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谚语的翻译在英语翻译中具有显著特点。汉语谚语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通常都是用较少的词语来表达最深层的含义。如果从字面上对汉语谚语进行翻译的话,非但没有对谚语的内在精髓进行准确翻译,同时所翻译的语言也不符合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以及表达习惯。所以就要结合英语的内在文化进行翻译。在研究汉语谚语的翻译时,可以采取很多技巧,其中"模因论"这一理论对汉语谚语的英译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本文从三个角度对"模因论"视角下的汉语谚语英译进行专门研究。首先对"模因论"以及翻译模因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特别是阐述了"模因""模因库"等概念;然后分析了汉语谚语英译的相关理论,重点分析了汉语谚语在英译过程中应遵循的主要标准以及应关注的主要事项;最后分析论述了"模因论"视域下对汉语谚语进行英译的有效策略,即直译模因法、意译模因法以及其他常用的翻译模因法,以便给汉语英译的研究者和阅读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因论的汉语公示语英译探讨》一文的作者揭示了公示语文本复制与建构的一般规律,为“借用、仿译、创译”方法提供了模因理论支撑,但有些提法和例证不够准确,甚至相互抵触。同时,模因论用于公示语翻译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至少还应借助共性个性原理、文本类型理论以及目的论,才能解释清楚公示语翻译的诸多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对外传播中国少数民族典籍,丰富蒙古族史诗《江格尔》英译研究,采取模因论相关理论对《江格尔》英译开展研究。在概述模因论、《江格尔》内容的基础上,梳理了《江格尔》英译本和英译研究的现状,对《江格尔》英译的模因复制4个过程进行了调查,进而对《江格尔》的文化模因英译策略进行了研究。在传递蒙古族异质文化模因时,应采取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灵活运用异化和归化2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57):39-40
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复制、模仿、继承等方式加以传播,也是文化得以延续的基本载体。将模因与翻译结合不仅能够从新的视角探究翻译模因的演变和更迭,而且为翻译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从语篇模因与文化模因两个角度,剖析《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汉译本中模因的传播特点以及对源语文本、目的语文本和文化的影响,对翻译实践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汉语新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何对其进行准确的英译关系到中国特色文化在国外的正确理解和接受。然而,目前翻译学界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模因理论为此提供了新视角,首先阐述了模因理论及其与翻译的关系,然后将其应用于翻译实践中,归纳了一些翻译策略,并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模因论的起源基础上,运用切斯特曼的相关理论,论证翻译模因论中的三种主要模因,即期待规范模因、专业规范模因和翻译策略模因在汉语广告英译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它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传递。汉语公示语的翻译可以将汉语公示语、汉语公示语英译和模因相结合,以模因论为指导进行研究。在模因论与汉语公示语英译教学中,应重视模因理论的传授,透彻理解模因传播周期;遵循翻译技能的发展规律,培养翻译能力;强化翻译策略传授,提高汉语公示语英译质量。  相似文献   

8.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试图揭示人类文化演变、传承规律的一种新理论。翻译模因论把翻译本身以及翻译理论的概念或观点作为研究对象,认为翻译理论的进化就是翻译模因不断复制和传播的结果。通过介绍翻译模因论的视角下翻译的定义、翻译与非翻译的界定以及翻译规范与翻译关系,诠释翻译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必要性以及翻译模因论对翻译规范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贡献。  相似文献   

9.
标识语应用广泛,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标识语的英译并不令人满意。文章分析了汉语标识语的语用特征及语言特点,从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视角探讨汉语标识语的英译原则,即借用目的语语言模因、活用源语语言模因以及借用源语语言模因。  相似文献   

10.
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模因论揭示了语言的规律,为研究交际和文化的互动演进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模因分为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该文主要从模因论视角探讨模因基因型和表现型话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伴随经济全球化,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也带动了我国的旅游业飞速发展,更多外国游客选择来中国旅游,由此,旅游资源文本翻译日益重要。基于语言模因论视角,当前国内旅游资源文本英译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改进,寻找民族化、多元化、积极的翻译策略,实现精准旅游资源文本翻译,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更好发展。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笔者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特别关注旅游资源文本翻译,该文主要是基于语言模因论视角下的旅游资源文本英译偏差与翻译策略展开分析,以益阳市作为例子,希望为益阳市旅游文本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魏李隼 《丽水学院学报》2011,33(4):53-55,78
模因论是一门新兴的理论,其原理可以帮助解释包括文化在内的许多传播现象。作为探讨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模因论与文化翻译研究息息相关。借助模因论从3个方面探讨文化翻译:模因是文化翻译的单位;文化翻译的过程就是文化模因传播的过程;模因的竞争有助于文化翻译策略的选择。进而给归化和异化翻译问题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传播现象的理论。模因类似基因,作为文化复制的基本单位,其形式和种类多样。本文以阿拉伯语谚语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归化模因与异化模因对译文的影响,指出翻译模因对译者的影响与模因发展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14.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提出的一种新理论,它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为研究语言、交际和文化之间的演变提供了新视角。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用来称呼讲话者和受话者的词语,同时体现出参与双方的社会地位,是我们社交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由于受各种媒体或外国强势文化等的影响,我们汉语的称呼语出现了复制、模仿或变异等模因现象。  相似文献   

15.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新理论,为商业广告翻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文章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强势模因与成功广告模因的特点,探讨了语言模因论对商业广告翻译的指导作用及其英译策略,立足目标语文化,把握文化差异;结合基因型模因,采取直接套用;考虑表现型模因,选择创新改动;基于舍音取意,进行原创翻译。  相似文献   

16.
顿小慧  刘夏青 《海外英语》2011,(14):167-168
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Meme),它的名字由基因而来,其认为人类的思想观念通过文化基因的复制得到传播和集成。该文从模因论角度,阐述模因复制和模因选择在品牌翻译中的应用,并就创造强势品牌名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所有探讨"翻译与模因"话题的理论、概念和观点都被统称为(广义)翻译模因论。文章概述了翻译模因论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廓清了翻译学和模因论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国外翻译模因论研究的局限,着重探讨了国内翻译模因论研究中的创新不足和理论陷阱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翻译模因论未来研究的重点、难点和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这种崭新的视角给翻译理论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据此,Chesterman提出了翻译模因进化和形成规律的翻译模因论。在翻译模因的基础上,分析了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与模因传播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归化翻译在初期有助于读者理解,而异化翻译是模因传播的要求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传统翻译教学方法有着诸多弊端,以学生为主体的交互性翻译教学有助于弥补其某些不足之处。作为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论对于翻译教学颇有裨益。翻译与模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外语翻译教学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模因跨越文化疆域进行复制传播的过程。模因论的观点体现了交互式翻译教学中“交互式”这一理念。探讨模因论在交互式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外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翻译。  相似文献   

20.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相关理论,模因论是用于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全新理论。为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广告语翻译需要模因的复制,模因论为广告语的翻译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对模因论、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阐述了模因论与翻译的研究进行了阐释,分析广告语翻译的案例,探讨了中英两种语言模因(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在商业广告语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