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周伟  陈烽  王伟 《科技风》2013,(16):115
对于采用微机继电保护的变电站,二次回路及继电保护装置的干扰问题一直是影响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确保了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安全运行,本文对变电站产生干扰原因进行了研究总结,并提出了变电站抗干扰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电能作为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近些年来国家政府更加重视电力企业的发展,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能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下,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研究也越发受到关注,由于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为了保障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完善变电抗干扰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针对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抗干扰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电力系统运行当中,继电保护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当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干扰时,便会导致电网无法安全运行,从而给用户带来严重影响。为此,要加强对继电系统的安全管理,及时处理干扰继电保护正常运行的一切因素,以及提高继电保护的安全指数,均可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本文通过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和要求进行进行分析说明,总结了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造成干扰的因素,并对此提出了一些的建议和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4.
主要针对变电站的二次接地网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变电站的二次回路上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使得二次回路上所安装的继电保护装置受到影响,会使得继电保护装置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误动的现象,甚至严重的会使得继电保护装置出现严重的损坏问题,这样就会使得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受到严重的干扰。因此,相关的人员要注重对变电站二次接地网进行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变电站继电装置是保护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随着电网规模和分布密度的逐步增加,变电站的运行就更加离不开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发挥,如果继电保护装置出现结构、技术和环境的影响,则会导致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不强,进而给变电站带来各类问题和故障。本研究以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概念分析入手,论述了产生变电站继电保护干扰的相关主要影响因素,提供了控制安装环境、提高人员素质等措施,以便提高变电站继电保护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继电保护设备的集成化、微机化程度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抗干扰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变电站中的电磁干扰已经成为影响继电保护设备和监控装置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继电保护设备存在的干扰问题,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7.
以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安全风险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并阐述具体的优化措施与改进方案。通过对继电保护系统理念与目标的介绍,阐述当前状态下,变电站工作中的常见安全风险问题。在分析此类问题产生原因的同时,从继电误动处置、静态耦合干扰抑制、消除磁感应干扰、避免电位差干扰、其他抗干扰技术、运行危险点管理方案的内容上,形成完整技术管理体系,为变电站的继电安全风险防护提供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变电站的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电保护技术的建设和发展在整个智能化变电站工作中占据着基础性作用的位置。继电保护是智能变电站正常运行的基础,是地区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智能化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技术将会在今后的一定时间内发展得更快更强,此文将就其工作原因、应用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变电站中的继电保护装置存在着数量繁多,而且型号和版本非常复杂的特点,一般情况下进行的有关继电保护工作比较复杂而且操作比较频繁,因此会造成很多的安全运行事故发生,所以本文就相关的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所引发的事故以及事件进行原因的分析以及管理对策的研究,从根本上阐述这一管理对策,实现同行之间的交流学习。面对日益发展的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模式,需要更多的努力为我国的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措施以及对策保障。  相似文献   

10.
电力交换和转换过程中需要采用变电站作为中枢环节,实现对电能各主要参数的有效稳定与合理转换,继电保护装置是变电站预防内外威胁,控制变电站各系统功能的设备与系统基础,如果发生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问题或故障,变电站和电力交换的功能和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威胁。本研究以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为中心,以装置的稳定运行为切入点,展开了运行环境、器件、温度等方面引起故障的思考,提供了预防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故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变电站安全运行是电能持续供应的重要前提,而二次回路又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关键所在。二次回路作为变电站内继电保护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生故障,极有可能造成电力设备损坏,还可能导致电网大范围停电,进而给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对社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所以,针对继电保护重要二次回路的缺陷和故障问题,需要着重进行分析,并在日常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解决,这对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5,(22)
当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微机继电保护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它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变电站运行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它也逐渐成为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运行当中必须要重视的一项技术,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微机继电保护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本文主要分析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继电保护及其发展,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黄健 《科技风》2014,(10):114-114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继电保护在变电站的应用逐渐广泛,成为变电站发展的主要趋势,提高了变电站的运行安全。本文对数字化继电保护在变电站应用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研究了数字化继电保护在变电站中的应用情况,对相关人员的数字化继电保护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继电保护装置是关系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设备,是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三道防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本文对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因插件老化故障等进行了初步的解决方案。讲解当前继电保护装置因通讯插件老化问题导致调度无法正常监控无人值班站的保护装置运行状况以及运行人员频繁到站内进行手动复归的解决思路。对现场状况集思广益:由保护装置引出电源线接入测控装置从而引出硬接点,根本上解决站内插件老化等因素导致软报文无法有效上送数据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在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中,110 kV以上继电保护整定非常重要,要强化对继电保护方案的科学性论证,尤其是针对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详细分析,并进行有效解决,为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夯实基础,本文结合本地某变电站继电保护整定工作开展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后,用电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呈明显上升趋势,变电站的数量逐渐增多,所以,变电站自身继电保护的问题也变的非常重要。对于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来说,提高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措施要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不断加强。本文主要通过变电站自身继电保护问题,对其相应的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中,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数量繁多、型号版本繁杂,接线复杂,操作频繁,因此,由继电保护引发的事故事件情况也较多。本文对变电站继电保护引发事故事件的原因及管理对策做一简单阐述,旨在与同行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8.
当前,电力系统无论在国民经济还是国民日常生产生活领域的地位都非常显著。因此,其运行的可靠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要点。为了更大程度的提升其运行安全可靠水平,继电保护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电力系统中。科学的运用这一技术,能够有效的保障电气设备不受干扰,从而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安全。由此,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要保证继电保护功能。相反,一旦继电保护功能受到损害,存在运行风险,则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所以,必须要针对继电保护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对其进行运行风险分析,为规避风险,保障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提供基础,从而更好的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满足社会的电力需求电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就对电网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电站倒闸操作关系到整个变电站甚至电网的安全,而电网不同的运行方式、变电站不同的主接线方式,以及继电保护等自动化装置配置不同都会影响到倒闸操作的每一个步骤。本文对变电站倒闸技术容易引起错误的关键环节进行分析,介绍了正确的操作步骤与方法,对误操作事故防范、提高操作正确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谢碧练 《科技风》2014,(10):72-72
随着电网系统在全国各地以及各行各业的普及应用,电能已成为我国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能源,而变电站作为电力传输系统中的加油站,其核心作用就国家显而易见了,继电保护配置在110kV变电站中的作用就是确保变电站及相连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笔者对110kV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对从事电力工作人员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