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下文学批评的环境和质量都不容乐观,文学批评面临诸多困境。如专业性的退场、深度被放逐、批评立场丧失、批评功能弱化、理论资源僵化。如何从困境中突围,是当下文学批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更新理论资源,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建构文本、作者、读者、文学批评多维对话空间;净化批评生态三方面寻找突围困境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呈现出鲜明而独特的个性,迥异于"自发的批评"和"职业的批评".文章通过对李健吾文学批评的总体考察,从中把握出其独特性,源于他在从事批评时的自由心态与纯正的艺术趣味.在文学批评面临着困境的今天,重新观照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无疑对于当下文学批评理论的建构、理性批评氛围的形成以及批评言说方式的丰富,具有多层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呈现出鲜明而独特的个性,迥异于“自发的批评”和“职业的批评”。文章通过对李健吾文学批评的总体考察,从中把握出其独特性,源于他在从事批评时的自由心态与纯正的艺术趣味。在文学批评面临着困境的今天,重新观照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无疑对于当下文学批评理论的建构、理性批评氛围的形成以及批评言说方式的丰富,具有多层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文学批评面临着困境,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批评必须以其自身内部机制的转换和蜕变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品位才能走出困境,抓住机遇。批评品位的结构构成的哲学、文化、审美、历史意味既出自社会对批评的要求,又出自批评的内在要求。通过批评标准的建立将批评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是社会对批评的需要和希望,也是批评家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当代文学批评的尖锐、浮躁和意气,凸显出茅盾文学批评鲜明的艺术特征和独特的美学品格。当下视野中的茅盾文学批评,有其现实借鉴意义,具有异世而同时的比照和反思价值。茅盾文学批评开阔的历史识见和浓郁的社会气息、他批评视角的及物性、他作为批评家的勇气和正直以及他对异域思想理论资源的理性态度,都值得当下文学批评深思。  相似文献   

6.
当代文论下的文学批评所面临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下文坛中的文学批评存在一些问题,可以从批评主体、媒体作用等多方把握。其中不容忽视的视角是从与它联系十分密切的文学理论的角度去探究。通过关注现存的众多的批评文章的本质,分析我国文论的特点、文学批评对它的运用情况,可以看出理论层面的问题对文学批评的发展影响深远。因此要摆脱它所处的困境,从理论的层面找突破口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化热中的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热中,文学批评在批评观念、批评标准、批评对象以及批评方式和功能上都不同程度地打了上文化研究的烙印,从而使文学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己的独立品格。当前的文学批评文化化现象有其历史渊源、现实土壤和批评心理诸方面原因。文学批评要摆脱文化热的影响,就需要回到文本自身,进行切实的文本批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中国的文学批评面临建立本土化批评模式的任务,同时也呈现出一些症候和问题,要想建立起本土批评模式,就必须认清当下批评界的问题所在,症候背后的内在原因,排除社会转型期给文学批评带来的不良反应.目前,批评界对自身的反省正在开展,本篇论文梳理了已有的对当下中国文学批评症候的反思,得出了批评家的几种不同态度,总结出批评中出现的几个悖论性现象,并通过结合中国当前社会状况的分析,认为当下文学批评的一些症候的出现并不值得过分悲观,这正是说明了中国文学批评在逐渐走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迷茫,自我反省的阵痛过后,必然会有真正的建树!  相似文献   

9.
凭借电子媒介优势,新媒体文学批评更加自由、及时、娱乐化,给当下文学批评研究带来新契机。但新媒体技术也导致文学批评过于庸俗,偏离艺术的审美价值,陷入庞杂无序的状态。新媒体文学要树立开放多元的批评观念,使其既不脱离理性思辨,又可达到追求个体化、生命体验式的批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中国的文学批评面临建立本土化批评模式的任务,同时也呈现出一些症候和问题,要想建立起本土批评模式,就必须认清当下批评界的问题所在,症候背后的内在原因,排除社会转型期给文学批评带来的不良反应。目前,批评界对自身的反省正在开展,本篇论文梳理了已有的对当下中国文学批评症候的反思,得出了批评家的几种不同态度,总结出批评中出现的几个悖论性现象,并通过结合中国当前社会状况的分析,认为当下文学批评的一些症候的出现并不值得过分悲观,这正是说明了中国文学批评在逐渐走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迷茫,自我反省的阵痛过后,必然会有真正的建树!  相似文献   

11.
在考察海南文学(1949-1979)创作、作品出版情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海南文学(1949-1979)总体上具有"以琼岛革命史和建设史为主体的文学叙事"特征。文章试图从滥觞(海南当代文学最早的"三个一")、特质(琼岛革命和建设史为主体的叙述)、期刊(飘摇中的摇篮与旗帜)、规训("感时忧世"作的缘悭命蹇)四个方面,对此特征进行勾勒,考察当时政治文化环境对海南于文学创作、作品出版以及文学批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扬建国前的文学批评理论是自成体系的,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积极推崇文艺斗争是周扬建国前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周扬建国前的文学批评实践则是作为政治家的社会政治批评与作为文艺家的审美鉴赏式批评的矛盾统一。对周扬建国前的文学批评的研究和阐释,可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的特质与中国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中国文论需要认真反思。其致命缺陷是“西化”导致的自我消解。实际上.中国文学的特质是情采——言志缘情的情本体和讲究文采的辞本体;中国文论的主要特征是体验感悟的人文性;诗性呈现是中国文论的言说方式,具有整体性、意象性和暗示性的特点;创作论是中国文论的核心;未来的中国文论由文道论、文体论和文术论组成。文道论是中国文论的基础理论,主要从学理上回答中国文学的来源、特质等“道”的问题;文体论是中国文论的分支理论,重点研究中国文体的要素、嬗变等“学”的问题;文术论包括创作论和批评论.着重探讨“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相对主义学批评坚持多元主义的批评立场,其价值判断是个体主义的。这不可避免地会引致学批评价值取向上的混乱。在以人的群体为价值主体的基础上,以是否有利于人学实践作为学批评的根本尺度能够有效地确立价值评价的依据和解决价值的一元性与多元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开展批评的人学实践不仅是一种哲学式的选择,它更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操持印象鉴赏式学批评,在新坛上取得了不可争辩的批评实绩。他坚持认为批评是批评家主体精神的发现和外化,同时也是创作的一种。他的印象鉴赏式批评在单一殖民化批评的今天,对于我们挖掘民族传统批评观念和批评方法的价值,重建自己的批评话语体系,建立多元批评格局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启迪。  相似文献   

16.
张治国 《鄂州大学学报》2005,12(5):31-34,46
《十博士直击中国文坛》是一部振聋发聩的文学批评佳作。它以理性品格、批判精神对当下文坛症候的尖锐抨击,既是对“酷评”的否定,也是对“谀评”的反拨。“表扬化”倾向是当下文学批评的突出病象之一。其实质是放弃批判,反映出批评家执业水平的低下、人文精神的缺失、职业道德的沦落,必将导致真正文学批评的死亡。因而,对其作现象批判和根源探询,对挽救和振兴文学批评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苏雪林与散文名刊《语丝》、《现代评论》的关系,深刻影响了她的自由主义文学观和散文批评观的形成。苏雪林对二三十年代散文作家、散文流派的批评,在理性和史识中不乏美学的敏感和尖锐,更偏重对文体与风格的考察。苏雪林对“文学批评”作为散文体式之一的认知和对文学性“自传”的提倡,则有着五四后中国学术发展和自叙传文学兴盛的背景。  相似文献   

18.
李长之作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卓有成就的美学家、批评家,一生著述颇丰,其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的美学建构,是以“感情的型”为核心理念的。这一旨在建立中国转型时期的现代美学批评范式,为中国现代文艺批评提供了新的话语和阐释空间。“感情的型”作为一种独特的批评理念,受到当代学人的关注,在今天也仍具有丰厚的诗学内涵和充分言说的必要,值得继续挖掘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着眼于中国当代文论是否患了"失语症"讨论中的三个焦点问题:即中国当代文论有没有全面失语;若失语,原因何在;当代文论失语与古代文论的现代性转换有无必然联系,对"失语症"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20.
早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给予《诗品》以足够的关注,它们尽力发掘《诗品》的理论品格,彰显《诗品》在诗话史上乃至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应有的价值和地位,展示古代文论研究现代转型的文化侧影。它们的书写形象地展示了魏晋六朝文学在民国时期的接受效应,全面地展现了民国文人重新发现传统的力度,构成了民国文人深沉的魏晋六朝情结发扬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