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本意义在当下的生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提出将古代文学文本意义的生成要素统合为符号编码一信息解码系统,符号编码主要包括文字符号的意义特定及既定的作者、本事,信息解码则主要包括读者的解码能力和读者的阅读态度,在二者共同作用下,文本意义最终生成,从而确定中国古代文学文本在当下的意义读解是多元化的,是由读者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文本意义在当下的生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提出将古代文学文本意义的生成要素统合为符号编码一信息解码系统,符号编码主要包括文字符号的意义特定及既定的作者、本事,信息解码则主要包括读者的解码能力和读者的阅读态度,在二者共同作用下,文本意义最终生成,从而确定中国古代文学文本在当下的意义读解是多元化的,是由读者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翻译及言语交际的过程出发,分析其编码、译码和获得信息的过程。从翻译角度来看,无论是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分析,还是参照语言学家J.Austin等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言语交际的过程都显得复杂多变却有章可循.同时由于翻译中伴随着影响言语交际过程中话语信息差的宽泛的文化语境及潜在的心理因素,言语交际过程的复杂性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4.
小说对话的多视域审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小说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对话的审美价值突出体现在多边缘学科视角的互融性,这种融合使对话语的审读具有了多视域空间.从言语交际视域对其加以审视,涉及言语代码从编码、发送、传递、接收到解码的全过程.从话语认知视域考察,认知贯穿于话语生成和话语理解等复杂的人类言语行为中.对话参与小说叙事,其叙事状态不同于叙述语言,在叙事视角、文本结构等方面有着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与表现功能.  相似文献   

5.
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是语言学界和哲学界的热点议题,至今仍未达成一致。本文试图从翻译的解码、编码过程中词汇理据消隐与重现侧面来浅探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6.
双重编码是指人类认知过程中对陈述性知识的两种表征方式:言语编码和意象编码。本文从信息的贮存、加工与提取的角度,提出英语单词记忆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言语交际角度,对文学作品人物对话中的心理定向诱导加以探讨。从编码语义指向与解码接收反馈这一角度看,定向诱导可分顺向诱导、逆向诱导和曲向诱导三类。它对将语义导向预设的目标、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因此应注重诱导的巧妙设制。本文还探讨了诱导失败而形成的反诱导因素,无意识的反诱导是言语交际中的消极因素,而有意识的反诱导则形成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交际是以一定的符号为手段在一定的规则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交际就是符号活动。非言语符号在交际中传递比语言符号大得多的信息。但非言语符号中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又是约定俗成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非言语符号承载的不同的文化信息,认识它们的约定俗成性,对促成有效跨文化交际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网络流行符号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独特的构成规则,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流行符号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及其表征方式——肖似性,及它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并提出网络流行符号因认知方式的不同而会导致最终识解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交际是以一定的符号为手段在一定的规则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交际就是符号活动.非言语符号在交际中传递比语言符号大得多的信息.但非言语符号中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又是约定俗成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非言语符号承载的不同的文化信息,认识它们的约定俗成性,对促成有效跨文化交际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