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红楼梦》这部巨著经历了漫长的成书过程,我们从它书名的演变就可窥见一班: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第一回)  相似文献   

2.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写到的十二个贵族女子的统称,她们是《红楼梦》中描写的重要人物的一部分。在曹雪芹笔下.金陵群钗几乎无一能逃脱红消香断、花落春残的结局,作者把她们统统归入到“薄命司”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堪称为一部以创造女子典型著称的悲剧作品。  相似文献   

3.
何跞 《天中学刊》2014,(1):84-88
《红楼梦》第一回交代的小说题名和题名作者,都有着内在的寓意。在石头所题《石头记》之外,作者以情僧所题《情僧录》寓指小说的接受可能,以吴玉峰题的《红楼梦》寓小说的虚构梦幻性,以孔梅溪题《风月宝鉴》寓小说的儒家教化主题,以曹雪芹所题《金陵十二钗》寓此书的主情思想。而真正的作者则通过小说虚构作者和题名者的多种安排掩饰真正的作者——曹雪芹,他还通过题名点示了根源于“情”,由“梦”到“记”到“录”的创作过程,同时用诗语描述了喜少悲多的人生状态,通过僧道二人之语蕴含了关于人生如梦的悲观哲思。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作协会员、绵阳市教育学院教授周玉清在推出《红楼梦新续》、《李清照评传》后,又开始了“金陵十二钗丛书”的创作,丛书第一部《秦可卿与宁国府》于1992年9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创作“金陵十二钗丛书”时,周玉清认为,首先要遵循和借鉴原著。要了解曹雪芹怎样描写“十二钗”以及作者对这些女子的看法。她认为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她们都是有才有识的。如《红楼梦》第一回总序:  相似文献   

5.
红楼说梦     
一篇作品的主题,往往就在标题上,这是文学常识,《红楼梦》亦然。“红楼”何来?答案即明标于该书第一回:“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白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此即便是石头记的缘起。”原来“悼红轩”即“红楼”,为著书之场所也。那么梦呢?也就是“披阅”与“增删”之文的内容与主旨了.这话也明标在该书第一回:“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宇,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看来曹雪芹是位老实人,写书连主题也明示在开篇。可是我们后来的读  相似文献   

6.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中写到的十二个贵族女子的统称,她们是《红楼梦》中描写的重要人物的一部分。在曹雪芹笔下,金陵群钗几乎无一能逃脱红消香断、花落春残的结局,作把她们统统归入到“薄命司”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堪称为一部以创造女子典型称的悲剧作品。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将其“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千古未有之奇书”《红楼梦》(总名)“题曰《金陵十二钗》”,十二钗在书中地位之重要显而易见.然而十二钗之角色意义,却并非那样简单、易懂.除在野史小说层面代表“金陵十二女子”(“十二冠首女子”)外,从明清兴亡史之角度看,“绛洞花主”——十二钗之“王”是汉家天子,十二钗则是明末清初满汉诸大臣;自“反面《春秋》”方向观,“宝天王”是周天子(“天王”乃周天子专称),十二钗则是春秋十二公.若《春秋》还可视为“亘古第一人”孔夫子的“自传”(《孟子·滕文公》载夫子语:“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红楼梦》——“拟《春秋》”之传主、“千古第一奇人”贾宝玉便是孔夫子,从而金陵十二叙之喻指对象亦将随之而转换.通常认为金铁十二人之出处与宋人沈立《海棠百韵》有关,至此则可寻出取义之因:“金钗人十二,珠履客三千”的“背面”正是“贤哲人十二,弟子众三千”;在回回“有本”,无一字无“出处”,无一人无“来历”之《红楼梦》书中,“金陵十二钗”恰与“孔门十二哲”相对应.  相似文献   

8.
论妙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是作者着力刻划的十二个女子。自《红楼梦》问世的两百多年来,对于十二钗,论者已多有评述,且都比较深刻;惟独对于十二钗里的妙玉,却论者寥寥,且非议者多,竟而至于有人把妙玉打成是一个“神经变态的色情狂家伙”(林语堂语)。妙玉究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作者又为什么要平白无故地拉上这样一个与贾家毫无关系的人进大观园,以凑成十二钗之数?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思议。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呕心沥血撰写的《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在亲友问先后借阅传抄,留下各种版本。在各种版本中,仅仅林黛玉的眉和眼的描写,就有近十种不同的版本流传世间。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首回文本隐含着境地哲学,小说开篇在叙事上通过作者回忆写书、石头作传、甄士隐一梦、贾雨村故事勾连宝黛故事所运用的分层倒叙笔法,依次由作者境地、石头境地、贾府境地进入到红楼梦境。而在各层境地的推进与叠合中,如红楼梦境与“悼红轩”一梦的叠合中,作者又对关于生命存在的哲学命题进行了展示,寓含了核心的生死命题以及人生如梦的悲观哲学。  相似文献   

11.
Fermi’s name is associated with a style — later much imitated — of making quick, approximate but surprisingly accurate estimates of answers to interesting questions, ranging from “How many piano tuners are there in Chicago?” to “What is the energy of a nuclear explosion?”. This article lists a few examples and goes into explosions in more detail, to bring out some aspects of order of magnitude estimation in physics.  相似文献   

12.
《汉语文化语用学》用以否定格赖斯合作原则的十几个例证都不能成立,它们或者是共有信息省略,或者是修辞用法及其他非理性表达,或者是误读。其取而代之的“目的-意图”原则,把说话人的目的作为“根本的会话原则”,堕入个人功利主义的泥潭,失去了对手段的监控,失去了对事物普遍性的认识。该书对“语境干涉”、语用“得体”的看法也是机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对贫困的内涵进行了再认识与辨证思考,强调要克服只从经济层面单向度地理解贫困,贫困的本质及其造成贫困的决定性因素是贫困者“头脑中的贫困”。高校也应从精神和思想层面对高校大学生“贫困”群体进行再认识,正视存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的“头脑中的贫困”现象。“扶贫先扶志”,相对于经济上的贫困,贫困大学生“头脑中的贫困”更应该值得我们关注。从“经济扶贫”到“教育治贫”就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贫困生树立“先飞”意识;做好开发式能力资助,帮助贫困生“丰满羽翼”;开展艰苦奋斗教育,培养贫  相似文献   

14.
江苏卫视2010年开播的《非诚勿扰》相亲节目在国内掀起了一阵电视婚恋浪潮。这些节目的流行与当下所处的后现代文化语境不无关系。中国当下的电视相亲节目的审美取向浸染着后现代之风。文章主要从大众化的审美追求、反美学的审美判断、快餐化的审美体验三个方面,揭示后现代语境下的电视相亲节目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5.
This is the third symposium in our series on children's fiction (7–16 yrs) of the last decade. Owing to the length of time taken in the gatheringand ordering of the material, the terminus ad quem has been extended to 1982. Following the same procedure, we asked each of our compilers, Trish Botten, Sarah Hayes, and Val Ray, to select a list of 25 titles theyjudge to be fiarticularly worthwhile. Titles mentioned on more than one list appear under the heading “Special Mention,” with reviews by members of the Editorial Committee. The others are under the “General List” with short subject summaries. The symposium is followed by an article reviewing-the science fiction field by Brian Earnshaw, who combines the viewpoints of author and college lecturer. We hope that this feature will continue to be useful to those engaged in choosing books for children.  相似文献   

16.
晏几道是小令这一词体的忠实捍卫者与传承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及狷介狂放的性格,使他在词作中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笔者以1055年、1074年为界,将晏几道的一生大致分为前、中、后三期;同时,结合《小山词》中的部分作品及代表性词句,从内容及艺术特色两方面对小山词作分析,并简要探讨其成因。总之,《小山词》是晏几道一生心路历程的形象再现,也是其性情的真实书写。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一书记述了孔子应答弟子及时人的言论,书中弟子称孔子为“子”、“夫子”、“孔子”甚至“仲尼”,称谓复杂多变。由于周代崇尚礼乐文化,对称谓也有一套严格的礼仪规范,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不可能出现错误,因此清代崔述以弟子面称孔子为“夫子”而疑其篇章为伪作。通过辑录《论语》中称谓为“夫子”的言论,从“夫子”的本义和周代对称谓礼仪的规范两方面进行分析,可知“夫子”这一称谓在《论语》中有不同含义,有表示对孔子学识的崇敬,也有表示对孔子曾是士大夫身份的尊重,从而说明在当时,弟子面称孔子为“夫子”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以十六年英语高考全国Ⅱ卷及所授课班级作文写作训练方式为研究对象,总结出以“流行文化高级短语”“传统文化长句识记”“微写作”“复句速记”“板书练习”为主的作文写作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马氏文通》问世以来后人对“散动”学说的评论作一综述 ,力图理清作者语法思想中模仿与创新、形式与意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从基层教师角度探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的“三改”问题。“三改”是改革的基本性问题。为什么改?教育评价改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改什么?当前最需要改革的是教育评价中的行政化问题;怎么改?让教育评价回归到评价教育科研成果内容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