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专项力量训练是自由式摔跤训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高摔跤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文章以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观察法对现代摔跤运动专项力量训练的特点进行综合归类、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以期为摔跤的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2007年世界自由式摔跤锦标赛的情况,可知目前俄罗斯实力强大,而以古巴、乌克兰、土耳其为首的第二集团的实力也不容忽视,显然世界自由式摔跤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文章立足于这一格局,结合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的现状,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观察法的研究方法,研究得出:训练管理思路的创新,提高运动员比赛出场次数,掌握现代技战术发展趋势和赛练关键环节,完善摔跤理论知识体系,探索自由式摔跤项目制胜规律,达到训、科、医一体化的科学训练是我国自由式摔跤运动训练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国家男子自由式摔跤队年度力量训练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和总结了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特点和规律。分析认为,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在力量上体现出最大力量、相对力量和力量耐力的全面性要求,其中最大力量基础上的快速力量和长时间高功率的力量耐力是训练的重点,在训练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在训练方法和训练负荷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进行了力量训练的检测与评价,藉此希望能够为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成绩徘徊不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更是无缘前8。本文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自由式摔跤7个级别冠亚军运动员的1/8、1/4、1/2及决赛共46场比赛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分析当今世界高水平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站立技术使用特点,为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摔跤运动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古典式和女子自由式摔跤,相继有所突破。而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一直与国际高水平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至今未获得世界三大赛的奖牌。2008年12月31日,在太原结束的第5届中国摔跤协会代表大会暨全国摔跤训练工作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崔大林副局长、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马文广主任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6.
女子摔跤是重点项目,男子摔跤是老项目,按照《奥运争光计划》,摔跤2004年奥运会争取金牌2008年保证金牌,实现我国摔跤事业稳步、持续、科学发展,拟对目前的摔跤训练进行改革和调整。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目前的摔跤训练改革,主要是:第一,改革以地方利益全国冠军为主的思想意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够对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有较为客观和量化的认识,提升该项目的科学选材和训练水平,以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集训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专家咨询、形态测试及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内一般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相比,中国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具有手臂粗而长,四肢肌肉充实度较高及颈部、腰部围度大、髋宽大的身体形态特点;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与世界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相比,体重指数显著高于国外优秀运动员(P<0.05),但是肌肉质量不足。另外,通过对各指标的因子分析和得分统计,国家队运动员的臂展、臀围、手长等指标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下肢长(B)存在一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高水平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分析我国高水平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力量素质的特点,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摔跤运动员专项力量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全面性、多元性、相持状态下体现爆发力以及无氧代谢功能状态下发挥最大力量等方面。2)高水平摔跤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训练安排上应在方法、手段、运动负荷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以实现专项训练最优化的目的。3)在力量素质训练中,应根据不同时期力量训练的侧重点,进行合理安排。同时结合专项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手段和不同时期的训练安排,为摔跤的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文新 《体育世界》2014,(3):132-134
摔跤运动属于体能基础上的技能类对抗性运动项目。运动员在赛场上进行直接的身体对抗,对体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摔跤项目的特点决定了运动员在竞赛中必须发挥最大体能强度,从代谢角度来说主要以糖酵解供能为主,并且具有最大力量、爆发力、僵持力、速度及灵活性、稳定性等特点,而有氧代谢能力又决定了运动员竞赛训练的持久力以及竞赛和训练后恢复的快慢。摔跤运动的专项代谢特点和用力方式决定了训练必须针对专项特征进行。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2013年全国摔跤锦标赛现场观察等方法,对男子自由式摔跤专项体能特征进行研究,为男子自由式摔跤的专项体能训练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西藏摔跤运动员实行大运动量训练,注重科学训练,摔跤技术水平日见长进,运动成绩直线上升。七月上旬,西藏男子摔跤队参加了在成都举行的全国青年摔跤锦标赛,  相似文献   

11.
在东京奥运会备战周期里,传统摔跤强国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受到来自多国的挑战,我国的备战形势更加严峻。本文在分析2019年摔跤世锦赛情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摔跤项目的国际发展趋势,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1)专项体能是关键,女子比赛趋于男性化;(2)进攻型打法受推崇,保守求稳难取胜;(3)综合科技保障效果显著,赛期保障办法多;(4)增减体重更加科学,更改级别越来越普遍;(5)体重级别不断调整,更有利于欧美高大选手。因此建议我国找准夺金点,精准定制专项体能训练方案,在综合保障、心理建设等方面做细做实,争取东京奥运会在女子中、小级别夺金,在男女大级别站上领奖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游泳金牌(协议金牌未计入)的地域分布,找出拥有游泳男、女各单项及集体传统优势项目的省市,为备战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我国游泳集训运动员的选拔,及国家游泳教练员的竞聘上岗提供参考,同时提出可以把传统优势项目的省市地区作为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训练基地,不断拓宽我国竞技游泳训练的新方向、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试析奥运会金牌榜与综合国力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研究奥运会金牌榜(或奖牌榜)排序与综合国力的关系,选取世界上综合国力强的国家为研究对象,通过奥运会奖牌;累计与综合国力的对比分析可知,奥运会金牌榜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综合国力的强弱。金牌榜排序与综合国力要素诸要素的排序中,与国防力的排序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4.
北京奥运会中国冠军的成长特征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奥运冠军的性别、民族、家庭背景、教育背景、训练背景、运动项群、从事运动训练各阶段的年龄年限、成长过程、成功经验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表明,男、女运动员在夺冠人数与夺金数以及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在人均夺金数上无显著性差异;夺金项目分布在7个项群,且各项群冠军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的年龄与年限有各自的特征;来自于一般与贫困家庭以及直系亲属无竞技体育运动史的冠军占98.4%;88.9%的冠军有体校训练经历,61.9%的奥运冠军有高等教育经历,其成功是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我国两期“奥运争光计划”的出台动因、目标措施、历史功绩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奥运争光计划”的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保持了我国竞技体育在奥运会上的成绩持续增长、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为将社会公益金注入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较充分的理由、增强了国民的民族认同感4个方面。“奥运争光计划”在颁布和实施过程中也助长了“奥运战略”向“金牌战略”的蜕变,催生了竞技体育发展中狭隘的“金牌主义”,阻碍了竞技体育自身“造血”机制的形成。从发挥竞技体育本身应有的社会价值来说,“奥运争光计划”在实施中还需要新思路,即坚定不移地走社会化发展之路,让俱乐部为国家队工作。  相似文献   

16.
采用数理统计、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中国自1984年以来参加的历届夏季奥运会所取得金牌的数量及项目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女子获得的金牌数多于男子,混合的金牌数呈减少的发展趋势;对历届夏季奥运会获得金牌项目数量进行分析,个人项目获得金牌不断取得进步,集体性球类项目有待加强;中国参赛运动员获金牌数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从第27届夏季奥运会后中国获金牌数在各参赛国中排名较稳定.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归纳等方法,对中国第23—29届夏季奥运会金牌榜的走向以及金牌项目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夏季奥运会金牌榜项目的构成呈"倒金字塔型",整体特征是:传统优势项目继续领航金牌榜,潜优势项目突破,弱势项目依然呈低迷状态。整体上金牌榜的走向呈递增趋势。夏季奥运不同项群的金牌项目的区域分布的"核心阵营"主要集中在广东、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北京、辽宁、上海、山东9个地区,金牌榜的总贡献率达到了69.33%。金牌项目的区域分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东中西三大地带上表现出明显的三级梯度特征,即自西向东金牌贡献率的排序依次为西部(7.84%)(中部(24.69%)(东部(67.47%)。同时,获得夏季奥运金牌项目的男女运动员比重开始逐渐中和,"阴盛阳衰"的局面逐渐扭转。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Competitive balance is important because it enhances outcome uncertainty and therefore it promotes spectator interest, and encourages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a spor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distribution of gold medals, medals, medal points and top eight points amongst nations in table tennis from 1988 to 2016 at the Olympic Games and the World Championships respectively. A normalised version of the 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and a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re calculated for each nation’s share of thes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he key findings are that China dominates both events, with successful female players being more dominant than their male counterparts. The competitive balance for gold medals has declined, whilst there is a trend towards improved competitive balance for top eight points for women, suggesting that more teams are featuring in the top eight (but not necessarily the top three) placings. This research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able tennis competitions. Compared to other racket sports, the issue of competitive imbalance in table tennis is particularly thorny, which threatens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is sport. Accordingly, some measures are recommended for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and the 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ederation to propel a mor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优秀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目的:探讨我国优秀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损伤易患部位、导致损伤发生的原因,以期为第28届奥运会的备战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研究对象:我国备战2004年奥运会的国家摔跤集训队三跤(男子古典跤、男子自由跤、女子自由跤)的44名重点运动员(包括奥运会的8名参赛运动员)。研究结果:从运动损伤性质和种类来看,三跤没有明显区别,都以关节挫伤、韧带损伤和肌肉拉伤最为常见,其次为耳廓损伤和劳损;从运动损伤的部位看,女子自由跤与男子自由跤没有明显区别,损伤部位多发生于膝关节、肘关节、指关节、耳部、肩关节和腰背;但男子古典跤腰背部损伤占第一位,其次为膝关节、肘关节;在三跤中,专项训练中发生的损伤最多;发生损伤的原因主要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不正确、慢性劳损和场地监督不够等;针灸、推拿是首选的治疗手段,其次为理疗、外敷药物、内服药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