育项目;构建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等,促进移民新村体育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促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