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之所以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身份标识。然而,随着二十多年来日益加剧的全球化进程,中华传统文化在西方强势文化的“笼罩”下被日益消解,这显然是不符合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以及对于国家安全的文化诉求的。武术是华夏文明长期氤氲滋养而发展起来的传统人体活动方式,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基本精神。但是,综观近半个世纪的现代武术运动发展,因西方体育文化的强烈辐射及自身的主动趋附,致使原本博大深邃的武术文化发生了一场活生生的“和平演变”。以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家文化安全为视角,就中华武术的文化意义、历史走向等几个层面予以剖析,旨在呼唤当代武术的发展应在全球化的汹涌浪潮中增强其文化创造力与竞争力,坚持“和而不同”的中华精神,成为自觉构建我国文化安全屏障的一块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2.
困惑与征途:对21世纪中国传统武术发展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归纳法分析了中国传统武术面对的全球背景下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压抑、国内竞技武术的排挤及其生存内环境的恶化等诸多不利因素,提出传统武术要发展,需要在传承方式、人才后备培养、传播方式及科研力量等方面不断开拓,要与竞技武术和谐发展。理顺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的渠道,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技击性及多样性,实现良性循环,不断拓展传统武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空间,给21世纪的中国传统武术以科学的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了揭示社会变迁背景下武术文化传承的内在机制,分析武术文化传承人的生存轨迹与文化传承态势,主要采用口述历史的研究方法,聚焦一位武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生活经历,通过对武术传承人个体存续状况的梳理揭示社会变迁下武术文化传承的基本法则。认为:在社会结构层面上传统社会“机械团结”的“单一”和“同质”特征促进了武术文化的传承,而建立在工业社会基础上的“有机团结”分化了民众的价值认同和行为选择;武术文化正经历社会变迁下文化调适的震荡期,发明、积累、传播和调适是文化演进的必然过程,创新的思维与开放的胸怀是传承和发展的关键;生存理性与实践理性促使武术传承人与时俱进,在经历社会变迁后又陷入文化传承的焦虑与反思;现代媒介助力拳种实现了跨越区域和种族传播,传统武术“打练结合”实用价值的凸显促进了品牌符号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地域拳种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目前,地域拳种在农村生存与发展状况令人担忧,影响地域拳种生存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生活方式的改变、价值观的偏离、传统农耕文化的滞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地方政府主导行为的失衡等.民间武术在农村的发展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现代武术是在现代性条件下,在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主体的西方现代竞技体育的挤压下凸现而成的.武术如何显现出现代性要素,仍然是武术发展的时代课题.因此,认识武术文化的现代性既是今天研究武术的出发点又是其归宿点.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强势体育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形成新的冲击,使民族传统体育处于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境地.但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着民族文化复兴和世界体育文化生态体系的构建,因此提出了提高生源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小学单列武术课等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人类学的文化适应和文化自觉理论出发,分析了武术文化在近代发展过程中的变迁现象及成因.指出:中国武术文化变迁的深层根源是民族主义与现代化的双向诉求,其直接动力来自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武术文化的东方品性与奥林匹克运动对体育的竞技规整之间的矛盾是促使中国武术文化发生变迁的主要矛盾.武术文化在适应性变迁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付出了自身的代价.在武术文化发生变迁的同时,向武术传统认同的机制正在形成,这不仅是一种解构西方体育霸权叙事的文化策略,亦是中国武术寻找现时定位和未来发展的依据.现阶段必须一如既往地发展竞技武术,但也要更加注重对传统武术的认同和理性回归,同时注重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人的教育不仅需要科学知识塑造下健全的理性,更需要文化氤氲下完整而丰满的感性.然近代以来武术教育却在西方体育范式的裹挟下注重以技能为主的知识理性培养,更在科学与民主思维过滤下边缘了武术文化中固有的非理性熏陶,致使其教育性不足.采用文献资料、现场观察、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非理性典型——武术教育仪式的内涵、流变和当代重构进行了梳理,认为,武术教育仪式作为一种示人规范的教育手段,内蕴宗教信仰、伦理、情感等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以降的反传统使传统武术教育仪式内涵发生了祛魅化的文化流变,原初的教育效果被破坏;回归传统之际,提出一般流程及象征性、教育性、表演性、地方性等武术教育仪式重塑的基本原则,以期为提升武术的教育性提供参酌.  相似文献   

9.
自鸦片战争后,中西文化的差异引发了两种异质体育文化激烈的碰撞.在碰撞与交融中,竞技武术应运而生.竞技武术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中华武术的“命运”,在竭力迎合西方竞技体育思想下,武术偏离了自身的本质,这使武术的发展一度陷入迷茫之中.当武术“进奥”失利以后,武术的发展更是引起武术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
运用资料文献法结合哲学、人文学理论分析了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指出武术国际化发展的不同因素。提出中国武术发展过程应该基于武术的本质规律,解决武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问题,并且要不断开展武术的健身功效和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摘要:社会的价值需求是文化存在的依据、发展的动力,当前“中国梦”对各种文化发展提出要求的同时也提供了发展的动力。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文化一个重要分支,理应承担起一份责任,以自身价值功能助推“中国梦”,当然它也为处于茫然期的传统武术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动力。运用口述史方法和文献资料法对传统武术社会价值与“中国梦”的价值需求主要契合点、“中国梦”视域下传统武术社会价值实施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回归的传统武术是保护自身文化安全的基石,符合“中国梦”文化安全的要求;繁荣的传统武术是中国文化复兴的动力,符合“中国梦”文化复兴的要求;传统武术的多元价值功能能够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符合“中国梦”之“人民梦”的要求。要实现助推“中国梦”,首先,传统武术需要文化自醒,确立主流文化地位;其次,从传统武术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出发,做好传统武术发展的顶层设计;再次,从技术和理论两个层面入手,规范拳种及其内容体系;最后,彰显传统武术的文化、教育价值和健身功能,采用社会普及与精英传承、传播并行的模式。研究结论对传统武术助推“中国梦”及其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当下,中国国家文化建设必须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背景下,对中国武术发展中的文化认同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武术单向度的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上,衡量传统武术的价值标准,造成武术文化认同的危机;而不加甄别的强化对传统武术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也不符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国武术的发展必须在符合国家文化建设的前提下,提炼出提升中华文化认同的中国武术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武术文化认同,合理引导拳种文化认同,淡化门派认同;把中国武术文化发展引导至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轨道上,使中国武术文化真正起到促进国家文化建设的作用,惟有如此,中国武术文化才真正走进现代化,才能在国家文化发展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章从化交流的角度,阐述了21世纪传统武术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世纪初,西方体育化对中国传统武术化形成强大的冲击,加速了传统武术迈向科学化与现代化的进程。目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武术化显示出西方体育化许多不可以拟的优越性,传统武术也充满了新的生面与活力。  相似文献   

14.
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审视武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视角,借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对武术文化资源与资本的逻辑关系、转化动力等因素进行了文化学意义上的剖析.提出武术资源的可意识性是武术文化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武术资源到资本的转变是武术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向;武术文化的发展是一种隐形的软权利的博弈;武术文化的产业性必须同时兼顾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更好地促进武术文化的继承与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身体文化博弈:由武术进奥引发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身体文化视角,对武术进奥事件背后隐藏的中西身体文化互动现象进行了探讨,认为:武术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东方身体文化的一种形式;武术进奥是我国与西方体育文化的主动互动过程,尽管事件本身推动了武术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发展,但是却以逐渐的文化内涵割舍和传统摒弃为发展代价.武术进奥加速了中西方身体文化的互动过程,更加深了这种身体文化的博弈程度;在经济全球化甚至文化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武术进奥失败由技术层面到文化层面的互动,最终表现为不同身体文化的软权利之争,更是一种身体文化的隐形权利侵犯.  相似文献   

16.
武术拳种受着地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特点和武术文化特色.齐鲁地域风土民情和文化宗教传统的丰富性,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极大地丰富了武术拳种的人文因子,造就了中国武术拳种的丰富和多样.从齐鲁文化的人文条件和自然条件的视角出发,探讨齐鲁文化对武术拳种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以唤起对不同地域武术拳种特性研究的关注,以期为武术拳种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武术学科的全面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武术发展的困境与文化认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中国武术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以文化认同为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在首先论述了文化认同作为一种粘合着中国武术生存纽带的力量后,继续分析了导致当下武术发展危机困境的内因与外因。研究认为:随着社会的变迁,原有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的变迁对中国武术旧有的功能和价值的遮蔽是导致其认同困境的重要内因之一;西方现代体育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冲击以及中国武术对西方体育的"追赶"与"效法"则是导致其发展焦虑的重要外因。最后指出:在体育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倡导文化间的对话,进行文化上的输出,而不应过度地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充满怀旧的情结。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术在沉醉于成为神圣的现代奥林匹克殿堂里的一员而努力自我"蜕变",甚至为了所谓的"国际惯例"(完全按照西方体育文化制定的游戏规则)而进行着"竞技化"变革。然而,为实现武术"入奥"的梦想而不顾一切的努力,再一次化为泡影。痛定思痛,冷静思考,武术"入奥"再次失败是难能可贵的清醒。研究认为:具有典型东方的"文化符号"的武术,要求得更为长远的发展必须强化武术的"中国文化"元素。同时,应从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中寻求新的平衡点,散打项目无疑是当前武术"入奥"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美学角度借“线”来理解武术的文化内涵,解读武术的线性之美.认为,武术的线性表达并不仅仅是身体艺术表现的视觉美感,还是“武术精神”的表达与传承,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武术的线性之美主要表现为含有技击意义的阴柔美和阳刚美、构成多样化套路风格的流动之美、表现武术文化张力的中和之美,以及体现“天人合一”人文内涵的意蕴之美.武术技术动作长短、节奏、方向的线性变化,不仅是武术在发展过程中技术动作的实践需要,也是当代武术向艺术武术不断发展的趋势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