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班玛 《青海科技》2010,17(4):71-73
受地质勘测条件的限制,深埋长大隧道新奥法施工中,常遇到未预料的不良地质体和复杂的地质条件,产生隧道施工地质灾害,影响隧道施工。为保证新奥法的正常施工,弥补地质资料不足,及时了解施工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条件,需要适时对不良地质体进行超前地质探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判断可能发生施工地质灾害的相对位置,为选择正确的开挖断面、支护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本文对长大隧道新奥法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2.
地质雷达利用高频电磁波对不可见目标体进行扫描探测,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和位置,在隧道检测中具有无损、快速和高分辨率等特点。本文阐述了地质雷达工作原理及其探测方法,并结合实践经验对地质雷达在隧道检测中存在的天线频率的选择、天线重量的轻型及小型化、隧道检测专用台车、空洞准确定位、标准图谱库建立等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育王岭隧道破碎带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山  张文君  邱波  孙浩 《科技通报》2019,35(2):195-200
隧道掘进穿越断层和节理裂隙破碎带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塌方、涌水突泥等灾害事故,为保证隧道穿越多裂隙带的施工安全,降低施工灾害发生的概率,施工前有必要对隧道进行超前预报。本文依托育王岭隧道,通过地质分析研究了育王岭隧道的破碎带发育特征,利用TSP超前预报系统、地质雷达和红外探水等物探手段对育王岭隧道的地质缺陷体进行探测,探测结果与现场实际揭露情况基本吻合。综合采用TSP超前预报系统和地质雷达可较为精确预报岩溶区隧道的破碎带发育情况,红外探水基本可以预报裂隙含水情况,其预报手段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高密度电法的原理及施工工艺,结合隧道工程的实际应用,说明高密度电法是适合在隧道工程中探测岩溶等不良地质体,高密度电法具有以下优点:成本较低、施工方便、效率高、易操作、信息丰富且解译方便。高密度电法是一种探测岩溶等不良地质体效果良好的物探手段,在今后的大型工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要介绍了TGP-206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过程和方法。由于在长隧道施工中,隧道洞身穿越不同地层和不同地质构造,运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能够更好的探明隧道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形态和规模。结合在祁连山隧道运用该方法取得的成果,浅析该方法在隧道岩性突变带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查明隧道洞身段地层岩性、断层破碎带宽度、破碎软弱含水岩体和岩溶发育岩体的埋深和规模,可预防涌水和突泥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音频大地电磁法是工程物探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探测地下埋深1 500 m浅地层电阻率结构信息。隧道穿越的地层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隧道开挖面临较大的风险,结合铁路隧道工程勘察应用,采用该方法对拟设隧道进行探测,能够初步划分地层岩性,判释隧道洞身段断层破碎带的规模,初步划分隧道洞身段围岩级别和岩溶发育岩体。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探测隧道洞身段的不良地质体,初步查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对隧道设计及线路方案的比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微分电测深法在水文、岩溶、矿山等工程地质勘察中被广泛应用。该方法具有能适应复杂地形、垂向和水平的分辨率高等优点。本文将微分电测深法应用于益马高速的万香仑隧道,探测隧道的不良地质体。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勘探区域内的破碎带反应明显,呈低阻显示,结合地质资料和后期施工验证,对不良地质体分布范围推测准确。微分电测深法对探测断层破碎带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关毅 《科技风》2011,(16):174
通过对岩土情况的勘察,初步查明隧道通过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褶皱、断裂破碎带、节理、裂隙、软弱夹层及其组合形式,以及工程水文条件;初步查明隧道通过地段岩层是否含有煤层、膨胀性岩土和有害矿(气)体;初步查明隧道通过地段不良与灾害地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特殊地质(如岩溶、采空区等)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初步查明隧道通过地段及其附近地区地下水露头,地下水含水层、隔水层、地下水类型、水质和补给来源等;初步查明隧道洞身岩、土体质量与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初步评价隧址区地应力水平和隧道围岩岩爆烈度;通过岩土情况对地段做综合型评定。  相似文献   

9.
天然场音频大地电磁法(以下简称AMT法)以电阻率的差异作为物质基础,根据所观测到的视电阻率值的大小以及随着频率变化的情况来推断解释地下地质体空间分布的一种天然源频率域物探方法。文章采用AMT技术对某隧道进行勘探,目的是探测该隧道走向范围内隐伏断层的空间形态:包括断层走向、倾向、倾角及断层破碎带的宽度、物质成分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隧道洞身范围内的岩体的完整性、赋水性等。应用结果表明,AMT技术在隧道不良地质体无损勘探中能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任永强 《中国科技纵横》2014,(6):127-127,129
由于炭质页岩具有膨胀性、崩解性、风化性等物理特性,在这种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极易出现衬砌混凝土开裂、衬砌侵限、钢架扭曲变形等情况。所以,有效控制炭质页岩地质条件下隧道围岩变形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笔者将通过在该地质条件下从事隧道施工的一些体会,阐述在炭质页岩地质条件下,采用分阶段注浆对控制隧道围岩变形的重要作用,为今后相似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新建南涪铁路梓里隧道为例,说明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方案。梓里隧道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隧址有丰富地下水、岩溶、煤层瓦斯、顺层偏压等不良地质条件,本文就这一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提出相应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隧道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地质勘察资料,因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期望在勘察阶段完全查明隧道全面的地质情况是十分困难的。根据地质勘察资料作出的设计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常有发生,由此带来的隧道洞内坍塌、涌水、涌泥、瓦斯爆炸等灾害时有发生。因此隧道施工中的地质超前预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工程中,更有必要进行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和可行性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3.
塌方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处理方案视工程地质条件、塌方原因、施工方法、环境要求等情况而定,选用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治理。通过对永安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影响隧道施工的地质因素及塌方产生的原因分析,针对永安隧道的特点,浅述了隧道塌方处理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于防治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实现生产安全、提高施工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首先对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地质分析法、物探法当中的TSP法和地质雷达法,然后对上述几项地质预报技术的应用优势及应用不足等使用现状情况进行了探讨,最后对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未来的技术、需求、压力等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本领域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以其能够确定基岩界面的纵波速度和深度而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勘察。本文介绍了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敦白客运专线某段测线内隧道工程勘察实例,阐述折射波法在铁路隧道进出口浅埋段勘察中查明隐伏构造和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及土石分界线的应用效果,并提出了几种提高该方法信噪比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鉴于目前公路隧道勘察过程中,钻探手段无法准确探明断层的弊端,采用高密度电法对某隧道地下隐伏断层进行探测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具有探测深度大、识别准确的特点,是隧道工程勘察过程中识别断层带及隐伏不良地质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述了各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特点,针对石林隧道穿越岩溶、断层、破碎带等复杂地质条件,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使隧道施工在高风险段落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优化了施工方法,使石林隧道安全快速的通过了各种不良地质地段及高风险段落.  相似文献   

18.
以长寿山隧道1#明洞特殊地质隧道施工为背景,对特殊地质下明洞工程的施工措施、隧道软基处理等严重影响施工安全与进度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了加强明洞暗作方法、及加固隧道软基技术及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何淼 《科技风》2013,(21):130-131
为了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以及对不良地质地段及时采取防御措施,采用以地质法为基础,多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为手段的综合地质超前预报法进行勘察,提高了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准确率。以四家子隧道为实例,通过对隧道横、纵断面采用联合剖面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对比分析,勘察结果表明:1)四家子隧道的岩土层可以分为四类,深部地层隐伏岩体比较完整,没有发现断裂构造及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现象;2)结合隧道的开挖宽度,确定出隧道净距的选取范围为5.0~8.0m,为该隧道的支护参数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隧道施工处于大断裂带区域,其洞身、洞口穿越破碎带地段、基岩裂隙水发育等不良地质问题,通过采用了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普通砂浆锚杆、双液注浆等多种措施进行预支护,有效地解决了隧道穿越大断裂带区域Ⅴ、Ⅵ级围岩隧道施工不良地质问题,确保隧道开挖和衬砌的安全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