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完善分税制,规范财政分配关系朱丽云分税制是按照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收入及其管理权限的一种财政体制.其基本内容是:在中央和地方之间,根据各自履行职能的儒要,按照事权、财权、税权相一致的原则,将税收及管理权限作相应的划分。也就是说事权决定财权,财权决...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财政体制体改革中,事权与财权应该适度统一,这是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的要求,是财政适度分权的要求,也是保障地方政府有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但是,事权与财权统一理念的内涵应该有所更新,事权与财权的统一也应在财税体制框架内实现.在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改革中,需要对转移支付制度的功能进行合理定位.转移支付制度是事权、财权配置中的必需安排,也是对事权、财权不匹配状况的矫正安排.事权与财权的统一应有法律保障,这种保障在宪法、财政法的规范中都应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分权国家出现了相对集权的趋势,而集权国家则出现分权的趋势。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政府间财政关系呈相对分权和集权演变趋势,一国市场发育程度对政府间财政关系有一定的影响。我国应当以政治体制作为确定政府间财政关系模式的基本依据,以适度集权与适度分权作为分级财政体制的基本准则,以事权与财权的非对称性安排确保中央财政主导地位及地方政府职能的充分行使。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财政体制与国外多数国家相似, 本质上是一种财政“联邦制”。通过横向考察国外地方财政收支的做法和经验, 得出了结论性启示: 我国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财权与事权亟待明晰; 适当下放税收管理权限是完善我国分级财政体制的迫切需要; 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推动地方财力均衡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 提高预算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民主化程度是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太原大学学报》2017,(3):10-13
"营改增"是我国财政体制的重要变革,对于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意义重大。"营改增"的实施也加剧了央地之间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地方政府对中央财政的依赖更强。"营改增"实施后有必要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调整央地之间的税收分享比例,确保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建立新的地方主体税种,适当调整央地之间的增值税分配比重,加强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现行财政体制是影响落实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重要因素。需要以事权与财权相统一为原则,在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中,按照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自分担约20%和80%的要求,调整现行税收分配比例;需要确保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不低于地方财政总收入的35%。因此,要强化和完善法律法规对4%的统筹协调机制、4%的预算和预算执行统筹机制以及4%的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和教育督导体制。  相似文献   

7.
公共服务事权、财权划分和财政转移支付不合理是目前影响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的主要制度障碍。进一步加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要从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性出发,对影响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有关制度进行适当调整,使公共服务事权、财权配置和政府纵向转移支付的制度规定更符合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8.
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其自身特点,并且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还存在政策和法律上的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事权、财权模糊;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法律权威性;与<民族区域自治法>有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而且调控力度小,均等化功能弱.因此,应从多个方面完善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如加强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律化、科学化;从法律上明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事权、财权范围,并秉承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适度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的规模,加大公式化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利益激励机制,推动同级政府的横向转移支付;最后,组建以政府监督为主体的多方结合的监督框架.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地方教育财政管理依然存在着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够匹配、地方财政负担较重、转移支付尚需完善、财政管理层级过多、教育支出效用有待提高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议提高地方政府教育财权和事权的匹配度,做到权责统一;科学衡量地方教育财政需求与供给能力,提高转移支付的效用;继续进行省直管县的实践探索,完善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加强对教育支出效果的评价,提高支出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工》2013,(12):44-44
《新京报》发表评论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其中一项重要的目标就是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现代财政体制。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实施至今,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一直没有得以明确划分。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不相匹配,这一问题解决的进度与社会的期待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财权的调整涉及深层次利益问题,涉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更深层次问题,需要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多方推进。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债务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政府职能的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其成因非常复杂.文章通过非正式预算体制的"软约束"、财权与事权的匹配问题、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竞争、政府债务动态变化的"内牵制"、地方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等来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化解对策.  相似文献   

12.
巨额的地方政府债务,影响了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风险。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继续增加是解决该问题的根本出路。中央政府对财权、事权的过度控制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权、事权的不足,同级地方政府部门间财权的过于分散导致了举债权滥用,地方各级人大对同级政府的财政监督不利,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之后导致的财政权与市场的分割不清,都是造成地方政府债务持续增加的原因所在。因此,从立宪主义角度出发,在法律的层面上完成纵向的财政分权、横向的财政分权和财政权与市场的分离,将是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消除"市管县"体制弊端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求进行"省直管县"体制转型改革。相对于"市管县"体制来说,"省直管县"体制具有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及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自主性,有利于减少政府行政层级等体制优势;但是"省直管县"体制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不一致,事权和财权不对称,催生了县与原来省辖市之间的矛盾;层级减少后管理幅度增大引起的问题等。因此,在从"市管县"到"省直管县"体制转型的改革中,需要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合理界定政府间的事权财权,调动市、县两个层面的积极性,适当调整省级行政区划和提高省级政府的治理能力等。  相似文献   

14.
王茜 《邢台学院学报》2011,26(1):86-87,91
分税制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制度,科学、规范、合理的分税制有利于实现国家财政在中央、地方、地区间的合理分配,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主动性,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我国现行分税制不够完善,仍然存在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划分不均衡、地方税收立法权的缺失、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总结以往我国分税制改革所取得的有效成果,吸取改革中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当前实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自己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分税制的一些看法,以期我国分税制改革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这种体制的确立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作用明显,但也存在财权与事权不一致、财政预算约束力软化、“预算外”资金名目繁多等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地方政府的分税制改革仍要在提升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确保国家财政税收的发展和整体实力的提高、促进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我国义务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正面临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转型升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符合教育公平和效率的价值追求。由于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投入紧张、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教师流动财政支持乏力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缺乏有效监督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面临着发展水平低,地区、城乡、校际发展不均衡的困境。保障经费投入持续稳定是义务教育走向优质均衡的关键,要着重推进教育费改税进程、合理配置地方政府财权事权、改善师资流动财政补偿机制、健全义务教育财政资金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财政分权被认为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激励机制,然而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在这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笔者从财政分权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特殊激励机理,认为增强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效果,努力实现财权与事权的匹配,防止将均等化错误理解为平均化是大力推进公共财政转型,完善财政分权制度,激励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有效做法.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城乡公共服务中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财权,建立配置科学、监督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是当今理顺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就此,本文以城乡公共服务为视角,通过疏理城乡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目前中央与地方之间事权财权划分的现状,探讨完善中央与地方的合理分权体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民负担沉重是中央政府推行农村税费改革的直接诱因;现行财政体制的弊端是造成农民负担沉重的根源;现行的财政体制不改革,农民负担就仍有反弹的压力.因此,农村税费改革的趋势必然是财政体制创新,建立现代公共财政体制,使农村税费改革彻底跳出“黄宗羲定律“怪圈.财政体制创新的内容包括:科学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按照事权范围合理划分财权;统一城乡税制;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县乡财政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实施了三轮财政承包体制,具有明显的分权化特征。在九十年代初期,分权化改革的弊端表现得较为明显,催生出了分税制改革,重新整合了基层财政收入。但是,在外部竞争和生产相对过剩的压力下,原体制空间内农业的创收功能越来越降低,农村人口收入增长也明显降低,处于低谷的县域经济使得基层财源捉襟见肘、财政入不敷出,“三农”问题日益尖锐并以此为背景凸现县乡财政运行困难。这突出表现为基层财政收入重心外移,由此引发了县乡财政公共支出的“甩包袱”行为。县乡财政解困需要制度创新,这包括财权与事权的统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和基层财政债务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