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共同感受,那就是批改作文真难,真累!其实,对作文批改,叶圣陶先生有过很多论述。他说:“老师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是不是可以改变方法呢?我看值得研究。”他还指出:“可以这样说,给学生批改,目的在使他们达到自己能够批改的地步,自己能够批改了,无论写什么就比较稳当了……”  相似文献   

2.
2013年暑假的一个星期三晚上,我慕名来到上海长乐路参加新车间的开放活动。新车间是中国第一个创客空间,在创客群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天晚上,我因为两个细节而感动:一是听众中有一位十来岁的孩子在一群创客的队伍里格外显眼,但是他神情专注,估计是这里的常客;二是认识了一位初二学生的家长,他是工程师背景,来新车间听了讲座,并为他的孩子交了100元会费。  相似文献   

3.
评改学生的作文 ,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改学生的作文 ,又是作文教学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评改得法 ,既可减轻老师的批改负担 ,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反之 ,则可能劳而无功 ,甚至扼杀学生的写作兴趣。著名作家莫言感憾地说 :他连女儿的作文都不敢批改 ,如果按孩子们写作文的要求来看他的作品 ,将“没有一句话不是病句”。这个问题再一次提醒我们 ,作文教学不改不行了。当前 ,特别是我们乡村中学 ,由于学生阅读面狭窄 ,有的学生除了课本 ,几乎没有读过一本课外书 ;有的虽然读了 ,也只是凭兴趣爱好看一些小说之类…  相似文献   

4.
“你的字写得真漂亮,说明你是下了一定功夫。我多想每天都能欣赏到你那漂亮的字迹啊 !”这是我写在一位常欠交作业的学生的作业本上的一段评语。使我意想不到的是,这短短的几句话,却像给他打了一剂兴奋剂,连续两天他的作业不但按时完成且质量相当不错。这时,我继续抓住机会对他认真完成的作业每次奖一个“优”,满十个“优”再另给一个小奖品。从此,这位学生彻底改掉了欠交作业的坏毛病。近年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我以改革作业批改方法为突破口,采用这种“批改+评语+奖励”的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种让作业本“…  相似文献   

5.
开学两个月之后,八年级重新分班,四班分来不少新学生。在检查作业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叫江民的学生,作业一次也没有做完整,他原来的地理老师一次也没有给他批改。我问他为何不做作业,他说:"老师说,我可以不做。"  相似文献   

6.
办公室某教师辅导学生时,某学生问:“老师,这个写的什么意思,我这道题是对还是错呀?”原来是他读不懂老师的批注。作业批改作为实现师生教学信息反馈的一个关键环节,“批”应指教师批注,“改”应是学生主动改错,这应是作业批改之原意。  相似文献   

7.
李长虹 《成才之路》2010,(11):I0008-I0008
很多时候,老师总是让学生按统一要求作文,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从自己的写作体会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有所积累,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书本,但比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所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以大爱的心胸去关爱学生,强化职业情感,去爱教育,让爱与教育同行。  相似文献   

9.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令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工作之一,老师累的精疲力竭,然而学生对老师批改的作文似乎比较“冷漠”,很少“有”动于衷。那么,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使作文批改臻于学生自主操作的范式呢,下面我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有些学生愿意、也善于同别人“分享”,而另一些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同别人“分享”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第一类学生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问:“班上谁是你的好朋友?”他们可能这样回答:“李明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好学生,他上课遵守纪律,不打人,也不抢别人的东西,他还爱帮助人。”对同样的问题,第二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刘晓是我的好朋友,他爱跟我一起玩,他不打我,他还爱帮助我。”如果妈妈问孩子:“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第一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我不喜欢大强,上课…  相似文献   

11.
耿凤英 《教师》2008,(16):53-53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具有“爱心”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可当今学生却恰恰缺少爱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心、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相似文献   

12.
习作教学中作文批改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这一环节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本文从作文批改的几种形式入手,探讨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3.
《工人日报》曾刊发了一则报道,大意如下:在福建福州的一些中学里,作业得到老师批改,竟成了学生的“奢望”。一些中学的学生反映,老师都是随机抽取一些作业进行批改,如果“运气”不好,就可能抽不到。最为极端的是,竟有学生一个学期的作业都是空白。原因何在?一刘姓老师解释说,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精力不允许。他说,自己教了三个班,每个班都有60多个学生,近200份的作业实在来不及全部批改。据了解,这一现象与一些学校不顾现有师资状况盲目扩张有关。一些重点高中每个年级从8个班突增到了16个班,而且班级人数都突破了70人。师资本来就与班级数…  相似文献   

14.
怎样批改好作文,是语文教师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我当了二三十年中学语文教师,对作文批改确也费过心机,曾得到一些领导、同事及学生给予的“细致认真”的评价,但究竟不着实,要问学生从我的批改中得到多少益处,很难说上来。批改的作文发下去,学生往往只看个分数或后面的几句批语,就往抽屉里一塞了事。这更引起我对批改效果的怀疑。学习了叶圣陶等对批改作文的论述,我采取“批问索答”的方式进行尝试,果然能看出一些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说到作文批改,语文教师往往头痛,花不少精力“精批细改”,效果却不佳。我以为,个中原因之一就是只关注了习作而忽视了学生这个活生生的生命。如果我们能在作文批改中倾注爱心,让作文批改成为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心灵的桥梁,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沟通,那么每次作文学生都期待着教师的鼓励和启示,作文批改  相似文献   

16.
刘永芳 《班主任》2009,(8):29-30
一个班级,总有几个不好好学习、调皮捣蛋的特殊学生,面对这些学生,有的老师直截了当地说:“能不能叫老师省点儿心?我这班主任就是给你们几个当的!”的确,这些学生的存在时时考验着班主任的智慧和耐性。但我想,如果没有他们,可能我们的教育教学会永远处于平庸状态。  相似文献   

17.
耿风英 《陕西教育》2008,(12):39-39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具有“爱心”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可学生却恰恰缺少爱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心,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是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王营 《宁夏教育》2006,(10):33-33
作业批改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教学评价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师生课堂交往的延续,对增进师生交流和促进学生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往的作业批改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不能参与。但是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就为学生参与作业批改提供了可能。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作业批改中的一员,并在有效参与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19.
创客教育走进中小学已成为当今教育向前发展的趋势,它是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信息化工具,提倡创造与共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创客教育的思维模式,能提高课程教学成效,它更加侧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同时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对于全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孙红霞 《河北教育》2006,(12):33-33
“老师想不到平时不爱画画的你会画得这么好,说明你绘画功底不错,我多么想每次作业都能够欣赏到你的画啊!”这是我写给一位经常不愿意交美术作业的学生的评语。虽然是短短的几句话,却给这孩子莫大的鼓舞,连续几次,不但作业按时完成,质量也相当高。这种让美术作业本会“说话”的方法,我认为有三个好处,一是改变了传统作业批改中一个大勾加等级的简单做法,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一直在关注他,关心他。二是丰富了作业的内涵,使作业的过程变单纯的巩固知识为知识与品德并重的过程。三是避免了学生面对老师的尴尬场景。那么,如何让作业本更好地会“说话”呢?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