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联》是一篇精读课文,它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以及读背春联的好处。全文通俗活泼,短小精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春联》是一篇精读课文,它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以及读背春联的好处。全文通俗活泼,短小精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正苏教版第七册第24课《春联》是一篇优美的说明文,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特点以及读春联的好处。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可以真实地触摸到传统文化的脉搏。一、字理识字,体验文字之美识字写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小学中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因此,识字教学也是寻觅传统文化、传承几千年文化瑰宝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1.渲染情境氛围,强化感知课文内容。2.引导诵读感悟,深化体会春联之美。3.启导自主探究,优化语言实践训练。教学目标1.进一步导读课文,了解春联的种类、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春联》一课,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积累春联的好处。笔者认为春联本身就是汉语言文字特有的语言表达形式,是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绝佳教材。因此,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春联特有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和思想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其中,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虽然是细节,但它的互动性和引导性强,如果用得巧妙,就能对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起到推动作用。请看以下案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不再是那日复一日的单篇课文教学呢?下面我仅以《春联》为例,谈谈当自己轻轻推开《春联》的窗后,呈现在师生面前的更广阔迷人的"春联"风景。《春联》一课用精练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春联的好处。教学时,我充分发挥了  相似文献   

7.
【问题呈现】有这样一则案例:教学四年级上册《春联》第二课时,教学步骤如下:一、复习导入1、揭题,齐读课题。2、默写四个词语。(教师提示:提笔就是练字时,要把字写工整。)二、教学新课1、多媒体出示学生用四种字体书写的四幅春联。2、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春联的书写美、声律美、内容美……三、学写生字1、教师出示"奥",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学习这个  相似文献   

8.
活动设计理念春联是我国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春联,学生只知道它是过年的一种喜庆习俗,对它的内涵及特点却知之甚少,这在强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今天,不失为缺憾。为此,我结合新春佳节的来临,组织《师生话春联》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是学习课文《春联》的延伸,旨在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通过活动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教学依据苏教版第七册《春联》。教材解读这是一篇介绍春联知识的通俗小品文。课文描写了春联给新春带来的喜庆气氛,介绍了春联的内容、形式和特点。著名语言学家袁晓园先生说过:“汉字能使人产生联想,而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汉字正是开发智力的魔方。”  相似文献   

10.
教学依据苏教版第七册《春联》。教材解读这是一篇介绍春联知识的通俗小品文。课文描写了春联给新春带来的喜庆气氛,介绍了春联的内容、形式和特点。著名语言学家袁晓园先生说过“:汉字能使人产生联想,而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汉字正是开发智力的魔方。”在众多的文学艺术门类中,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涌现出了一些十分流行的课堂用语—— 流行语之一:“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一段或哪几句?” [案例一]第一册《春联》 师:课文提到的5幅春联中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 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通过重点品读第二自然段 ,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 ,受到美的熏陶 ,并能熟读成诵。2 引导学生搜集、拓展相关的阅读内容 ,反复欣赏、评析 ,培养语感 ,积累语言。3 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动笔写 ,升华学生情感 ,培养写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初识课文美1 读题。2 谈话复习导入 :《望月》是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 ,它处处渗透了美 ,包含了美。上节课 ,我们初学了课文 ,并通过朗读 ,感受了文中蕴藏的美。我们感受到了哪些美呢?(板书 :月色美、诗句美、想像美)。(对学生找到的其它的…  相似文献   

13.
臧绪琴 《教师》2014,(26):59-59
小学语文课文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美,又要使其发现和欣赏美,更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课文中欣赏到文字的语言美、情景刻画的意境美、表情达意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感的培养,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分析,从初读课文感受美、细读课文体验美、精读课文理解美、生活实践创造美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活动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春联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搜集、赏析、创作春联的能力。活动准备:教师:做好多媒体课件;写好五副春联并粘贴在展板上。学生:了解、搜集春联。活动时间:1课时活动过程:一、了解春联1.简介春联。教师谈话导入,揭示活动主题。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春联的资料。教师简介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最早的一副春联是后蜀皇帝孟昶在除夕之夜创作的,它便是(课件出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学生读课件上的春联。2.认识春联。教师活动:随着春联的兴盛,春联变得越来越完美了,打出课件“一夜连双岁五更分…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要多一些思考和精心设计,切实抓好学生的朗读训练,教会学生读出课文的美感.在教学北师大版<林中乐队>这篇课文时,笔者在教学中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读出课文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是富于美感的,通过课文的美感,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教材体现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感知与体验,使学生在课文中获得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春联。2.理解生词及文中五副春联的意思。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五副春联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对联的对仗和音律美。(第二课时)课间休息:欣赏MTV贺年歌,学生、老师可跟着一起学唱。一、导入新课师:课前,我们听了一首非常欢快的歌,说说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过年时欢乐、团圆、幸福的场面)师:快过年了,点个炮仗,增添点气氛。(放动画)你们知道我们过年时一般都做什么?(让学生充…  相似文献   

19.
《草原》是五年制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它的字里行间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篇进行审美教学的好文章。教师在教学时要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通过思维训练,理清文章思路,训练概括能力,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一、初读课文感受美在课前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习字词和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可让他们自学思考:①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小语五册第八单元的几篇课文都很有特色,文中有插图,语言文字优美,所描述的事物学生很感兴趣。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并进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一、利用图片感受美《喜鹊》是本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学时先让学生熟读课文,画出喜鹊的图画,并根据课文上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