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从我们的英雄城南昌走出了一位全国的楷模,这的确是一件令人感到自豪和振奋的事。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接受报道全国的楷模──南昌市筷子巷派出所户籍警邱娥国同志先进事迹的采访任务时,我感到非常地荣幸。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做了五期专题和两条新闻,分别在《社会传真》和《江西新闻联播》中播出,同事们都开玩笑地说我是邱娥国的“追星族”。说句实话,通过对邱娥国及其辖区内百姓的多次采访,我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老邱的确是性格朴实,为人厚道,工作尽心尽责,为百姓爱戴的好民警。所以我就想,这样一位值得全国各行各业学习的好民…  相似文献   

2.
记者的眼泪     
吴兴人 《新闻记者》2004,(11):38-38
不少记者大约因见多识广的缘故,对被采访的对象,不大容易被感动,更不要说流眼泪了,但这一回,从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中央新闻单位周国知事迹采访团的记者们在鄂西南高寒山区采访时,被这位优秀基层干部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在CCTV新闻联播播出的《一次令人感动的采访》中,我们看到了  相似文献   

3.
今年5月黄金周刚过,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和市记协组织上海主要媒体和中央驻上海主要新闻单位记者30多人,分三路到上海对口支援地区采访。这是一次经过精心策划,有新意、出亮点的新闻采访。记者们深入到云南思茅、文山、红河三市(州)和新疆阿克苏地区、西藏日喀则地区及三峡库  相似文献   

4.
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记者站记者是这些单位在全国各地的耳目,是中央新闻单位新闻触角的具体体现,他们虽然大多单兵作战,但中央新闻单位对地方的许多报道是通过他们提供的线索或采访完成的。对一个地区报道得多与少、好与坏也与他们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驻站记者中藏龙卧虎,写出了不少具有全国影响的好报道,许多新闻界的领导都是从驻站记者干起的。为探寻他们工作的奥秘,我们设计了几个小问题,请一些中央新闻单位驻站记者回答。我们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5.
新闻人物常常被人们、特别是被记者们评说,然而,却很少听到他们如何评论新闻这个行当和记者们。他们有没有想过,新闻媒介对他们所在之领域的发展有何作用?他们有没有想过,他们希望接触什么样的记者?他们认为新闻工作及记者的采访还有什么可商榷和可改进之处? 80年代,提倡理解。在记者们努力去理解新闻人物,挖掘其经验、思想等等的同时,他们是否感到了被理解?他们理解新闻工作与记者吗? 本刊记者分头到各地采访了几位著名的新闻人物和新闻“热点”单位的负责人,也许,他们的话值得我们作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6.
传媒的新闻采访主要有两类:一是应邀采访,二是无人邀请的主动采访。目前,在许多新闻单位,应邀采访通常要占较大比例。譬如党政机关需要向社会发布的有关重要会议精神、政策变化及经济建设成就、重大科研成果等重要新闻。而新闻发布者需提前向相关传媒和记者先电话通知或发来请柬,甚至还派车接记者。这种邀请,事实上是向新闻单位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新闻采访线索和新闻源,是新闻单位和记者比较欢迎的。当然除了党政部门外,还有一些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记者事先印好新闻稿,并设酒宴招待或赠礼等.有细心者再向新闻发布者们提问几句,回…  相似文献   

7.
10月19日,由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等媒体组成的中央新闻单位依法行政采访团来到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重点就政府公开信息集中查阅情况进行专题采访,国务院法制局、上海市政府法制办有关负责同志陪同采访。上海市档案局馆刘南山局馆长向记者们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记者们在外滩新馆政府公开信息和档案资料查阅服务中心现场采访了查阅利用者。  相似文献   

8.
一位老朋友打来电话,约我去采访,他那个单位属“七所八站”之列,是编辑部明确要求少跑的。我问他有什么新闻?他哈哈一笑:“有什么新闻?你记者一来,就有新闻;记者到哪儿,哪儿有新闻。”这话我一直放在心里。现在不少新闻单位不是记者跟新闻跑,而是新闻跟记者跑。这种现象绝非是个别的,很值得我们深思。 本来,新闻报道是源于新闻事实的,记者得跟着新闻跑,而“新闻跟着记者跑”,就使本末倒置了。工作再出色的单位,事迹再突出的个人,记者不去写、不去拍,就成不了报纸上、电视里的新闻;反过来说,有些单位工作虽说平平常常,…  相似文献   

9.
说起我与记者打交道的故事, 那真是很多很多的,十七年来,从中央新闻单位到地方新闻单位,从电视台、电台到报社,我结交了很多记者朋友。应该这么说,我一直是他们追踪报道的对象,有时甚至被“追”得很辛苦,但是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记者精神”,使我常常思考:作为一名党和国家给予荣誉的劳模,该更多地回报什么给社会。 十几年了,记者们见到我都习惯叫我“徐虎师傅”,感觉很亲切。记得当初接受记者采访时,我很紧张,是单位里的领导、师傅给我很大的鼓励和帮助。时间长了,我和一些经常来采访的记者交上了朋友,自然也就不…  相似文献   

10.
2019年12月2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主办,中共山东省委网信办、中共辽宁省委网信办、中共安徽省委网信办承办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启动。来自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的记者们,分赴山东、辽宁、安徽等基层实地采访,全面展现各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先进人物事迹。  相似文献   

11.
“有通稿吗?”时下,有些记者赶到新闻发布单位或采访现场后,总是很关心地这么问。一旦听说有“通稿”,便如释重负,把“通稿”往文件包里一装:“等着看报纸吧!”说罢潇洒而去。很难想像这些靠“通稿”过日子的记者能写出什么像样的新闻。靠这样的记者能办出让读者喜闻乐见的报纸吗?现在,有的单位和部门热衷于召开各种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他们往往在开会之前就组织人员为记者代劳,把需要报道的事写成由本单位领导审阅后感到满意的“通稿”。可以说,在记者来之前已是万事俱备了。拿他们的话说,请记者们来只不过是捧捧场、加深…  相似文献   

12.
在我40年的新闻生涯中,应该说“难忘的采访”有很多很多。周总理对记者的亲切关怀,陪郭沫若访问新安江,与苏步青结成忘年之交,以及众多的工农业劳动模范的动人事迹和抗灾中的现场目击等等,都给我留下一个一个终身难忘的印象。这里我仅举一例:采访路甬祥。那是1981年。浙江大学讲师路甬祥从德国载誉归来,获得五项专利,是一位新闻界关注的人物。当时,要采访他的,中央、省市新闻单位有数10家,而他回国后,要立即筹建我国第一个“液压研究室”,加上教学科研,十分繁忙,接待记者与从事专业矛盾很大。路甬祥决定,开一个记者招待会,接待全部来采访的新闻单位的同志。他的这个决定,使我十分为难。在这之前,当时的省委书记铁瑛同志在接见路甬  相似文献   

13.
东北大兴安岭发生特大森林火灾的消息传出后,中央和地方数十家新闻单位先后派出上百名记者奔赴扑火第一线,将灼烤人心的火情消息和军民奋战的英勇事迹及时传向祖国和世界各地。他们用自己的笔、照相机和  相似文献   

14.
易地采访,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采访术语,是指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 中央新闻单位的机动记者,不存在易地采访的问题。他可以今天到这个地区,明天到那个地区,他是“满天飞”记者。 中央新闻单位派出的地方记者,包括新华分社记者,地方新闻单位的记者,包括机动记者和地方记者,都有一个易地采访的问题。 记者长期呆在一个地方,好处是地熟、人熟、情况熟,但如果不流动,也有弊端,如眼界容易狭窄,感觉灵敏度降低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用一定时间易地采访。 新华总社利用它对分社统一管理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去年“八一”前后,中央、军队和地方新闻单位相对集中地报道了海军东海舰队新型导弹护卫舰舰长柏耀平‘驾机能击长空,操舰敢闯大洋”的先进事迹,在军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人民解放军灿若星河的英模人物画廊里,又闪烁着一颗璀璨的新星。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32家中央、军队和地方新闻单位直接参与柏耀平事迹的报道,中央新闻单位发稿400多篇,地方新闻单位播发稿件1500多篇。就连港澳和国外数十家新闻媒体也争相报道相耀平的事迹,称柏耀平勇敢挑战新技术革命的事迹,折射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发展水平。社会各界群众纷纷给新闻单位来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记者被告已不再是新闻。无论中央还是地方的新闻单位,也不论是广播、电视或报纸杂志的老记们动辄被法院传去公堂对簿是常有的事。记者以为,对付的办法之一是在采访时,深入细致、全面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事实;在做到客观公正地反映、分析问题的同时,保存好所有采访素材。下面介绍一下我最近遇到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7.
自尊,自信,才能成功地方报记者在采访活动中,有时会遇到这样一种特殊情况:采访对象对记者的选择,使“小报”记者感到苦恼和头痛。特别是遇到中央和省级新闻单位记者或名记者,同时采访同一对象时,被采访对象往往乐意应付大报记者,而无视  相似文献   

18.
农民党员傅显忠,一生忠诚地履行共产党员的光荣职责,以他平凡而伟大的思想行为,树立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的名字和模范事迹,经过新闻单位的宣传报道和人们的传颂,现在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知晓。但是,作为这样一个先进人物,在宣传上却有一番周折。据一位直接参与傅显忠事迹报道的记者反映,开始时,他们的一些稿件在一些新闻单位的命运不佳,有不予理睬的,有被“枪毙”的。江泽民、宋平等中央领导人倡导  相似文献   

19.
梁岩 《河北广播》2006,(5):75-76
采访是新闻写作的重要前提,好的新闻作品,都是记者深入细致采访的结果,而采访是从接近采访对象开始的,通过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联系,达到掌握新闻素材,完成新闻作品的目的。笔者在新闻实践中体会到,与采访对象接近和沟通,记者要走进采访对象心灵深处,做一名心灵的捕手,要有敲开采访对象心灵大门的本领,让他们觉得记者可亲可信,有更多更好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想告诉你。  相似文献   

20.
崔丽 《新闻记者》2007,(4):22-22
人民大会堂的新闻发布厅俨然成了记者们举手提问的竞技场。手臂高举如林,被新闻发言人点到并获得采访提问机会的记者自然令人艳羡万分,他们自己也备感幸运。在这一心理下,记者们提问的方式和表现不一而足,也有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