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10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大赛”圆满结束,这次大赛是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的欢乐节日。它不仅为广大戏曲爱好者送上了一顿丰盛的“国庆大戏餐”,更让非戏迷们领略了京剧的魅力及其承载的深厚民族文化的韵味。为此,我们采访了本次大赛总导演:许玉琢女士。 记者(以下简称记):戏迷票友大赛热热闹闹地结束了,您现在收到别人对大赛的评价了么? 许玉琢(以下简称许):收到了很多,同行们见面后谈话的主题就是这次戏迷票友大赛,对这些票友的精湛演出赞赏不已;回北京之后,一次去理发店,就听见两位30多岁的理发…  相似文献   

2.
<正>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的魅力除了舞台上的行云流水和婉转动听,还在于它有着一大批热爱京剧的观众。京剧票友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挚爱京剧艺术,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勇于进行艺术实践,是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群体。由他们自发组织的票房,或聚会,或研讨,集学唱与表演功能于一身,共同撑起京剧的一片天。半路出家的票友上海是各种戏曲五方杂处的城市,作为国粹的京剧在上海除了有成千上万的热心观众,更有对京剧  相似文献   

3.
洁尘 《视听界》2007,(2):108-108
我先生看电视一般只看三个频道。一是体育频道。他是球迷,每周要看几场比赛,德甲、意甲、英超什么的。二是央视戏剧频道。先生是天津人,父亲是京剧票友,从小生长的环境中京剧氛围比较浓厚,把他培养成了一位京剧爱好者。再就是央视的农业频道。作为一个园艺爱好者,农业频道里那些如何剪枝培土倒盆施肥的节目,让他学到了不少知识。  相似文献   

4.
程荣贵 《军事记者》2006,(10):60-60
老吴比我父亲小两岁,按理说,我该叫他叔,可部队有规定,官兵之间的称呼不是辈分关系,而是同志关系。我曾几次试着在老吴的尊姓后面加上同志二字,总感到语气有些生硬。为了避免称呼上的尴尬,每次见面我只好跟着大家一起叫老吴。老吴也不计较这些细节,朋友同事间无论年龄大小,有事无事只要叫一声老吴,他都会面带微笑乐呵呵地应着。认识老吴是在2001年夏天。当时,我们的刊物《部队管理》刚从长沙迁到北京,为提高刊物质量,减少差错,急需聘请一位文字校对编辑。经过多方打听和联系,一些同行都异口同声地推荐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吴汇,说老吴业务能…  相似文献   

5.
京剧是我国古老而又高雅的传统文化艺术,在旧时的戏曲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中国戏曲的代表性艺术,被誉为“国剧”。 旧时在京昆两剧中产生了一个特殊的阶层,这就是“票友”。票友是京昆两剧的业余爱好者。何以对他们称票友?据传说,在清朝雍正尚在当贝勒(即太子)时,好与善歌者往还,他登位后,因念及这些伶界旧友,乃发给“龙票”作为他们的生活费用,但禁止他们再和戏班中人相混,以示与伶人有别,从此凡好演唱而不以此为业者,均称为“票友”。 一说是清朝初期政局尚不稳定,为了给大清朝作政治宣传,朝廷亲人府颁发“龙票”,凭此…  相似文献   

6.
在广东江门日报社,同事们称呼吴耸时喜欢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一个“老”字,这可能是因为他是老共产党员、老记者的原故,叫他一声“老吴耸”表达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最近,发生在吴耸身上的一系列事情,使人们对他的敬意又加深了一层。  相似文献   

7.
我今年已80岁,退休多年,在家安度幸福的晚年。凡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酷爱京剧艺术,擅长扮演青衣花旦,在南京票友中还是有点名气的。2002年,南京大学举办百年校庆,很是隆重,盛况空前,我乐于为母校献上一份感谢之情,和剧社的伙伴们应邀去彩旗飘扬、热闹非凡的南大校园,演出了传统古典京剧《贵妃醉酒》的片断,纯然是婉约典雅的梅派风格。好了,先不说这些了,还是转入正题吧。  相似文献   

8.
日前,由《新闻天地》杂志社、湖南省京票委主办的京剧票友演唱会在湖南新闻大厦隆重举行。来自广州、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市的京剧爱好者欢聚一堂纷纷登台献艺。  相似文献   

9.
《富连成藏戏曲文献汇刊》所收之《长生殿》(时剧),作者"四乐斋主人"即道光皇帝的亲孙子、敦郡王奕誴的第四子爱新觉罗·载瀛。剧本的收藏者"退庵居士"是清末著名京剧票友文瑞图。此剧虽剧名沿袭了洪昇的《长生殿》,但却把原著改得面目全非。剧本基本采用乱弹本的七字句、十字句,未使用俗曲曲牌,故而非"时剧",亦非昆曲。  相似文献   

10.
随笔     
早晨,我被一阵吆喝弄醒。那吆喝是—— “卖没了!” 卖没了,吆喝什么,还不快回家!难道是在吊嗓子?现在有许多美声爱好者,也有许多京剧票友。这是素质。 后来我才听清,吆喝的是“卖煤了”。卖的还是蜂窝煤。  相似文献   

11.
朱晖 《出版参考》2009,(5):36-36
那是在大学时代的迎春晚会上,她演唱了一首《闪亮的日子》,他向来喜欢罗大佑的歌,而她的女生唱腔更具一番独特韵味,令他着迷。她谢幕的时候,台下掌声雷动,呼喊着再来一首。她嫣然一笑:“那我就再唱首《东方之珠》吧,有人愿意与我合唱吗?”他被起哄的同学推起,跌跌撞撞地上了台。  相似文献   

12.
文化从来都有着倾向性,现在的国学热潮,正是中国传统文化走低很久之后的反弹,可见社会对优秀文化的需求已经体现出来,作为音乐课的一部分,京剧进校园不是要培养票友、演员,而是要形成一种社会共识."在外来文化大量入侵的今天,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如说,"一位海外华人告诉我,京剧的音乐旋律是世界华人的国际歌,听着这首歌,可以找到回家的路.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与写作》新闻漫画家访谈录之六 认识李滨声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杂家”。他曾是热心的京戏票友,上台演过戏,懂得京剧艺术,会画脸谱;他是玩风筝的行家;他会变戏法,而且掌握其中许多高级技艺;他文笔独有风致;喜爱书法、陶瓷,被友人称为“活字典”。后来,当李滨声遇到了漫画.  相似文献   

14.
将艺术献给人民的京剧艺术大师至今,在我的影集里还珍藏着一张同梅兰芳同志合影的照片。那是1955年8月26日的夜晚,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剧场后台访问他时拍摄的。在五十年代,我尽管曾多次采访过这位誉满中外的京剧艺术大师,可是那次访问给我留下的印象却最深。  相似文献   

15.
京剧要振兴,需要各方面的关注、宣传和力行。令人感到振奋的是最近出版界为弘扬民族文化,繁荣京剧艺术争作贡献,迭出好书。不久前,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的有识之士,为全国数十万京剧专职人员、票友和戏迷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出版了由陈予一主编的《经典京剧剧本全编》一书(精装豪华本)。此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纷至出版社求购,有位读者自掏腰包,  相似文献   

16.
大约两年前的一个早晨,突然接到同事来电,说有位"显峰冷言"的读者找我。我照着同事留下的号码拨过去,接电话的是位声音苍老的先生。他问:"我看了五年‘显峰冷言’,不知你有没有出集子,想买一本。"五年?我挂了电话,才回过神:  相似文献   

17.
记得刚参加新闻工作时,我跟一位同事讲:"我爸爸很喜欢你的文章,说你写得不错。"他的眼中马上有了亮光,问:"你爸爸干什么的?"我回答:"做点小生意,初中读了一年。"他眼中的亮光马上黯淡了一些。当时我就想,如果我父亲是位老师,是知识分子,或许这位同事会更高兴一些。但我的想法与这位  相似文献   

18.
<正>三"文革"结束,普天同庆。当时,我还在一家小化工厂劳动,抽假日去探望舒适和刘琼。舒适在干校时,虽经历了与妻子慕容婉儿生离死别的惨痛,却依旧精神饱满,锻炼身体,等待拍戏。只要有人请他,爽快地满口答应。只演配角,只有一两场戏,他也劲道十足,说是为了过过瘾。他还组织篮球队和由汪道涵发起的京剧票房,每周一次,去票房唱戏,还登台演出。我见到刘琼时,只见他人憔悴,体力弱,眼神里依旧闪烁着神采。我问起他在干校隔离的情况。他脸色庄严,目  相似文献   

19.
2009年3月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武汉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动漫产业。总理一段话令中国动漫业深思,他说:"我有时看我孙子喜欢看动画片,但是动不动就是奥特  相似文献   

20.
何立波 《湖北档案》2008,(10):41-43
对于京剧,鲁迅小时候就不怎么喜欢.鲁迅对于京戏的评价,不会比地方剧种更高些。有一回,鲁迅看了湖南水灾捐募的义务戏,在台上唱的是龚云甫的老旦,还有谭鑫培的老生,他看了都摇头。散文体小说《社戏》中,鲁迅说他自1902年至1922年20年中,总共看过两回京剧,而给他留下的印象无非是“咚咚口皇口皇之灾”,戏台下是太“不适于生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