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围棋的别名很多,并都有来历。比如,有人称它为“方圆”,是从围棋盘和围棋子的外型来说的。梁武帝萧衍的《围棋赋》里就有“圆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亦泛指精致而轻巧的小匣子,如棋奁。)象天,方局法地。”有人称它为“忘忧”、“手谈”及“坐隐”,是从弈棋的特点来说的,两人对坐,专  相似文献   

2.
常崇宜 《围棋天地》2007,(10):95-96
围棋是中华祖先智慧的结晶,传说肇始于唐尧时期,“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战国佚名《世本》)。到了汉魏时代围棋已经十分普及,成为上白宫廷,下及百姓,文武百官,三教九流的共同爱好。围棋之所以朝野流行,主要是它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殊功能:其一是围棋“易学”,使之有了很强的娱乐功能。在缺乏大众文娱活动的古代,瓜田斗室都可以摆上副围棋,“纹枰对坐”,从容谈兵。其二是围棋棋艺又极深,从纯理论上讲,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计算过,围棋的变化无穷,“尽三百六十一路,大约连书万字五十二”。班固《弈旨》称围棋“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鉴其得失,古今略务”。  相似文献   

3.
品“弈”     
弈,造字者专为围棋造的字,妙极! 专为围棋造的?有根据吗?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弈,围棋也。”《新华字典》说,弈只有两个解释:1,古代称围棋;2,下棋。意思就是,作为名词,弈指围棋;作为动词,弈指下围棋,都只与围棋有关,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意思。当然,你有无穷大的权利嘲笑,这样的理解“不会举一反三,很不与时俱进”,然而,我有近乎零的义务替造字者说一句“可爱的实话”:问那个年代,象棋、军棋、跳棋——“是何东东”?  相似文献   

4.
在西藏棋迷越来越关注围棋这项运动之际,中日围棋擂台赛也走过了25年。在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一个体育比赛能象25年前的“中日围棋擂台赛”那么波澜壮阔、动人心弦,一枚小小的棋子竟然牵动着那么多的人。  相似文献   

5.
“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在中国古代围棋文化中似乎已成共识。惟独剩下这一路,就各有说道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被誉为“昭和棋圣”的吴清源九段,于一九一四年生于中国福建省,一九二八年东渡日本。在近六十年漫长的围棋生涯中,他以卓越的战绩称霸于日本棋坛,其间,至少有二十五年是作为“天下第一人”来统治日本棋界的。象吴清源先生这样的旷世奇才,在围棋史上无人  相似文献   

7.
一、唐太宗起兵围棋引线南北朝末期,北朝重象棋,南朝重围棋。但杨坚(隋文帝)认为南、北统治者过分重视棋戏,似有本末倒置,尤其对北周武帝那样“集百僚讲说《象经》”,曾感叹地说:“人主之所为也,感天地动鬼神,而《象经》多乱法,何以致久!”(见李延寿《北史》卷五十五),因此当文帝统一南北之后,隋王朝就不把围棋摆在大事日程上。当然,做为一种游艺,围棋仍在各  相似文献   

8.
围棋有诸多雅称,而最有名的莫过于“坐隐”和“手谈”。尤其是“手谈”一说,至今还为人们所乐道。“坐隐”和“手谈”,典出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其《巧艺篇》日:“王中郎以围棋为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王中郎就是王坦之,字文度,东晋简文帝时,他先后担任侍中、中书令等重要职务。因为曾经兼任过北中郎将,所以人称他为王中郎。支公,即支遁,东晋著名僧人。字道林,世称“支公”或“林公”。俗姓关,东晋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南)人。他与王坦之是同时人。这些都是棋迷朋友们很熟悉的围棋掌故了。  相似文献   

9.
《围棋天地》2006,(6):59-59
大师昊清源曾将围棋的胜负称为“武道”,将棋手的修养称为“文道”,赞赏“文武双全”。但从回忆录《以文会友》的题目即可看出,大师更偏爱后者;文中,大师说得就更加明确:“就象穷兵黩武的教训一样,只图胜负的人客易偏信武力,忽视仁义,因而在他的人格上必然缺少和谐。”本期发表的《论围棋课程的教育价值》和《围棋美学刍议》,可谓追求棋手人格和谐之作。  相似文献   

10.
围棋与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去年初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学校开展“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三项棋类活动的通知,为棋类运动大举进学校拉开帷幕。围棋是我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相传有五千年的历史。杨振宁博士称围棋是:“人类最佳的智力游戏。”陈毅元帅曾题词:“纹秤对坐,从容谈兵……棋虽小道、品德最尊。”在日本棋院更是把围棋“得好友、得人和、得教训、得心悟、得天寿”列为围棋的教育大纲,日本的围棋五得也深受中国棋界的推崇。一、围棋在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1.围棋能陶冶情操,广交朋友,改善人际关系。下围棋需要静、…  相似文献   

11.
围棋素有“手谈”、“烂柯”、“木野狐”等别称。《玄玄棋经》中说围棋“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关于围棋是什么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围棋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围棋是军事、是哲学、是竞技,但说到底围棋是一种智力游戏,一种关于兵法的游戏。棋盘就是战斗场,棋子是士兵,棋手是元帅。棋手下棋,犹如在指挥一场大型的战斗,颇有些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味道。几千年来,围棋能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未被淹灭而一直流传下来,是因为它并非单纯的胜负之争,也不是仅仅用互相争夺地域这一简单的概念就能表达出来的智力竞技…  相似文献   

12.
谢锐 《新体育》2009,(3):39-39
棋界中拥有一颗童心的棋手不少,日本有武宫正树九段、王铭琬九段,韩国有曹薰铉九段,中国则有俞斌九段,当年人送他“儿童团长”之称,带着常吴、罗洗河等一拨小屁孩下棋、摆棋,乐在其中。2007年底他担任围棋女队教练后,依然不改“儿童团长”本色,寓教于乐,教棋树人。  相似文献   

13.
报刊上有文章称我国为“围棋大国”,不经意者也许认为理所当然。实际上,这一称谓大有商榷之必要。 可能马上会有人提出异议:我国围棋人口的绝对数字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所以我国应是当然的围棋大国。其实大谬不然。  相似文献   

14.
“广羊”辨     
章琦 《围棋天地》2010,(6):20-21
梁武帝萧衍《围棋赋》开篇有云:“围奁象天,方局法地。枰则广羊文犀,子则白瑶玄玉。”对于“广羊”一词的含义,前贤语焉不详。今人一般解作“羚羊”,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全唐诗》卷五百八十三和五百八十四收录温庭筠(一作段成式)的诗作《观棋》,其中有“黄羊枰上几成都”之句,  相似文献   

15.
堆砌积木     
王元 《围棋天地》2005,(5):81-83
在上一期的本讲义中,挂出了《纲举目张》的标语,又涉及了一些棋中原理。对于初学围棋的朋友,我想作出的建议正是:在明确围棋就是围地的游戏之后,一边紧紧抓住围棋的本质即效率,一边了解、消化围棋的原理,这样,也许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吧。而对于硬啃以“一大堆”为单位的“定式”、“死活”、“布局”、“官子”等书本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不认为是值得推荐的。  相似文献   

16.
在韩国职业围棋界,姜东润三段有“小奇人”之称。他给人的感觉非常特别,既不像是成熟的“外星人”李昌镐九段,也不像有“可乐”之称的李世石九段。尽管很难用文字具体表述一下姜东润,但根据前辈棋手的评价,姜东润看待世间万物以及围棋的眼光和角度都非常特别,他的特点完全可以用“姜东润流”来形容。  相似文献   

17.
叶锦锦 《围棋天地》2007,(17):63-67
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四年一届,向来有“围棋奥运会”之称。青少年也有应氏杯世界大赛,夺冠者约在五年间成为该国棋坛栋梁。至于那些游走在职业与业余之间,时时为围棋之路将延伸至何方而困惑的大学生棋手们,也有专设的应氏杯为其提供舞台。本年度于厦门大学举行的第16届赛事,主办方破天荒邀请到韩国明知大学和首尔大学的围棋选手,与中国学生棋手同场竞技。据传,韩国此役所派学生,近年来多有战胜崔哲瀚等韩国高手之光荣战绩,可谓强悍。  相似文献   

18.
时间滑翔到坂田主宰棋盘江山的60年代,大量的商业棋战开始涌现,此时,围棋已完成了向贴目制度的伟大过渡,昔日“高僧之参禅、诗人之苦吟”般的冗长对决一去不复返。象航海时代掀起的那场对陆地的探索疯狂一样,自由无束的对局空间和突然增多的对局量把围棋带人“胜负密集型”时期,追逐贴目制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刘钧的死象支铁钉猛然刺进我的肝胆,就象15年前28岁的天才诗人骆一禾猝死给诗坛带来灾难一样,一个最普通的、人们每天都在谈论的“心脏病”断送了一个围棋英才和一段被棋迷们引以为傲的胜负传奇。  相似文献   

20.
薛新忠 《围棋天地》2013,(11):20-20
我是80年代后期开始接触围棋的,那正是中日擂台赛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时对于世界最高水平的围棋高手,有个统一的称谓:超一流.中国一线棋手的目标就是战胜“超一流”,每次中国棋手战胜日本的超一流棋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