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近现代以来,在西方体育、全球化、国际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武术开始出现"本土化"缺失的现象。南充市松溪内家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在本土地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武术拳种之一。作为地方拳种,在西方体育和竞技武术的影响下,其生存空间逐渐萎缩,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本土化"视角下研究南充松溪内家拳有助于地域拳种的传承与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南充市松溪内家拳从传入到本土化发展过程进行系统总结。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是武术传承和发展的生命力;中国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更能凸显地域和民族特色,培养地域民族认同感;中国传统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更符合传统武术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王勇  夏青 《武当》2023,(10):82-84
借助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河北省传统武术拳种的传承发展体系,分析当前武术拳种在继承中面临的困境,研究发现:河北省传统武术拳种的传承存在路径不畅、内容缩减、扭曲传播的现象。探索河北传统武术拳种传承路径应加大武术教育改革,推进传统武术进校园;加强武术拳种保护,拓宽传统武术传承路径;借助互联网技术,树立传统武术拳种正确形象。  相似文献   

3.
中华武术门派众多、源远流长、是竞技武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传统武术博大精深与竞技武术不可分割;传统武术将抽象的民族文化具体化、形象化,然而由于传统武术缺乏规范性.致使许多优秀拳种都未能以全貌展示给世人.本文在研究传统武术起源、特点、内容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对传统武术进行科学规范化、体系化,以便更好地将我国众多流派的优秀拳种推向世界,使武术作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增进国际友谊。传统武术的规范化将进一步促进竞技武术的合理发展。武术的多样化功能伴随着传统武术的规范化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诞生出无数的文化瑰宝,传统武术则是其中璀璨的明珠。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春白鹤拳是为数不多的由女性创立的拳种,是中国南少林武术体系中有着深远影响的拳种之一。然而在新时代下,永春白鹤拳同样面临着传承发展的困境,因此文章基于永春白鹤拳现状,阐述永春白鹤拳的文化流动规律,最后围绕传承主体、文化回归、革新理念以及“互联网+”等研究文化流动视角下永春白鹤拳的传承创新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文化研究的视角,分析台州地方拳种的的文明缘起、拳理内涵.以实地访谈的方法调研台州地方拳种的传承现状.以文献资料法为台州是太极拳发祥地的观点进行了佐证.分析台州武术传承的现状成因,指出社会主流的关注对地方拳种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台州武术的最新成果南太极拳的发展进行个案研究,指出地方拳种的传承大有可为,对传统武术的发展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产业操作思路,并呼吁社会精英对武术的关注.在对南太极拳理进行和合文化剖析的基础上,论证了传统武术的传承可以作为城市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6.
李式查拳是我国查拳门流派之一,是传统武术中长拳类的代表拳种,也是中华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截手刀”是李式查拳门“三截套”其中一截,“截手刀”也是李式查拳门独有的刀法。本文在挖掘整理和研究基础上,阐述了截手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全视角分析了截手刀整个套路及其独特之处,旨在对传统武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7.
由于现代性语境导致的传统武术拳种训练体系解体和武术拳种趋于同一性,引发了传统武术拳种理论基础过度现代性革新,出现了信任危机和传承问题,本研究对现代性支配下传统武术拳种发展的主体性问题进行哲思。研究发现传统武术拳种偏于一隅技击技术的独特性与现代性对技术标准普遍性的追求,造成特殊存在之间的矛盾是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与认同的主要困境。基于此,研究认为,(1)现代性支配下传统武术拳种主体性的传承问题主要存在两方面矛盾:一是主体意识与对象之间的矛盾;二是主体意识与传承之间的矛盾。(2)传统武术拳种的主体性认同问题主要包含习练者与传承人之间的意识认同,不同传统武术拳种之间的文化认同及民间传习群体与学院派传习的身份认同。通过探讨在现代性支配下的传统武术拳种主体性传承与认同问题,希望能为其发展提供一些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8.
武术,又称搏击、格斗,是指以肢体或冷兵器、武器互相竞技的技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武术成为我国的文化传承符号。传统武术是古代冷兵器时代的竞技格斗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武术逐渐发展成为传统艺术,以传承的方式将武术发扬光大。竞技武术相对传统武术提出概念时间不长,适用于比赛的武术方式。以得分和胜负为其表现形式。虽然学界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相关概念和文化研究还不够充分,本研究将从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概念界定,文化差异和表现形式差异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文化研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保护。但是随着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突飞猛进,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新月异,传统武术越来越被人们所忽略,所以传统武术的发掘、传承与发展更应该受到当今社会人们的重视。烟台被称为“武术之乡”,在以前烟台就有"拳窝子"的美称。烟台螳螂拳、太极拳、形意拳、通背拳等传统武术项目都在烟台地区有着良好的师承与发展。烟台螳螂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蓬莱戚家拳、莱州吴氏太极拳也都是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虽然说这些传统武术项目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是在烟台还有更多的武术项目、拳种需要我们去发掘、发展、发扬,从而走上申遗之路。  相似文献   

10.
1、对竞技武术套路特点的分析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与现代体育接轨后,武术遇到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就是如何适应现代竞技体育的需要。按着现代竞技体育的要求,每个运动项目必须有统一的技术规则。传统武术有着众多拳种和不同流派,依据原国家体委组织八千余人进行全国普查的结果,分类归纳起来,仍有129个拳种。为适应国内、国际竞技体育要求,  相似文献   

11.
现代竞技武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步成为一项竞技性体育项目。但是,随着技击本质属性的逐渐丢失,竞技武术陷入了一定的发展困境。而一些传统武术拳种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留技击特征,并在世界范围内得以传播。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研究方法,分析了竞技武术发展困境,传统武术对竞技武术的发展启迪,以及对现代竞技武术发展模式进行探讨,以期推动武术全面、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伯华  谢勇君 《武当》2012,(10):13-14
中国传统武术历史悠久,到了清代,"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已有逾百个,缠丝拳即是其中之一。缠丝拳也称缠拳,在武术门派中有缠门、缠丝门、残门等多种称谓,有近300年的传承历史,文化底蕴亦较为丰厚。1989年,缠丝拳载入地方武术志《四川  相似文献   

13.
薛欣  梅杭强  郭彩云 《体育学刊》2013,20(1):120-122
依据中国传统武术门派的形成、发展,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现状,分析了中国传统武术门派发展的可能趋势.认为社会需求要求武术外在仪式应和内化精神相融合;生活方式变迁要求拳种门派生存要与时代发展相契合;传承方式要求武术教育普及要与强化拳种相结合;竞赛制度要求传统技术体系要与运动发展规律相吻合.并由此提出,要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对待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拳种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历史文化发展的视角,以中国武术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拳种进行文化学分析,提出拳种意识.以梳理武术教育发展的几个时期的历史特点为前提,对当下武术教育的统一化、单一化技术传播模式,缺少文化内涵,受竞技意识主导等问题进行原点上的反思.指出拳种以其高超的技术、博大的理论和深邃的精神思想构成了传统武术的基本文化单元,是中国武术文化赖以生存、发展和延绵的根基,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光芒.只有强化拳种意识,未来的中国武术教育才会有血有肉,才会生机盎然,才会实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5.
查拳是流传全国影响很大的拳种,也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其起源至今说法不一,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确凿的史料来佐证查拳的起源,可是查拳在明末清初时期,广泛盛传于山东省鲁西南和其他地区,并且已形成了李式、张式、杨式查拳三大流派,李式查拳是以李恩聚为代表。挖掘、整理、研究李式查拳,对我国明、清军旅武术、民间武术的发展演...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从武术历史、文化、教育、传播、竞技、传统、健康促进及国外武术八个方面,对2008~2011年武术学科发展作综合报告。研究表明:武术历史研究在武术拳种源流和人物历史考证、版本史学、地域武术、武术历史人物拳学思想等方面,取得较多成果;武术文化研究侧重于武术文化传播、保护与传承及地域武术文化等方面,对武术...  相似文献   

17.
《武当》2008,(11):8-9
中华武林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武当武术又称武当内家拳法,它产生于武当道门,以老庄哲学为理论基础,具有注重内炼修为,以武演道,以柔克刚等特点。武当武术的主体内容就是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传统称此三大拳种为武当内家拳派三大支柱。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一大流派,是内家拳派的总代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而师徒传承则是中国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的主要方式。通过对中国传统武术中师徒传承体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师徒传承体制在农耕时代有利于武术拳种的发展,但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技术现代化的今天,师徒传承体制难以适应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希望通过对中国传统武术中师徒传承体制进行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19.
竞技武术比赛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与武术普及完全脱节,与传统武术文化精神完全相左,不仅不能引领武术发展方向,而且更不能带动整个武术事业的发展。为促进武术的竞赛与传承、发展、普及形成良性互动,重点分析了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源,同时与近邻日本武技以及民国时期国术的竞赛交流活动进行了横纵对比,最后从两个角度提出了改革武术竞赛的思路,即分别以不同的拳种联盟、不同习练人群为单位,开展各类不同的竞技比赛和展示交流活动,以此促进武术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武术运动的大面积普及。  相似文献   

20.
范海彪 《浙江体育科学》2009,31(5):120-122,127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传统武术传承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师徒制是传统武术传承的主要方式.传授者要经过严格择徒,举行拜师仪式,其传承过程主要采用口传身授的方式,一些拳种有用文字记载的拳谱.师徒制传承方式促进了各拳种的独立发展,形成了众多的武术流派,同时,也限制了传统武术的广泛传播,导致了许多拳种失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