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象戏在唐代,就是以文化形式流行的,唐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其中的“棋”指什么呢?从现存古织锦的艺术图案来看,就是指象戏。当时四大艺术是文化人的必修课,所以象戏在文人中十分流行。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金银器制作始于商周,但在唐代以前金银器皿是很少的。唐代开始金银器兴盛起来。金光闪闪,银光熠熠的金银器显示了唐王朝富丽堂皇、灿烂夺目的文化艺术,而金银器又代表了唐代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就目前来说国家发现的唐代金银器就有600多件,北方南方都有。  相似文献   

3.
英珂 《收藏》2012,(14):88-95
时尚文化背后的传统动力京都代表了日本文化,甚至是亚洲文化的活的化石,中国唐代文化的活的博物馆。应该说整个京都就是一个博物馆。似乎无论世事如何变幻,以及岁月如何侵蚀,容颜如何改变,京都永远在那里。用一周的时间再去了京都。这一次是一个艺术旅人。其实一个以考量一个城市的艺术经纬为己任的人,在此大  相似文献   

4.
陈晓军 《收藏》2006,(2):57-58
唐代历时289年,在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工艺制造、东西方文化交流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发展,创造了辉煌的唐文化。长沙窑釉下彩瓷创烧于唐代“安史之乱”后,中晚唐发展到鼎盛时期。它的创烧是我国古陶瓷史上的一大创举,是百花齐放的古陶瓷园地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5.
长沙窑生产的文房用具,以小件为多,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它却承载了大量的唐代文化信息。李泽厚先生说:“……而书法和诗歌却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再现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普及和成熟的书法艺术,必然对其用具的生产有所要求和刺激,丰富多彩的长沙窑文房用具,就是在唐代兴盛的书  相似文献   

6.
覃小惕 《收藏》2011,(5):65-67
唐代长沙窑瓷器的装饰,既有书写的诗词文字,又有彩绘的人物、飞禽走兽等图画,可谓蕴涵了唐朝文化和艺术信息的历史宝藏。  相似文献   

7.
杨玉彬 《收藏》2008,(3):117-123
唐代是我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一个标新立异、开拓进取、硕果累累的时代。唐镜构图极妍尽美,题材清新活泼,形制丰富多变,铸造精巧别致,是大唐帝国社会繁荣富足、文化高度发达、艺术创新空前活跃的见证。对鸟镜是唐镜中最为常见的一类,代表了唐代铜镜高超的工艺水平,历来为公私藏家和镜学研究者所关注。  相似文献   

8.
试论唐代体育文化的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社会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民族融合,中外交往进一步发展,是唐代体育文化具有创新精神的基本原因。唐代体育文化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制度创新、组织创新、项目创新、器材创新等。唐代体育文化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真实反映,对后世各朝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对当代体育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唐传奇是唐代小说中一朵瑰丽的奇葩。把唐传奇和唐代小说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唐传奇不是唐代小说的全部。本文简要介绍了唐代的志怪小说、轶事小说、传奇小说等,并对它们的不同特征作了粗略的探讨。鲁迅先生指出:“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唐代小说为什么能在诗坛成就已烂灿夺目的盛唐、中唐时期逐步发展、繁荣,与小说并称“绝代之奇”,其原因除了人们通常提及的经济、政治、科考制度及其它文学样式的推动外,文章还对一些往往不被人重视的因素,如文人思想开放,敢于揭露时弊;唐代小说作家的文化艺术素养的总体水平大大高于前人;诗歌表现现实生活的局限性促使小说迅速发展等方面,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从文物史籍资料看我国唐代的体操山东师大体育系麦绿蔓唐朝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是继汉朝之后的又一个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封建王朝。在这一时期,各种古代体百活动得到了蓬勃发展,体操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了强大发展。挖掘和整理唐代体操宝藏...  相似文献   

11.
盛唐剑舞文化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唐朝的剑舞文化为切入点,对盛唐时期剑舞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传承做详细地考证与论述,探究盛唐剑舞文化对后世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旨在弘扬民族体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陇右文化与唐代长安体育的繁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詹代丝绸之路的体育文化交流为背景,探讨了陇右文化对詹代长安体育的影响。研究认为,陇右与周、秦、詹王朝的历史渊源造就了詹代三秦文化社会劲悍尚武的民族精神,文化的二元结构使陇右地区成为华夏与城外体育文化的熔炉,实现了异质体育文化的本土化过程;陇右繁荣的体育文化是詹代体育的有机构成,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向武云  白萍 《体育科学》2005,25(11):82-84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从历代描述武当山的古代诗歌中,主要对武当山唐宋以来至清的兴衰史进行了考证,体现了古代诗歌在武当文化挖掘与开发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地主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使唐朝出现了巨大社会结构变动,主要是哪些庶族寒士登上了中国文化舞台,并成为上升的世俗地主阶级的精英分子,这些文化精英对自己的前途与未来充满自信和一泻千里的热情。唐代文化因而具有一种明朗、高亢、奔放、热烈的时代气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借助史籍对巴渝舞进行考证,研究结论:(1)巴渝舞源于先秦渝水之滨的板楯蛮舞蹈,得宠于汉,宋元时期略有沉浮,复兴于明,尔后生生不息。(2)受汉高祖赏识,巴渝舞由蛮夷之技晋升为宫廷雅乐中的"武舞"和"清乐",直至晚唐,接近千年之久。(3)因为是正乐的缘故,衍生了与巴渝舞相关的新的舞、乐、曲、辞,这些文化的遗存,使这一舞蹈得到更广泛的传播。(4)巴渝舞的格调以"祭祀"为主要特征,是挽歌的一类。  相似文献   

16.
社火是我国劳动人民自己表演、自己欣赏的民间体育艺术活动。它是在古代民社和民间祭火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祭祀土地神和火神的舞蹈的延续,到了宋代,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形式并被保留至今,流传广泛。社火形式多样,具有群众性、娱乐性、健身、促进情感交流、凝聚社区以及促进村落精神文明建设等体育文化价值,深得老百姓的喜欢。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对目前部分学者所指"少林僧人扶唐据贼的历史事实与少林武术无关"进行考证,得出以下结论:"少林武僧扶唐据贼"只是少林僧人从事的众多军事行动中的一件;少林的尚武之风从北魏时期已发端,到唐朝的时候,有不少僧人从事武术练习,所以"扶唐据贼"的僧人应当是身手矫健的习武之人,而后人对这件事的各种演绎,亦是对少林尚武事实的推崇;参与事件僧人的数量是否为目前所指的十三人还尚待考证;"少林十三僧救唐王"的故事是在明朝万历之后才形成的。演绎过程大致是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初期从"少林十三僧"演变成为"少林十三棍僧",之后在清初产生"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清朝中后期,这个故事被演绎成各种不同的版本。  相似文献   

18.
唐代体育活动种类繁多,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其不同阶层人士在体育活动中的服饰风格都会随着文化环境的变化而各具特色。从体育服饰以适应运动项目的特点和服务于运动中的人为主要视角,分析了体育服饰在国力强盛、经贸发达的唐代所独具的审美倾向和文明特质。  相似文献   

19.
唐代尚武的社会风气,与其当时的制度与社会大背景有关。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得出:民族文化融合使北方民族本身具有尚武基础。唐代帝王尚义崇侠带动了社会任侠风气。府兵制度推动武术教育的大众化。武举制度的创立和奖励军功的举措,极大地刺激了民间习武的热情,使社会各阶层的尚武风气浓重。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词文学发展繁荣昌盛的时代,保留了大量关于唐代节庆期间体育运动情况的记录。在全唐诗词描写的体育运动中,竞技类运动以蹴鞠、马球运动等为主,秋千几乎是女子的专属运动,端午节龙舟竞渡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全民狂欢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