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钟云华  李磊 《煤炭高等教育》2012,30(3):71-73,121
目前,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面临极其严峻的就业困难。研究发现,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身人才培养定位没有突出本土特色、课程设置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师资力量薄弱与实践教学环节开展不得力等教学因素是其毕业生就业难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地方高校应该推行一系列教学改革: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等等。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地方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遇到了很大的挑战,通过对西安某高校学生问卷调查,认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专业设置、专业发展方向不明确,比较模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地方高校专业特色不明显,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等明显问题。建议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首先确立明确的专业方向;其次加强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最后明确培养目标,强化专业特色等措施来改善目前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地方院校向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公管事业管理专业为培养能适应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保障四个方面入手,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全面提升公管专业学生公共事业管理意识,增强公共事业管理水平,提高公共事业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自1998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办以来,随着地方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招生体制的完善,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学科建设、办学层次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专业目标定位不清晰、专业办学特色不鲜明、社会声誉度不高等状况。在国家提出高校转型发展号召的背景下,结合福建省各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现状,探讨地方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问题,对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转型,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加强地方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适应社会需求的形势所趋。但是目前其实践教学存在外部条件不成熟、内部条件不充实两大方面的问题,完善地方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应该进行以下改革:形势上必须与我国体制改革接轨;内容上要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践教学;方式上应该向多元化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办以来,随着地方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招生体制的完善,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学科建设、办学层次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专业目标定位不清晰、专业办学特色不鲜明、社会声誉度不高等状况。在国家提出高校转型发展号召的背景下,结合福建省各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现状,探讨地方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问题,对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转型,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本文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因素分析法,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为视角,以山东交通学院为例。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寻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据此提出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对策,并指出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的基本途径,以期推动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各大高校在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的认识分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达到的几项基本指标,同时针对上述的培养要求,提出该类专业人才培养应实现的具体目标及在人才培养方式上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各大高校相继开办以来,正遭遇着实践教学难以展开、学生专业技能不强和对口就业难等多重困境。通过分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特点,构建符合该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特色实践教学模式迫在眉睫。这需要具体通过树立“时间集中型”的实践教学理念、合理设计“时间集中型”实践内容体系、科学设计“时间集中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建立相应的实践保障体系来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地方院校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院校顺应时代发展、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体现,有利于地方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有利于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当前地方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课程难以体现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课程设置的规范化、社会化与本土化,是地方院校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高校工科类学生数控实践教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当前高等院校数控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并结合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目标,提出对不同知识结构、专业需求工科学生进行分层次、项目化、职业化数控实践教学,基于实践教学及职业技能培训实例,总结出适合于高校数控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方式等教学经验,对高校数控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如何寻找有效策略加强教学实践是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文章针对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利用网络技术突破教室的时空限制创建了学生自己控制节奏的教学技能训练新模式。搭建基于微视频的教学技能训练平台为加强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渠道,既实现了理论学习的可持续性,也为获得多元客观的评价及进行有效反思提供了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为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根据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课程体系,提出“全程实践教学模式”体系,为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在培养人才模式与教学改革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汪文雄  杨钢桥 《高教论坛》2006,(6):43-45,56
本文首先在分析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办学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校工程管理专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接着介绍了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色,然后围绕着目标研究了工程管理这一新兴领域的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重构了“公共课 专业平台课 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拓展课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合格 特色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最后阐述了在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我校海洋科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教学是我校传统的教学优势,也是新建的海洋科学专业需要强化的教学特色。针对海洋科学专业涵盖面宽广的特点,本专业正在完善中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着四个部分:课程内实习、实验课实习、小学期实习和毕业论文实习。为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加强实践教学是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所谓前移后拓,是指以理论教学为先导,运用实习基地的教育资源,把教育教学实习有效地前移到一年级和拓展到大学四年级二期的实习总结,实现对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教学技能四年全程培养。这是一个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能不间断地受到教育教学技能熏陶与训练的系统的工程。这项工程所形成的体系落实了教育部有关实践教学课时的硬性规定;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和专业学生实现自我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在要求;实现了连续性和整体性的统一、主动性和互动性的统一以及独特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具有良好的持续发展势头和广阔的运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应用能力是影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重点。从培养目标、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四个方面探讨当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据此提出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打造理论知识渊博与应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等四个方面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论文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创新模式,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阐述了该模式存在的瓶颈、实践教学思想及教学体系构建,为高校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该模式有助于有效整合优化高校资源,强化学科培养,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促进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9.
如何提高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的实践能力是高校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研室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介绍了会计教研室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率,在对学生培养定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和培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需求,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持续的探索与改革。通过整合及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建立了目标清晰、载体明确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深化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促进工程应用、工程创新类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开发建设了独具特色、覆盖面全、教学科研承载力强的综合实验系统;充分挖掘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的各自优势,共建实践创新基地,探索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有效措施。在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