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咏物是南宋词坛的重要题材,彼时,咏物词的涌现情势甚至已超过情爱词的创作,在选题创作等方面,为后世咏物词的书写提供了示范。史达祖以长于咏物蜚声词坛,元代陆辅之著《词旨》,将史达祖与周邦彦、姜夔、吴文英这几位词坛巨擘并举而称,拈出“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作为四家特点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2.
姜夔作为南宋格律词派的杰出代表,其词音律和谐精密,词句雅正工丽,词风清空峭拔。“清空”、“骚雅”是历来批评姜夔艺术风格之定论。从姜词色彩词语运用这一角度可以分析其清空骚雅的艺术特质,从姜夔生活的时代及身世背景等可以探究造成其词清空骚雅的艺术成因。  相似文献   

3.
以“清空”“骚雅”论词,是南宋张炎提出的著名词学观点,他们在南宋中后期把词与诗进一步融合,建立了一种新的词学审美理想和词学批评标准。曹溶、朱彝尊等人更是以“清空”为旗帜建立浙西词派。姜夔、张炎等“清空”词人能自树一帜,浙西词派能主盟词坛近二百年,是融会“清空”与“寄托”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南宋格律词派代表姜白石主要以“清空”词风著称于世,但其“骚雅”风格亦为所提倡。本文主要从“对国家兴亡的关爱”、“抑郁不得志之情”、“倏忽人生的忧患”等三个方面对其作品的“骚”意进行深入具体地分析,以期弄清姜白石在提升词学地位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骚雅”是中国词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在张炎的《词源》中,“骚雅”之义在于作品立意不忘天下之事,但在艺术上要出以比兴寄托,继承《离骚》“芳草美人”的传统,取曲而不取直,取温柔敦厚而不取强烈激切。《词源》中之“骚雅”共出现三次,可视为一种论词标准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6.
姜夔是南宋词坛上的雅士,他的词注重练字造句,讲求音律,咏物词别有寄托。词境幽冷悲凉,独创一格,后人多以"清空"、"骚雅"等来概述他的词风。"清空"与"骚雅"内涵丰富,既包含言辞、又涉及意境,对后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南宋姜夔在词史上创立了“清空骚雅”新的美学风格。此种美学风格可以辨析为托物喻志之“骚雅”、峭拔冷隽之清劲、野云孤飞之空灵三个层次。白石词最大的改变是在气质方面,即:从北宋歌舞酒宴间之俗而艳,转变为抒写个人怀抱、托物喻志之“骚雅”。至此,歌词已合乎儒家诗教之要求,以下讽上,温柔敦厚,有无限言外喻托之想。姜夔作词亦能融入江西派诗法,以江西诗派清劲瘦硬之健笔,来改造晚唐以来温韦、柳、周靡曼软媚之词,创造出一种清劲、拗折、隽淡、峭拔之境界,为词中所未有者。白石词气质之“骚雅”,品格之“清劲”,都出之以空灵笔法。姜夔化实为虚之“空灵”笔法,大约有三种:其一,用拟人法,移情于景,以自然界无情之物诉说人物之情思。其二,提炼,化解前人诗意,创造全新意境,启发接受者之想象,丰富词作之内涵,古人即为己身。其三,以今追昔,亦今亦昔,虚实相叠,似实而虚,怀古即是叹今。  相似文献   

8.
屈大均以光大三闾之业为己任,其《骚屑词》多"香草美人",表明其对屈骚精神的仰慕及追随。在词风上,《骚屑词》既有"要眇宜修"的婉约词作,也有不少"豪气轶生马"的词作,还有倾向于南宋骚雅一派的骚雅词风。屈大均词的屈骚之风即其词之最主要品质。  相似文献   

9.
代表着圣人之道的理学,以诗教为标准,裁约着宋词的审美观念,无论是北宋时期理学家对词的摒弃,还是南宋时期理学家对词学的靠扰,都体现了这一尺度。朱子发明诗骚义理,使“骚雅”的精神成为守词审美的最高标准,因此,在词学史上苏轼取代柳永,美成取代苏轼,最后白取代美成,成为新的典范,实在是理所必然。  相似文献   

10.
汪超  徐安琪 《天中学刊》2006,21(3):96-99
朱熹词学思想具有独特的内涵,是南宋时期的特定产物。朱熹关注词体缘起,针对词的起源问题,提出“泛声”的假说。承袭苏轼“以诗为词”,朱熹以为词应具有“奋然灭寇”的社会功能。在词的审美追求上,受词坛复雅之风的影响,朱熹确立了“雅正”的词学标准,推崇和平粹美的审美理想,成为南宋复雅之风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11.
常州词派提倡词中运用比兴寄托,追求词“清空”之意境,从其理论溯源看,是对宋末张炎“清空骚雅”说的继承与进一步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姜夔作为南宋词坛一大家,诗词兼擅,虽然没有专门的词论专著传世,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他人词论的记载和姜氏本人的创作中一窥其词学思想。姜夔的词学观体现在:对法度的追求与自觉遵守;“清空”境界的实现与“骚雅”精神的表达;对歌词协律合乐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姜夔词探论     
本文概要介绍了南宋词人姜夔作品词精韵美、清虚骚雅、寄慨沉郁、含蓄蕴藉、缘情触绪的五大特点  相似文献   

14.
宋词之分期,既不同于政治史之分期,也不同于宋诗之分期。整个宋词的发展分两大阶段,即北宋词与南宋词:一、从与音乐的关系看,北宋词绝大多数是用于演唱的,南宋词的主要功用已由应歌而转变为新体抒情诗;二、从题材与内容看,北宋词基本上未脱离“词为艳科”的传统,南宋词则彻底摆脱了这种束缚;三、从表现形式看,北宋词尚未完全脱离俗调,南宋词则以骚雅为归宿。而北宋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自宋太祖开国至仁宗朝,为沿袭期,但沿袭中有变化;后期自英宗至北宋灭亡,为变革期。南宋词也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起自高宗建炎,止于宁宗嘉定元年,为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词大放光芒的时期,但也有姜夔起而与之抗衡;后期自嘉定止于宋亡,为学辛与宗姜两大派并立的时期,但后者已转居上风。  相似文献   

15.
胡先骕是造诣深厚的古典诗人,论词主中庸,客观公允,大旨承南宋词骚雅衣钵,重比兴寄托,言内意外,含蓄典雅,自成一家,其词学观主要是崇悲、尚雅、主清。  相似文献   

16.
"本色"与"骚雅",是宋人关于词体审美的一对重要形态.北宋人讲究词的"本色",南宋人强调词要"骚雅".这既是时代风气使然,又是宋词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它既反映出中国文学审美内涵的丰富性和审美品味的多样性,又反映出中国文化传统流变与承传的恒定性.  相似文献   

17.
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创作了一部分寿词,属于俗词的范围。姜夔通过炼字和典故的运用,追求意境和语言的雅化,用俗体写雅趣,化俗为雅,以期达到“雅”的目的,但是仍然不能摆脱俗词题材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勾勒·暗转·蓄势——周邦彦词艺术三题孙家政在宋词创作领域内,周邦彦无疑是一位大家。南宋后期的尹焕即有“求词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梦窗”之说,清代常州派奉周词为圭臬,周济甚至称周邦彦为“集大成者”。周邦彦词只所以在后代享有如此高的声誉,就在于周词本身的...  相似文献   

19.
从敦煌曲子词到花间文人词,再到士大夫词,中间经受了以周邦彦、秦观、贺铸为代表的才子词人与以朱敦儒、辛弃疾为代表的南渡词人的深刻影响,直至姜、史、吴、张“骚雅派”的形成和他们在后世词坛上模范地位的确立。词从开始形成以来,它的内在审美特征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革过程,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名家林立。风格迥异,然而对“雅”的追求却是他们的共同选择。[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黄盼 《文教资料》2013,(31):55-58
袁去华,南宋初期词坛名家,现存词九十九首,词作颇具特色。目前关于他的研究文章主要集中于其爱国词的艺术分析,对其“妍雅”词风则甚少关注。宣卿词,主题雅正,艺术美丽高雅,词调选用避俗尚雅。探讨其“妍雅”词风,或有益于判定其主导词风;同时,袁去华的“妍雅”词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词“变艳为雅”的文学风气;对袁去华“妍雅”词风的考察,有利于我们对“雅”这一审美范畴的细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