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60年起,我国一直关注着国外的月球与行星探测的进展。经过近35年的跟踪研究,又经过10年的综合论证,我国的月球探测规划为“探、登、驻”三个阶段。“探”月阶段(命名为嫦娥工程)又划分为“绕、落、回”三期。2004年1月23日,温家宝总理亲自批准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的立项,月球探测二、三期工程已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重大专项。绕月探测是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探测。绕月探测的工程的目标是:突破与验证月球探测的关键技术,如轨道设计和地-月飞行技术、远距…  相似文献   

2.
《发明与创新》2009,(10):47-48
2007年10月24日18: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大厅里的欧阳自远,显得分外地紧张和激动.因为此刻他梦想了半辈子的探月计划终于付诸实践--长征火箭搭载着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拔地而起,直奔月球!  相似文献   

3.
"这是中国首次发射月球探测卫星,要说不紧张、没压力那是不真实的。这毕竟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国防科工委宣布,2007年下半年将择机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后的一天下午,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在办公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4.
月球探测的进展与我国的月球探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月球探测是我国航天活动发展的必然选择,将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第 三个里程碑,自20世纪60—70年代的第一次月球探测高潮后,迎来了“重返月球”的又一次 月球探 测热潮,以开发利用月球上丰富的核聚变燃料氦3、矿产和空间环境资源等为最终目标。 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月球探测的技术能力,首期工程的科学目标包括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r 、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  相似文献   

5.
“我国即将于2007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第一颗绕月卫星,不走前人的老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北京大学作演讲时说,目前中国探月工程进展顺利,大部分探月仪器的初样已经研制成功,到2017年前后,我国要全部完成各种不载人的月球探测任务,接下来就是载人登月计划了。  相似文献   

6.
揭秘月球车     
中国研制的航天器“玉兔”于去年12月登陆月球,它将在距地38万公里的月面上工作三个月。这是中国首次实现航天器在地球以外的天体上软着陆并进行巡视探测。若能顺利完成任务,意味着中国具备了独立进行地外天体就位探测的能力。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宇航员,与月球关系最亲密的要数月球车了。前苏联和美国都有探月车登过月球,这些探月车带回的资料大大增加了人类对月球的了解。与月球车亲密接触月球车是一种能在月球表面行驶并完成月球探测、考察、收集和分析样品等复杂任务的专用车辆,在实验室里,  相似文献   

7.
高博 《今日科苑》2007,(23):28-29
2007年10月24日,满载中国人探月梦想的嫦娥一号胜利升空。此前不久,日本发射了"月亮女神"进行月亮探测。其实,中日两国的探月科学目标非常相似:第一是探测月球的地形、地貌、立体图,第二是测量月球表面各种化学组成、矿物成分和岩石类型,第三是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和月球空间环境。而就嫦娥一号与月亮女神的设计与任务来讲,它们又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8.
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和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迈诗句,一直牵引着中华民族的追月梦.如今,这个千年梦想,已经随着"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于2007年11月7日顺利进入绕月工作轨道而变成了现实.同年11月26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了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9.
月球探测 推动科学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袤深邃的宇宙,明月悬挂。从远古的蛮荒岁月到现代的科技文明社会,她见证着人类发展的每一步。百年寻梦,千年憧憬,从朦胧,到清晰;从顶礼膜拜,到冷静审视。不断地与大自然奋争搏斗,不断地接近真理的终极,月亮,终于走下了虚幻的神坛,成为人类遥远而亲密的朋友。翘首仰望,秉烛话月;飞出地球,遨游太空……当前,探索月球,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政治意义,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我国在发展人造地球卫星和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之后,与时俱进,适时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月球探测将成为我国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在2006年第12期杂志的本期焦点栏目中,我们跟随着专家的视线感知着月球,揭开混沌,还以澄明。这里,请继续与我们学海漫步,体会并思考,回顾与展望——人类探月那一个个历史性时刻,中国“嫦娥工程”的划时代意义与各个阶段任务……月球探测,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创新与发展,为人类创造着无穷的福祉。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8):I0007-I0007
<正>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cosmos)负责人奥斯塔朋科称,Roscosmos计划在2020年代末至2030年代初开始进行全面月球探测。在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主持的一项政府会议上,奥斯塔朋科称,"到2020年代末,Roscosmos计划完成超重型运载火箭的测试并启动全面月球探测工作。届时,Roscosmos将根据无人太空探测器的探月成果,选定月球探险和月球基地最为有利的位置。""俄罗斯月球探测任务的预备工作已经开始了一段  相似文献   

11.
嫦娥奔月——这个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美丽神话,随着2007年10月24日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奔月成功,美丽神话变为了现实。11月26日,"嫦娥一号"传回了第一幅清晰的月面图,标志着中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世界一些主要航天国家再次把目标对准月球,对月球探测又重新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许多国家相继出台了自己的月球开发计划,国际联合开发月球可能成为21世纪继空间站之后  相似文献   

13.
<正>"玉兔"是中国首辆月球车,2013年12月15日抵达月球表面,执行一系列有关太空、生物科技、资源等多方面的科研工作。中国月球车登陆成功,其意义非凡。深空探测,必须要走到比月球更遥远的地方,我国航天人在嫦娥一号完成后就开始设想探测遥远的火星。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已比较成体系。尤其是探月工程二期后,我国建立完善了地面站,解决了测控通信等难题。目前我国已经具备开展火星探测的条件,包括可以发射一个  相似文献   

14.
深空探测已经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中国探月工程用20年的时间圆满完成“绕、落、回”并升级形成“勘、建、用”的新构想;同时,世界各国的月球探测发展已呈现出常态化和商业化的趋向。月球水资源的探测研究利用引发了各国和航天机构之间的广泛兴趣和激烈竞赛,成为科技制高点上的新焦点。月球水能够帮助揭示地月系统乃至太阳系形成演化的关键过程,是行星科学研究的前沿和学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月球水资源的开发能够为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提供燃料和保障人类在月球上长期生存,是各国各机构扩展深化国际合作、共同利用地外资源造福人类的必然选择。文章结合月球水资源的探测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我国深空探测工程和行星科学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立足我国国情提出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2000年11月,中国发表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开始"浮出水面"。根据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首先要完成的是探月工程。整个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工程为"绕",第二期工程为"落",第三期工程为"回",之后再进行载人登月计划。第一期绕月工程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特点进行探测。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  相似文献   

16.
历时5个多月的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于2006年2月10日评选揭晓,由上海设计师顾永江设计的书法作品被最终确定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志。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图案非常简洁明了.凸现中国特色。它以我国书法的笔调抽象地勾画月球.人的脚印踏上月面,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一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据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向大众传媒披露,中国“嫦娥一号”卫星及运载火箭将于今年年底运抵发射场区,2007年春择机发射、为了使广大青少年读者明了探月的科学意义,我们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先生撰写了下面这篇文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0月24日,中国自行研制的"嫦娥1号"绕月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这标志着我国迈出了对月探测的第一步。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太空探索的强烈渴望,在21世纪,众多国家都在加紧制订和实施相应的探月计划,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探月热潮。  相似文献   

18.
专家简介: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我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拓者。先后负责我国地下核试验选场与地质综合效应研究,吉林陨石雨的现场考察与系统研究,月球岩石的综合研究。参与并指导中国月球探测和太阳系探测科学目标与长远规划的指定,具体设计我国首次月球探测科学目标与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18日在福州表示,中国探月工程目前进展顺利.“嫦娥一号”预计明年3至4月首次发射。中国人“嫦娥奔月”的梦想成真将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中国已完全具备开展月球探测的能力,并计划在13年内实现不载人月球探测计划。2012年,中国月球探测“嫦娥工程”中最重要的角色“月球车”将在月球上的某个月海登陆。在2006年10月31日开展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上,中国月球车首次现身。在实验室里,这个重要角色的学名是“月球探测远程控制机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