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长的角色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兼职到专职、由非专业到专业、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演变过程。校长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角色,今天社会已作了较好的认定。按校长角色具有的多元化发展、变化的"必然"性历史规律思辨,结合当今校长角色的"实然"性复杂表现考察,我们可以对今天的校长角色做时代的"应然"性解构假设:教育者、领导者、管理者、研究者、协调者等。  相似文献   

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高等教育系统面临的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飞速发展的电视、网络等新兴电子媒介的日益普及,人类已经进入到被媒体所围绕的媒体化时代。媒体化时代的特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具有时代性和实效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内容,才能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媒介融合时代,BBC作为公共广播电视中诞生最早、理论最完备、实践最成功的公共传媒机构,始终坚持以受众为先、以内容为先、以品质为先,深入研判传媒环境,积极应对变革和挑战,开创了公共服务的新纪元。通过梳理BBC全媒体改革路径,综合分析其传播理念和传受机制,以期为我国媒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创新管理方式和提升服务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基于民族文化的内在追求、中国近百年历史发展和当代中国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中国梦"这一宏伟愿景。中国梦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在当今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当今是一个文化大融合的国际化时代,具有东方民族风格的"中国风"让世界人民耳目一新,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融入到了体育的方方面面,正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元素在世界主流体育项目中展示着自己独有的风采,诠释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深远。通过文献资料法从体育比赛和体育文化两方面看"中国元素"国际化,分析了中国元素在体育中的发展、传播途径和媒介,最后总结中国元素对体育的影响和发展战略启示。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媒的发展产生了传媒文化的概念,进入21世纪,传媒文化加速转型,其中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借助技术进步而实现的传媒文化的视觉文化转向,视觉形象取代文字成为媒介传播的强势符号,从"文本阅读"到"图文阅读",视觉文化渗透于传媒的各个领域,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本文以平面媒体为例,试从文字符号与形象符号、消费主义与传媒的视觉文化转向,以及传媒的视觉文化转向带来的影响几个角度,阐述视觉文化对传媒文化的影响与渗透。  相似文献   

7.
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随着影视合流的不断深化和自身艺术技术的进步,逐渐脱颖为一种具有独立美学特征的新艺术样式和重要的电影产业。在电视电影依靠电视媒介不断扩展影视艺术空间和市场空间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电视电影自身艺术创作的个性化发展,更好的繁荣和发展电视电影事业。  相似文献   

8.
电视传媒的发展对体育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4  
对电视媒体的现状及其在体育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综合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中国电视媒体的改革与我国体育产业化的进程几乎同步发展.电视媒体与体育产业化的走向也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电视媒体已成为传播体育信息最重要的手段,电视媒体已成为影响公众生活最快捷,最直接的工具之一,电视成为大众传媒中推动体育产业的第一媒体.在知识经济时代电视媒体与体育产业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电视媒体与体育产业互相扶持,密切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知识经济时代电视媒体的地位更加突出,电视媒体要充分发挥受众多、覆盖广、影响大、社会效果明显的优势,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电视媒体只有通过电视观众才能实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在体育市场的宏观控制下,电视媒体只有适应千变万化的体育市场经济才能真正发挥其优越性,体育产业化既为电视传媒提供了新的挑战又为电视传媒找到了新的机遇,电视媒体在"新闻策划"新理论的指导下,将更好地推动体育产业化的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一直流传至今。其内容多以鬼魅狐妖为主,是同类题材小说的鼻祖。一部古典文学著作,随着时间的变迁和传播技术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多以电视剧的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而当把电视媒介传播作为一种仪式来看待时,"鬼文化"的电视传播无疑体现出了它的社会惩戒功能。本文试从传播的"仪式观",解析电视剧版《聊斋志异》中对"鬼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降,伴随着西风东来,报纸媒介被西方传教士带到了古老的中国。报纸媒介的到来酝酿产生了大批以报纸媒介作为栖身之所的知识分子,催生了报人群体这一新式文化群落。在此,从时局的发展并结合报人群体自身的鲜明特点出发对报人群体的兴起和所面临的窘境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1.
自从莎士比亚的作品诞生以来并逐渐被世界所意识到它的文学价值之后,莎士比亚的作品就成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们挖掘、介绍、演出、评论、研究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兴起,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印刷、广播、电视、电影传播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其意义早已远远超出了文学范畴,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组成了一种‘工业托拉斯’,形成了‘一种系列文化’”(1)实在是难以说尽。歌德曾经感慨的“说不尽的莎士比亚”。(2)这种文学现象,今天仍在继续,并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全媒体时代,电视作为传统媒介的价值和功能都得到重置,在群雄逐鹿的媒体市场,电视媒体面临着实现自身的突围。电视传统的受众概念已被颠覆,远非仅仅是电视的观众,应该是所有一切受节目传播影响的受众。在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除了完成传统的到达力之外,还要借助各种媒体,实现自己受众的全面扩张。  相似文献   

13.
"媒介即隐喻"是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基本理论命题。该理论继承并发展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理论,在对20世纪80年代美国电视媒体进行批判的同时,对媒介的文化力量进行了独特地揭示,指出了媒介具有强大暗示力,能够影响现实、定义现实世界、乃至重构世界。这种理论话语对于反思当下中国社会的娱乐文化现实有着警惕和启发意义,特别是能够提醒媒介受众时刻保持应有的自我认知。  相似文献   

14.
文学的价值取向是文学价值论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价值取向一直与特定社会阶段的主要矛盾密切相关。文学的社会人文性质和意识形态性质,也决定了它所涉及的价值问题,既表现为文学对社会历史本身所做的艺术解释及其体现,也表现为文学在对人的情感、道德甚至生命问题中那些不可理喻的问题的情感表现和艺术探索。中国现代文学主流价值取向呈现的发展演变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作家在特定历史阶段的价值选择演变历程的表现,具有深刻地思想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政区的演变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变化的。中国政区划分的产生,经历了由"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的过程。行政区划分也经历了郡县时代、道路时代、行省时代三个阶段,且政区划分呈现"由高降低"和"由虚入实"的规律。中国古代政区划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它的各种演变是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古代中央政权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充分体现出我们党对于自身在当今文化时代历史使命的自觉意识。在这一文化时代,在这一战略目标指引下,中国影视艺术应该充分发挥艺术形象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优势,以建构兼具民族美学与民族社会学价值的"民族审美文化形象"为路径,肩负起建构当代中华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中的媒介素养是指学生能够具备识别媒介、选择媒介,并且用媒介工具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在大数据背景下,媒介发展飞速,知识和信息量扩大,但信息的复杂性也不断提升。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认识、选择媒介是当今职业教育中的难题。本文首先明确了大数据时代下职业教育媒介素养培育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职业院校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好媒介资源,提升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报纸媒介开始在中国大量兴起。报纸媒介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为近代公共领域的构建奠定了公共交往和公共舆论的基本空间。以报纸媒介为主体的公共领域的兴起推动了传统士人的转型,形成了新式报人知识分子群体。报人群体以报纸媒介为依托,推动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为构建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促进了自身群体力量的凝聚和壮大,催生出新的文化群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商业社会电视文化中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特性,从时代与社会背景入手,探讨在争夺电视话语权的斗争中两种文化如何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适应了商业社会大众文化的客观要求。基于这个平衡点上所产生的电视文化获得了来自主流意识形态的默许,构成了当今电视文化的主要形态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历史文化学视角,尝试探讨实用理性传统对近代中国体育思想发展演变的影响,为索解近代中国体育思想的历史图景,补充一种新的文化解释。研究认为:近代中国体育思想演变带有工具理性、实用功利、多元速变和互动融合等特色。孕育于巫礼文化的中国实用理性传统,是影响近代中国体育思想演变的内缘性文化因子,具体表现在经世致用的思维方式确立了演变的主题、实用实效的价值取向引导了演变的方向、以变求进的人生态度加速了演变的过程、求同化异的实践方式影响了演变的结果,这对近代中国体育的发展既有贡献也有阻碍。因此,在文化自觉和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语境下,需要淡化传统的工具理性色彩,加强体育基础理论创新;克服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遵循体育发展内在规律;坚持主动识变和应变求变,推进深化体育领域改革创新;承续兼收并蓄的优良传统,推动中外体育思想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