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球》2006,(6)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在我转成职业之前,一直用双反。后来的形势,让我不得不换成单反。然而,最初的日子里,单反总是让人沮丧的。事实上,当时的单反比我之前的双反还弱。随着训练与比赛的一天天打磨,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单反逐渐成熟起来,信心也随之提升,我感觉到,我可以在球场上任何一个角落,用单反打出我想要的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把重点放在三种类型的单反打法上:单反相持、单反随上、单反穿越。  相似文献   

2.
《网球》2006,(9)
不能说网坛已经进入了单反时代,但是,职业网坛正在经历一个单反时刻。2006年的前三项大满贯,女单冠军全部单反球员垄断,其中两场决赛是在单反球员之间进行。当然,你可以说这是毛瑞斯莫和海宁实力越强所致。前三项大满贯的男单冠军有两次属于单反球员,更可以将这归功于费德勒的个人表演。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单反教学要求,转动身体并让拍柄指向来球,因为这样有助于改变握拍方式。但前沿的单反教学法则摒弃了"陈旧观点"。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非传统的"单反进阶三部曲",通过一些简易的方法,逐步教会你用单反击出"世界波"。  相似文献   

4.
九阳真经     
《网球》2006,(8)
《网球》杂志与网球网联合调查:您的反手抽击习惯用单反,还是双反?单反37%双反63%注:目前,ATP前50的选手中,单反占24%,双反占76%;WTA前50的选手中,单反占4%,双反占96%。选择单反或双反的主要原因陈谦(北京,退休教师)我用单反,因为学球的时候没见过双反,不过,以我的性格看,就是有双反,大概也会选择单反。看萨芬这么大的个子打双反就像拿着挖耳勺一样,多少有些滑稽。杨过(网球网友,版主)双反,简单有效,长时间对拉顶得住,自己力量不大也是重  相似文献   

5.
付饶 《网球天地》2009,(6):76-77
先翻开ATP排行榜单,找找前50名里还有几支单反:1、2、3……你能数出来九个半。半个何来7第44位的桑托罗长期游走在单双之间,姑且算半个。照此说来,如今男子网坛的单反比例已不足20%,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基层教练会教单反的越来越少,正在成长的未来之星们几乎清一色双反。严重地说,二三十年后,人们可能无法再欣赏到单反华丽转身抽射的慢镜。  相似文献   

6.
学会了运动基础以及如何最有效地移动,最后一步就是加上弹道式击球。这一期我们先来说说单手反拍。1选择单反还是双反我该用单反还是双反?我真没法告诉你。两种方式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但单反或双反都能打威弹道式反手。你的身材,你的打法类型,还有你的心理对使用单反或双反有重要影响。我相信在接发球时,双反比单反稍好一些。同样双反也可以引而不发到最后一刻再出手。你用双反可以打出上旋挑高球,也可以打大角度的球。因为两只手使你感觉更安全更有力量。  相似文献   

7.
嘿,大家好,打起精神来,老郭要为大家表演了。瞧瞧,我这单反还有那么一点星味吧?看清了,明星的“星”,可不是鱼腥的“腥”。老郭学球三年有余,自以为,单反动作优美、漂亮、舒展、大方,可就是发不上力,还特怕打高球。过去有哥们奚落我,“就你这个头儿,还玩单反,打肿脸充胖子是不是?”  相似文献   

8.
张侠 《网球天地》2012,(12):122-123
现在,费德勒的单反仍在不断精进之中,你是不是很惊讶。所谓精进,并不是指技术动作上的调整,而是指他的单反精准度与以前相比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谑的话形象地说出了摄影人的入迷程度。然而看似和单反毫无相干的悬坠钓,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句略带戏却与单反有1.两者的装备都很多,大包小包相携众多。2.两者受天气影响都很大。3.两者都会让人上瘾,从而花更多的钱。  相似文献   

10.
如果你不想花3000多元买一款口袋DC,又对价格不菲的单反望洋兴叹,那么,索尼的第二代入门单反—索尼α200,就最值得你考虑了。  相似文献   

11.
单反不是梦     
尽管在当今的顶级职业选手中,使用单反的人数在大幅减少,但在业余球友中这一技术颇受推崇。大家都希望拥有一手像费德勒和海宁那样潇洒流畅的单反必杀技,但如果仅停留在模仿的层面,是远远达不到完美目标的,正确掌握基本技术动作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专家信箱     
上海球迷李飞问:我的教练曾提倡初学者采用东方式握拍,可我觉得在打单手反拍时拍面斜向上,打不出平击球,反而容易出界。如何判断自己适合打单反还是双反呢?为什么单反的职业选手都是高个子(如桑普拉斯、拉夫特、库尔腾等),矮个子基本都是双反,这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专家邮箱     
反手最好单、双反混用问:我的球技大约在3.0左右,单反和双反技术都差不多,所以问题就来了:我现在确定不了到底该坚持哪个更好?我比赛中上网占了很大的比例,也是我得分的主要手段。我听见一些网球电视评论员说,打单反的球员上网要方  相似文献   

14.
《网球》2006,(1)
加斯奎特,是去年才跳入人们视线的十九岁男孩,也是一登场就让费德勒都罩不住的天才小子。他闯荡网坛的武器是单反,不同于萨芬双反"屠龙刀"的粗犷、霸道,他的单反是飘逸和锋利。奢华的转体、流畅的抽击、精准的落点,就因为有了这一击,加斯奎特也有了进入世界前十的最大本钱。  相似文献   

15.
《网球》2006,(10)
浓眉、大眼、硕鼻,费德勒的网球有一种让人永不生厌的美——平衡。这是一种人类对人体姿态的欣赏,犹如体操。在费德勒迅猛的发球和正手火力下面,还隐藏着一把可以直捣对手咽喉的利器——单反。就如同瑞士的军刀,费德勒的单反也以灵活、机动、功能其全著称,一旦需要,它足以一招制敌!  相似文献   

16.
单反三招鲜     
想打出力量强大的单反,秘诀就是利用转体来引拍。使用关闭式站位,更易完成上半身的转体,转体幅度大,回转时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与双反相比,单反的击球点更加靠前。在更靠前的位置击球,可确保力量不输给对手。非持拍手臂向挥拍的反向(向后)运动,以防止身体过度打开。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相似文献   

17.
汪俊 《网球天地》2023,(6):110-112
<正>三进攻接发球C变化接发球-控制线路、节奏或瞄对方弱点1)削球接发球(通常是单反削球,适合4.0级以上水平)过程:1教练或同伴在1区底线上站立,中慢速发向内角,接球者用单反削球回直线深球(第1落点接近底线、第2落点在底线越远越好),连续成功完成3个球后,再用单反削球回直线浅球(第1落点在发球区内、第2落点不出底线),连续成功完成3个球后,换项;  相似文献   

18.
来信选登     
serra 《网球》2012,(9):8
serra先生: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我们听到了太多美国年轻人的名字,连奥丁都出来了,但这里面竟然没有唐纳德·杨,这非常奇怪,我希望他还好好的。——网友/双手单反双手单反先生:预测是个危险的事情,除非你能像你的中学班主任那样,对着全班60个同学说:"未来是你们的,我看好你们。"然后,20年之后他会告诉你,他当初并没有看走眼。这是最安全  相似文献   

19.
百科     
《网球》2013,(4):26-26
双手反拍 双手反拍握拍方式诞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澳洲网坛。约翰·布罗姆维奇(John Bromwich)和维维安-麦克格拉斯(Vivian McGrath)是最早采用双手反拍的职业球员,他们在上世纪30年代先后获得澳网冠军。进入60年代,随着克里斯·埃弗特的横空出世(WTA历史上首位世界第一,共获得18个单打大满贯),双反在力量和稳定性上的优势逐渐凸现,越来越多的选手加入到双手反拍队伍中。到上世纪末,双反和单反齐头并进,双反技术日益成熟,里奥斯发明了单脚起跳的双手反拍,纳尔班迪安的双反动作如教科书般标准,此后,双反彻底超越单反,成为网坛主流反手握拍方式。在最新男女世界排名前十五中,采用双反握拍的男选手多达12位,而单反球员只有3位:费德勒、加斯奎特和阿尔玛格罗,而女子选手全部采取双手反拍方式。  相似文献   

20.
底线反手技术在网球技术中是十分重要的。网球反手击球有两种方式,一种单手反拍技术(以下简称单反),另一种双手反拍技术(以下简称双反)。大家对两种反拍技术都各持己见,到底哪种技术更为先进更为合理没有科学依据。以前双反技术多出现在女子网坛,但是现在双反技术在男子网坛也颇为盛行,本文以男子网球从单反、双反握拍到击球技术等方面,对两种击球方式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指引网球初学者和爱好者结合自身的打法特点选择适合的反拍击球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