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弗洛姆人性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姆自称自己的人性论超越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使人学理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实际上 ,由于不懂实践 ,弗洛姆把人的本性看成是天生固有的东西 ,把人的精神、意识看作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把社会性排斥在人的本性之外 ,这就造成了他的人性论的三个致命缺陷 :唯心性、非历史性和片面性 ,从而使他的人性论在根本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基础上 ,远未迄及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刘菲 《文教资料》2011,(22):109-1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实践活动创造了历史,同时也改变了创造活动本身。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中关于人的自由、人的解放、人的发展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理论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考察人性时,引进了具体性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克服了以前人性论者和哲学家离开人的社会实践去考察人性,抽象地理解人性的缺陷,合理地、科学地规定了人性。马克思人性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成熟说明处于不同社会关系中的人具有不同的社会规定性及人性。马克思的人性理论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性论是中国哲学界讨论比较充分的一个话题。中国古代人性理论的划分也较为详尽,在各种人性理论中,尤以孟子的人性思想影响更为深远。前人对孟子的学说理论已做了较为详尽的解说,但尚有不足之处。本文尝试从孟子所处的时代背景、人性思想的理论基础以及对于后世的理论影响解析孟子的人性理论,以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孟子人性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育以人为对象,旨在促成人的德性往道德教育理论的应然取向发展,而道德理论以人性论为基础。本文从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两个维度来分析道德教育与人性的深刻关联,并通过对“以人为本”的当代德育基本理论的简略分析来理解当代德育应如何处理与人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今中国发展战略的主导趋势和基本走向,构建和谐社会人性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从研究马克思的人性论入手。解析了和谐社会的人性内涵.分析了和谐社会人性理论是马克思人性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了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人性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7.
人性理论一直是哲学界研究和讨论的重大问题之一,由此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在西方,马克思之前的人性理论非常丰富。例如:以柏拉图和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人性论,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主张“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以费尔巴哈为代表重新提出“人是感性的自然存在物”,等等。但是,马克思认为它们都属于抽象人性论。抽象人性论,  相似文献   

8.
浅析战国秦汉儒家的人性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论的假设是任何管理理论的前提之一。科学管理的前提应是对人性的深刻认识以及符合时代需要的科学的人性假设。而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人性论的发展史。因而,研究中国儒家的人性管理思想对创立适应中国国情的管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性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关注的重要命题。儒法两家的政治哲学中,人性善恶是决定以何种方略管理国家社会,是为政以德还是依法治国的理论根据之一。从儒家先贤理想主义情怀的人性善与法家实证精神的人性恶鲜明对立,到荀子现实主义色彩的化性起伪、化恶为善理论,到董仲舒“天有阴阳,人有善恶”的“两性三品”人性论,人性善恶之辩,由对立到融合,互相兼容吸收,为确立我国古代儒法互补、德主刑辅的传统法制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制度正义是以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人性假设为前提的价值范畴,也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从马克思主义人性论视角看,制度设计需要以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为基本前提,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通过制度正义安排,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在制度设计与创新中,应当以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为逻辑起点、以人的价值需要为应然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古今中外思想家关于人性的来源及其内容这两个人性论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人性观,揭示了人的总体特性及其对当今时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启发,主张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坚持人性特点,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管理人性论具有“社会/群体本位”“价值本位”的特点,而西方管理人性论具有“自然/个体本位”“事实本位”的特点。基于中国“阴阳和合”哲学思想以及西方“和谐辩证”哲学思想,文章建构了“中西合璧式”的管理人性论——“全面和谐人”人性假设,认为人是个体自然性和群体社会性、事实性和价值性存在的和谐统一体。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轴心时代的中国为人性之辩的缘起和繁荣提供了充足的思维空间。轴心时代既是中国人性论的发轫期,也是中国人性论的高峰期。它不仅为后来人性论提供了基本理论模式,而且对整个中国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性诉求就是在马克思人性论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人性理论。所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加强道德建设,充分发挥道德对人性的自律作用;其次要加强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对人性的导引作用;第三要建立一整套能够全面有效调整各种错综复杂社会关系的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对人性的影响作用。这样才能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稳定性、确定性和规则性的良好状态,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包括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包括人性的复归和人道主义的实现。步入"新时期"以来,人的发展、人性、人道主义思想贯穿于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之中,形成中国当代文艺思潮。要用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论、"人性"论、"人道主义"论和"异化"论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的创新和文艺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法律统治形式与人性善恶的逻辑关系取决于社会实践中的人伦关系设定。中国古代专制的形成是以性恶论与家国一体的现实为基础的,法律成为一种压抑人的自律意志的对立物;西方由自然法推演出民主法治的关键在于承认以人的存在与需要来评价法律的合理性,法治是与人性相一致的自律性规范体现。法律与人性关系的正确理解有利于我们反思中国法律传统、西方法治精神、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观念,进而为建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信仰,同时也是最科学、最现实、最具人性化的崇高信仰。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就是站在哲学的高度对人性本质做出的最高概论。它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认识人,发展人,教育人。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阐述,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为理论依据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可行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人性论在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假设.人性论是儒家心性之学的中心内容,也是道德教育理论的形上依据和理论基石.由于儒家的人性观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人性论的主流观点,而性善论基本上代表了儒家人性论的基本理论,所以探析内容丰富的性善论思想对当今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古代人性论发展的思想逻辑及其学说主要包括人性地位论,如人性神赋说、人性突现说,人性要素论,如人类双性说、人性个体说、人性善恶说,人性价值论,如人的价值真理说、人的价值德行说、人的价值自由意志说.虽然阿拉伯古代人性论的理论产生得较早,但时至今日,其理论的合理部分对于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小康社会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是主体,和谐文化的构建必须依靠人。从人性论的视角解析和谐文化的构建十分具有现实意义。马克思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主体性等几个方面来理解人性,这是我们解析构建和谐文化的理论依据。经分析得出结论:马克思的人性理论是构建和谐文化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