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倪振飞 《武当》2003,(8):49-50
显现元神,在道家生命修炼体系中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无论是释家的悟空,还是道家的内丹,都涉及到“佛子出游”和“元神出窍”问题。这一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生命修持的最终归宿。下面谈谈修持千乘修光功元神出窍的实际体验。  相似文献   

2.
学稼 《武当》2013,(4):48-49
论得药1、什么是药物《道言浅近》中指出:"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药物也。"《心印经》上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规中指南》中说:"采药者,采身中之药物也。身中之药者,神气精也。"《人道言浅近》中也说:"精气神为内三宝。"精气神三者,在内丹功法中强调练先天,忌用后天,称为内药。《金丹四百字·序》中说:"炼精者,炼元精,非淫溢所感之精;炼气者,炼元气,非口鼻呼吸之气;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思虑之神。"这与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的"毋逞气质之性,毋运思虑之神,毋使呼吸之气,毋用交感之精"是一致的。后天的精气  相似文献   

3.
筑基为道家内丹修炼的初步功夫,功能是修复、补益身体机能,达到精足、气满、神旺的三全境界,为下一步的修炼打好基础。与道家内丹修炼一脉相承的张祖意合太极拳,即是讲究以先天筑基为法,以筑基内炼为始,由内而外调和气血。以心静为根,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武当武术独特的思想特征、技术特征角度出发,同健身理论相结合,探析武当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理论依据,使武当武术为全民健身服务。同时寄希望于健身活动,促进武当武术进一步在世界的传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武当武术蕴涵丰富的道家思想“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形神相依”;“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道”的技术特点;特有的“肥硕宽大,庄重威严”服饰美,仙骨拂尘、刚劲刀剑的“奇门兵器”,这些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健康理念的时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发展需要、心里需要,广泛影响着世界。  相似文献   

5.
练太极拳如何养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练太极拳如何养神范贵林(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练太极拳如何养神,就要知道什么是神,为什么养神等问题。我国古人把与生俱来的神的功能,称之为元神,把人后天获得的意识活动,称之为识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元神与识神的关系,就是大脑功能与意识的关系,由知可知,...  相似文献   

6.
练太极拳如何养神等问题。内经《灵枢·本神篇》中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神是由父母阴阳二精相结合而形成的,是生俱而来的。我国古人把与生俱来的神的功能,称之为元神,把人后天获得的意识活动,称之为谓识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元神与识神的关系,由知可知,神相当于大脑。大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练习太极拳养生,应该首重养  相似文献   

7.
元神和识神,都是描述人脑功能的。养生的关键功夫是开发元神,元神是与“气”物质可以相感应,相沟通的人脑功能。如果没有内在实践,人类就发现不到和触及不到这部分脑功能。可以说,养生实践上开发和运用元神,是人类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一次升华和飞跃。  相似文献   

8.
务真子 《武当》2000,(5):51-53
道家修炼有人仙、神仙、天仙等不同证果。初关炼精化无,坚固命宝,名日“百日筑基”。功成能百病莫侵,返老还童,寿延无限,长留人间,名为“人仙”。中关炼气化神,气满神全,名日“十月怀胎”、“三年哺乳”。功成能六神俱通,阳神离体,名为“神仙”。上关炼神还虚,性命合真,名日“九年面壁”。功成形神俱妙,白日飞升,周游六合,得大逍遥大自在,名为“天仙”。  相似文献   

9.
杨春  肖英 《武当》2008,(9):20-21
太极拳原属道家神圣修炼中的功法,而后被民间所传承,随着岁月流逝变换,太极拳传承已渐失道家传真的修炼内涵,人们对张三丰经、法日渐忽略和漠视,往往修与炼概念混淆不清,甚至一些太极名家也把炼混同于修,认为太极拳就是太极拳修炼的全部。其实不然,严格地说,太极所有功法都不能称之为修,其中包括站(桩功)坐(静功)卧(睡功)用(攻守护道之法)以及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内外五行之练法。无论是内炼或者是外操,无论行功盘架划分多少层次,本身不具有修持的内涵,都属于以武事修身,改变后天身体状况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虚静 《武当》2000,(1):39-41
无论是先天状态或后天状态,它们都是指场态而言的,而不是指有场态或无场态。先天状态是指的无极场态,后天状态是指的极化场态。这场态在人体就被称为心神。心神的先天状态为元神,心神的后天状态为识神;元神为无极态,识神为极化态。所以凡是有概念存在的心神都是极化着的后天识神状态,  相似文献   

11.
妙用太平气     
袁康就 《武当》2010,(5):46-47
炼气功的朋友应该听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是五代陈抟(即陈希夷)教人炼内丹(今人称气功)的金句。然“精气神”三个连字,源出于东汉的一部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  相似文献   

12.
一、道家与太极道家将老子所著《道德经》奉为圣典,并且由许多道家把《道德经》加以发挥、演化,更被做为炼养的重要思想理论加以动用。道家在探求长生,探索生命奥秘的道路上,继承和发展了《道德经》思想,历经数千年,一代又一代的修炼实践,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获取了巧夺天机的炼丹秘密。所以说,谈起养生之道,必然要谈及道家的养生理论,炼养之道。  相似文献   

13.
刘紫轮 《武当》2005,(8):37-37
金丹功的修炼与人们所熟知的内丹修炼截然不同。近代所有丹书只言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及还虚面壁之说。而金丹三元加炼最上大成之真,妙一、三一、九炁,炼虚化炁(气),炼炁化精(玄元始三炁合化之阳精,非是淫精)、炼精化神及炼虚合道之秘则从无见说。今此说一见,读者不免感到意外,然是非邪正,功夫自会做证,明智之人一见便知。  相似文献   

14.
李国兴 《武当》2000,(10):46-48
侠门认为:无论是道教的内丹运炼,还是佛教的禅定修持,都是为了达到“六根互用”和“八识归元”的致虚境界。只有在致虚境界中,才能开发元神,凝结成象;才能明心见性,达到极乐的彼岸。两教教义和气功修持的途径虽然各异,但殊路同归,均是为了达到开发先天本性(元神)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林书立 《武当》2010,(3):48-48
以肚脐为中心的下腹,有丹田、命门、会阴等重要窍穴,是道家气功修炼的主要区位。其中丹田为人体的中心,是生命力的焦点,为炼精化气之处,所谓“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金丹四百字》)所谓“十二经脉皆自丹田生,散之为四肢百骸也”(《太极祭炼内法》)。命门在两肾之间,肾主水而藏精,为人身元阴之处;命门主火而升发,为人身元阳之处。元阴是先天的真水,元阳为先天的真火,  相似文献   

16.
三昧真参法     
李兆生 《武当》2005,(1):3-5
衡量正宗与散流的标准是"三昧真参法"。 "三昧"指什么?三昧就是精、气、神。不光是练功、修道,中医治病人,享尽天年都离不开精气神。小腹里是元气、精,颅腔运化的是神,在精神之中往来者为气。精、气、神在体内各有各的位置,并相互转化,所以说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但在我们传统的内容里边,神传的修为是"化神为气",然后是"炼气还精",这个就是说,是人再造精神。  相似文献   

17.
刘紫轮 《武当》2007,(1):43-44
世传丹法是百日筑基、十月养胎、三年乳哺而修入,其程序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还虚面壁。此类丹法之书吾看过不少,但都没有深入研究,也未实践。但对其丹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历来道教或道家,都十分重视“三宝”在丹道修炼中的作用和地位,武当山亦不例外。因此,《武当山炼性修真全图》(以下简称:《修真图》)将“三宝”列于人体的显著位置,即“顶有三宝神天灵,身有三宝精气神”。由图中可见,神宝、天宝、灵宝位于人体头顶部,精、气、神“三宝”则分别列于人体纵向中线的腹部(下丹田)、胸部(中丹田)、脑部泥丸位(上丹田)。然而,我们从现有的三个版本的《修真  相似文献   

19.
拳道修悟     
张金普 《武当》2013,(8):53-54
一、我国道家始祖老子著述的《道德经》,是国人修身养性,益寿延年的指路明灯。"顺为凡,逆为仙"。通俗地讲,那就是顺则生人,逆则成仙。欲成仙体,那就得修道。经过百日筑基,十月怀胎,三年哺乳,而九年面壁则是修道的最高层次。其中有阳神出壳漫游,体羽化而升天,我等方外之人若能全收百日筑基之功,无疾而终足矣。一、百日筑基包括小三候。即蓄积元气为初候;疏通周身关窍,气血周流为中候;百病消除为三候。百日筑基,须性命双修。所谓性功,是精神方面的修炼。即去除私心杂念,返璞归真,识神退位,元神主宰,明心现性,心平气和,  相似文献   

20.
郭海清 《武当》2006,(11):23-23
道家的天人合一是炼家与身边的人、物、山、川、日、月、星辰——宇宙融合在一起,达到无他无我状态,采宇宙浑圆之气人丹田而炼金丹,斯时无呼吸——进入胎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