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在学生探究实验的基础上,总结了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CO2、酵母菌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多与少、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三个探究实验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1 酵母菌 酵母菌是将生物新陈代谢2种异化类型联系起来的过渡类型的生物,即兼性厌氧型生物。它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二氧化碳和能量。除酵母菌外,大肠杆菌的异化作用也是兼性厌氧型。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其无性繁殖方式包括芽殖和裂殖。芽殖是酵母菌最普遍的繁殖方式。少数酵母以裂殖方式进行繁殖。还有些酵母菌可形成一些无性孢子如节孢子、掷孢子、厚垣孢子等。有性繁殖则是通过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进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徐月琴 《宁夏教育》2006,(12):40-41
这是一节探究活动课,教学内容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学习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本节课探究活动的目标是:通过分析实验操作步骤,思考解答问题,探究出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同时培养学生获得、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我先在程度最好的A班实施。课前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时,由于担心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够强烈,时间又紧迫,所以探究活动设置成了自主探究,没有合作学习探究。实施过程及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为例,用注射器代替三角瓶,制作无氧和有氧呼吸发生装置,通过酵母菌数量的定量设置与葡萄糖浓度的变化,构建葡萄糖、酵母菌浓度与CO2生成量模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其生物学学科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有氧呼吸因其较抽象、复杂的动态过程而成为“细胞呼吸”一节课的教学难点.本节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有氧呼吸过程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一方面,故事以其天然的趣味性能有效的增强教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故事有其内在的逻辑性,这种内在逻辑是根植于学生孩童时期对故事的积累,易于学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中安排了一个实验探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以期利用实验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产物,培养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并通过探究理解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结果、实质,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但由于课本参考资料上有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实验教学既应聚焦学生共性的实验探究,也应关注学生个性的自主探究。尝试利用CO2传感器对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进行实时检测,将定性观察与定量检测相结合,使实验结果呈现快速、科学直观。实验教学后的再探究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探究能力赋能。  相似文献   

8.
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教材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进行改进,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优化实验装置和检测方法,利用医用三通阀、四通阀和注射器改进装置,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采集数据,并且利用碘仿反应检测酒精,从而使实验过程更高效,结果的准确性更高,有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9.
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是高中生物学中“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之后的第二个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产物,培养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并通过探究理解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结果、实质,提高学生物科学素养。同时,本实验也是2009年和2010年考试大纲中三个c级要求实验之一,要求具有初步探究一些生物学问题、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是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中的一个探究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的实施,可以明确细胞呼吸存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细胞呼吸方式的条件、产物也不同。如何设计科学、简便、可行的实验方案和装置本身就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内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教材参考资料中的实验设计、装置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能量的释放和利用》这节课,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对呼吸作用的过程的理解很困难,即使教材中安排了"体验呼吸与能量释放的关系"和"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两个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对生物呼吸过程需要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产生直观感受,学生还是无法就外在的这些现象联想到细胞内无法观察到的呼吸作用。本节课的教材安排2个课时,本篇文章主要讨论第1课时即"能量的释放"这一部分,本文从以下方面展示这堂课教学  相似文献   

12.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是高中生物学(必修1)中的一个探究性实验。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使学生认识细胞呼吸的两种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初步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各自的条件和产物。同时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但由于应用原实验装置所需实验时间较长,笔者对实验装置及操作进行了改变(图1),可让该实验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完成,提高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细胞呼吸是高中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历年高考中的常见考点。而酵母菌因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要判断其细胞呼吸方式自然不易,现以葡萄糖作为底物,对细胞呼吸方式展开讨论。1看是否消耗O_2(1)呼吸过程中始终不消耗O_2,则呼吸方式一定是无氧呼吸。(2)呼吸过程中消耗了O_2,肯定存在有氧呼吸。那么是否存在无氧呼吸呢?2看释放的CO_2与消耗的O_2体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高中阶段生物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探究性实验。从知识层面上来说,本实验对于学生认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产物及两种呼吸方式的异同有直观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突破细胞呼吸的难点;从能力层面上来说,对于学生复习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都是很好的素材。但由于本实验中酵母菌的生活状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利用的O_2和产生的CO_2都是气体,增加了  相似文献   

15.
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为例,利用ADI教学模型开展利用不同方法制作酵母菌呼吸装置的论证,从布置任务活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制作装置、实验收集、分析数据形成主张,再引导学生质疑反驳并进行合理的辩护,最后达成共识,制作出从定性到定量、从传统到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一体化设备,以此实现酵母菌细胞呼吸机理的探索完成论证过程。以实验教学为载体,将论证和探究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论证能力和科学探究共发展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实验探究能力是高考生物的考查重点。其中,有关细胞呼吸的探究实验更是高频考点。在教学中,教师可帮助学生从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探究、呼吸速率的测定、呼吸熵的测定等三个方面对有关细胞呼吸的探究实验进行分类归纳,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7.
“细胞呼吸”是高中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但它微观且抽象,是教学难点。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与设计、改进、分析实验,通过细胞呼吸底物、产物、类型的“循证”不断深化学生对“细胞呼吸”的认识,并在一步步的实验循证过程中,完善“细胞呼吸”概念的构建,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卢康 《生物学教学》2002,27(3):11-11,48
在学习“呼吸全过程图解”时 ,学生普遍反映这部分较为抽象 ,很难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 ,笔者设计了一幅人体血液循环模式简图 ,学生据图再认识呼吸的全过程 ,就容易得多了。1 认识血液循环模式简图“人体血液循环模式简图”(可以是黑板画 ,也可以是投影胶片 ,见图 1)是将课本中“血液循环模式图”与“肺泡处气体交换示意图”、“组织处气体交换示意图”三者融合在一起形成的 ,它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 ,在课堂上 ,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幅图 ,认识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然后 ,师生一起复习人体血液循环途径这部分 …  相似文献   

19.
盛亚 《考试周刊》2012,(86):145-146
一、实验教学思路 呼吸作用是植物体的一种重要的生理活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人体表现出来的呼吸现象显而易见,但是对植物体有没有呼吸作用这个问题,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常常忽略了植物的呼吸现象。因此,在教学中组织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到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从而获得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数学抽象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应有之义.数学抽象简言之就是舍弃数学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提炼本质属性的过程.由于数学抽象的对象、过程等差异,使得数学抽象的类型很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托直观操作、直观几何、直观表象等,引导学生逐步抽象,将学生从数学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