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阿勒泰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乎农民增收,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结合阿勒泰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现状,针对阿勒泰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对阿勒泰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滞后,是制约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障碍,也是制约农民增收的突出问题.文章探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而通过对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和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它对我区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的分析,探讨我区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存在意义上认识不足、外出劳动力规模较小、分布不广、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等现状和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充分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扩大劳务输出,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当前农民自身素质、就业环境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农民转移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解决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题,必须提高农民的从业技能,拓宽就业空间,优化就业环境,完善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任务和基本前提,就是要提高农民素质。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我们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大力发展蔬菜、花卉以及发展产业化经营等方面,按照农民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配合杨凌示范区努力营造重视农民工转移培训的社会氛围和优惠政策环境,鼓励农民参加培训,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落后的农村教育致使农民的综合素质低下,不适应市场需求,从而造成了农民的再就业层面狭窄,阻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才能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发展农村教育是实现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而使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使农民增收得到保障,是事关大局的战略问题。而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是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的长远之计、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8.
加快发展河南农村劳务经济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城乡经济的互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农民劳务收入不断增长。当前,分散的劳务活动已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劳务经济已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河南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农业第一大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第一大省,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发展劳务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河南的农村劳务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总量、速度、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促进我省农村劳务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召开的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确定,农村教育是全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趋势,是解决"三农"问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出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由农业、劳动部门负责,农业、劳动、教育、科技、建设、财政等六个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0.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整农村就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1.
发展劳务经济对河南发展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发展劳务经济,有利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能够增加农民收入,逐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民工的素质,是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又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把发展劳务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一项重要举措来实施,走出一条既能充分促进农民就业,又能保证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2.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3年召开的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确定。农村教育是全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趋势,是解决“三农”问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出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3.
浅谈开放经济条件下农民增收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败的关键,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然而农民增收的机制尚不健全,农民增收仍面临很大的困难。本文主要从优化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完善农业内部增收机制、建立城乡协调发展机制、完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机制、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等方面来构建农民增收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问题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刻不容缓的经济问题。随着“十一五”城镇化战略地进一步推行,通过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农村城镇化,是农民增收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坚持为“三农”服务要成为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工作。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是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农民收入的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但目前我国的农民收入增长面临着严峻的形式。根据对农民增收缓慢原因的分析,从调整农业政策、完善社会体制、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实现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建议,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培训能够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技能,从而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进而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在探讨农村富余劳动力生存现状及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基础上,对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就业问题在我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目前,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要促进社会就业,必须发展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就要把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城市就业的重要措施,特别要加强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城市就业率.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行城乡统筹,一方面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都需要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职业技能,必须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民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这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19.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要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但是在当前城乡二元经济格局下,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是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对农民进行创业培训,在城市或县域中发展民营经济,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内部消化”力度,同样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有效转移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0.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中央1号件精神,加快宽裕型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而认真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加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为“三农”服务的工作质量,则是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紧紧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