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顺性”指顺其天城人事物之本性,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儒家的“尽性”学说,成为天人合一的系统理论。儒家的天人观人天整体性的大生命观,顺其天地事物之本性而为,使自然更加完美,效法天地,成就安身济民之广业。道家主张“任性”,保持人与物天赋本性的纯真,任其自然发展,通过本性与自性的融合,以实现各安其司,各任真性。人们只有首先治理调摄自身,静静地养生,随后才能神志清明地治理天下事物。元极以“性命双修性为本”直  相似文献   

2.
中医自古虽有三才之名,却并未阐明三才的确切概念和定义,也没有说明三才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除方剂中有三才汤、三才封髓丹和针灸中有天、人、地三才针法等少数几处利用其外在形式外,并没有三才说的真实内容。其实,笔者通过探究三才的相互关系,发现三才说既是人体各单元的结构关系学,又是人体内外诸气的辈分关系学。《鶡冠子·泰录》说:“天地成于元气”,《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阴阳离合论》又说:“天覆地载,万物方生”,就是说,天、地、人和万物这三才都是元气的产物,元气是第一代,天地是第二代,人和万物…  相似文献   

3.
宇宙中的一切,时刻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变”是绝对的;“不变”则是相对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建立在“光速不变原理”这一基本假设之上的,并由此推论出:光速是宇宙中的“极限速度”。根据这一原理,现代物理学公认,光子的静质量等于零。笔者则认为,宇宙、世界都是物质的,一切物质都有质量。质量是物质存在的标志之一、是物质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光子也是一种物质,它具有动能已被理论和实践所证实。有鉴于上,试问:既然光子的静质量等于零,那么又何以能谈它的动能?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证明:热光源发出的光,其频率…  相似文献   

4.
道德论的理论本原观是元极图理论、无有学说和人天整体观。道德论的物质规律观阐述了道德以三元为物质基础,以天地为运化规律。德是天地本性的展发,是三元极化至和的标志,同时道与德是互根的。道德论的综合全息观指元极学把古代的道德精华与现代的道德精华融为一体。道德论的先天本根观是从先天上阐述道德是如何起源于天地,来源于父母的。  相似文献   

5.
宇宙的含义简单地说,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天体物质组成,有“有限”和“无限”之说。宇宙有限,依据是一种“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所以是有限的;宇宙无限,依据的是一种哲学观,它告诉我们:天外有天,宇宙之大是难以穷尽的。这种哲学观对“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质问常常让人哑口无言——如果宇宙是有限的,那么宇宙之外是什么?由于人们对宇宙认识的局限,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已延续了几个世纪,看来还会继续下去。在我国古代,人们把空间称为“宇”,把时间称为“宙”,即所谓“上下左右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一般来说,我…  相似文献   

6.
最早的中医书《黄帝内经》上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意思就是说:人体功能是跟天地相渗透,同太阳月亮相呼应的。这种说法实际上是把宇宙和人看做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之间都在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何谓“心”? “心”,在西方人那里是再明确不过的了。它就是指有形有象的、主血脉滋养全身的肉体之心脏。即“心、肝、脾、肺、肾”之“心”。然而,在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里,对“心”的把握就没那么简单了。在中国人看来“心”既是指主人体血脉的心脏之心,又是指产生智慧的思维之心。尤其指后者。所谓“心想事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等等。本文所试图研究和揭示的就是“参与大脑思维活动、支配人的精神和肉体相应运动的中国之‘心’”。在中国,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凡人还是圣人、文盲还是哲人,其潜意识里都存在着一个生思维、出智慧的中国“心”。只不过在常人那里,中国“心”是盲目的;在圣哲那里,中国“心”是自觉的。所谓“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天地之心,万物之本”;所谓“道即是我,我即是真,真即是心”。由此观之,“心”与宇宙、万  相似文献   

8.
元极这是站在天地有无运化的高度上建立起来的科学,它不是单纯地研究天、研究地、研究人或研究万物,而是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相互间协调起来。人体的完善在整体上与天地是不能分离的,必须遵循元极学的人天整体观理论,将人与自然有机统一起来,突破有形有象的局限,以人体精神思维系统为主导,以代谢系统为基础,达到人与天地共同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宇宙的“脸色”不一直是黑褐色的嘛——大多数人会想当然地这么认为,其实这是锚误的判断!宇宙的“脸色”——主色调并不是什么黑褐色的,而且科学家最近发现,现在和100亿年前相比,宇宙的“脸色”还变化了不少呢!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人天观研究会、烟台大学、广州东方人体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发起和主办的“全国第四届人天观与发展观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烟台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8位代表出席了研讨会;会议收到学术论文与研究大纲等49篇,它们如实地反映了自上届学术会议以来,我国人天观研究的现状和水平。与会全体代表一致认为,这次研讨会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热烈融洽,求真务实,从而圆满地实现与完成了会议预期的目标和任务,并且产生了良好的效益与影响。(一)人天观研究为社会现实服务。人天观将人放到宇宙环境中进行考察,以人天超级巨系…  相似文献   

11.
元极学认为,元气,元光,元音(三元)是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三元相互滋生,互化,构成人天整体和世界的千姿百态。天地万物按照“无生生无无不生,有化化有有亦化”的基本原则生生不息,形成了宇宙一体的生命洪流,展示出生命的意义,极化规律,生命的发展及相连,生命的协调与互助。天地万物(包括人)皆由有形有象的命体及体现天地统一规律的“性”组成,两者相生互化,构成人天整体的谐运化。儒学以“仁”为基本思想,构筑天地  相似文献   

12.
“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说最是中国哲学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老子的全部思想,都可以完全地包容在其天人之学之中。他的思想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即“自然”,其“天人合一”之“一”就是“自然”。将探求老子“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意义,以有益于当世。  相似文献   

13.
黄清明 《科教文汇》2008,(3):190-190
儒、道、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他们共有的文化“潜质”——“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坚思想”。儒从伦理道德上倡言“天人合一”,使“天则”道德化。中国古代建筑在其思想影响下,逐渐礼制化、规范化、标准化。道以“无为”为其思想基础,倡导返朴归真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古代园林构建。  相似文献   

14.
元极图揭示了情的运化关系,无极有情生太极,太极一动分阴阳,太极阴阳的运化调和动与静,主动者为阳,以天为代表,主静者为阴,以地为代表。天地本是情中生,精中阴阳又化形,天地在相合相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元极图中阴中阳,阳中阴所形的皇极。人生于天地之间,与天地并列三才,与天地万物皆有一定相互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情”、,这种“情”通过不断运炼的发展,就会达到天地之情。  相似文献   

15.
孟子论“天”的内涵有四重,即神化之天、自然之天、道理之天和命数之天。尽心即可知性,知性也就能知天,心、性、天三者意义统一且内涵交通。心性本指向人,既然尽心可知性,知性又能知天,天人合一即可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一、天地有大美 《庄子》“知北游”(见《老子、庄子直解》),有文如下: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明法,指四季周而复始运行的明显规律)而不议(不议,不自我评议),万物有成理(成理,指生长、消亡的规律)而不说(不说,不自我论说)。圣人者,原(探究)天地之美而达(通晓)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不作,什么也不做),观于天地之谓也。 屈原在《楚辞》“天问”中也提出有关大自然的问题,例如: “天何所沓(通“踏”),十二(木星运行,约12年为一周天,后来变成黄道的等分)焉分(如何划  相似文献   

17.
许多汉字在字形上蕴涵着人天信息.现就"人"、"天"和"元"这三个同元极学相关的字看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8.
严琨 《科教文汇》2007,(8Z):205-205
儒家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在其两千多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管理思维。其中包括:“唯人则天”的管理本体论、“知治一致”的管理认识论、“执经达权”的管理方法论、“义以生利”的管理价值论,以及“劳心治人”的管理本质观、“人性可塑”的管理人性观、“能群善分”的管理组织观、“无为而治”的管理行为观、“道之以德”的管理控制观、  相似文献   

19.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相似文献   

20.
超弦理论告诉我们:我们的宇宙具有10维的空间(而在超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膜理论更是宣称宇宙有11维空间)。我们平常只能感知到空间的三个维度,我们可以上下左右前后移动,也可以在时间维度里向“前”移动,这些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但是那另外的六维空间在哪儿?你找不到,因为它们以“卡-丘”空间的形状蜷缩起来,躲出了我们的视野。应该说,这六维空间目前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型能在计算机上展现出来,也没有一种形状能让所有的物理学家都赞同。唉!宇宙不是那么简单的!它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但你可别气馁,科学家们认为这些多出来的维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