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男子排球运动员扣球起跳蹬地动作过程中,人体下肢的相关力学参数特征.对象:男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10名.方法:使用高速人体动作捕捉系统及三维测力台,对相关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进行采集.结果:①起跳过程中,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和均值均为优势腿大于非优势腿;②非优势腿地面反作用力峰值与重心最大高度呈高度负相关(r=-0.961,P=0.002<0.05);③双脚同时着地过程中,优势腿地面反作用力冲量明显大于非优势腿,两脚地面反作用力冲量差与重心最大高度呈显著负相关(r=-0.531,P=0.034<0.05).结论:①在后排起跳过程中,优势腿与非优势腿表现出不同的用力形式;②应当通过适当控制非优势腿在着地初期的制动作用,并在双脚最后用力阶段有意识地提高非优势腿的参与程度,以提高人体的起跳高度;③排球运动员髌腱炎的发病可能与踝关节绕矢状轴力矩和膝关节绕垂直轴力矩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对跳远运动员起跳的肌肉活动生物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起跳初始阶段起跳腿髋关节产生较大的伸髋肌力矩,髋关节伸肌群的离心工作能力对起跳非常重要;膝关节屈肌群(股后肌群)膝关节屈肌群的主动收缩能力对起跳和避免股后肌群的损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起跳腿髋、膝、踝关节肌力矩大小和肌力矩峰值与重心腾起速度关系密切。起跳脚足底压力中心变化与重心腾起速度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应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群力量训练和韧带的牢固程度,以增强起跳脚支撑的稳定性,提高起跳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20名女排队员4号位扣球时的速度与协调性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力台、摄像机同步测试来收集运动员扣球环节中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数据。结果表明:(1)运动员助跑速度与最大起跳高度呈中度正相关,且助跑速度在5-8m/s区间时,最大起跳高度值较大,建议排球运动员训练扣球时采用此速度区间。(2)急停起跳的膝关节角速度与最大起跳高度呈高度正相关,肘关节及肩关节角速度与最大扣球速度呈中度正相关。排球运动员训练时,应在保证肩关节及肘关节肌群力量训练的同时,重点加强膝关节肌群的力量训练,且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合理安排最大力量与快速力量的比例。(3)排球运动员在腾空扣球阶段与最大扣球速度的相关性大小依次为肩关节角速度>躯干扭转角加速度>肘关节角速度>腕关节角速度。建议排球运动员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适量加大对上肢各关节肌肉快速力量以及核心力量的训练比例。(4)排球运动员在训练中应对急停起跳以及腾空扣球阶段的身体协调能力进行专项化训练,并将急停起跳阶段的肘-肩-膝关节角度联动与腾空扣球阶段的肘-肩-腕关节角度联动作为评价指标来指导协调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秀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扣球起跳动作的技术关键.方法:使用两台高速摄像机和表面肌电仪对7名优秀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扣球起跳动作进行运动学和表面肌电的同步分析.结果:在缓冲阶段,摆臂角度为92.3±3.9°;蹬伸起跳后重心垂直速度为3.6±0.2m·s-1,水平速度为2.1±0.2 m·s-1;缓冲时间为130.2±4.8ms,蹬伸时间为160.1±5.9ms;重心最低时右髋关节角、膝关节角、踝关节角、摆臂角、缓冲时间、垂直速度与起跳高度具有相关性;在缓冲阶段的用力顺序为:腓肠肌、股直肌,最后是其他肌肉的共同作用;蹬伸阶段首先是臀大肌肌电达到峰值;缓冲阶段臀大肌的% IEMG最高为27.7%,蹬伸阶段腓肠肌内外侧头的% IEMG最高分别为19.2%和24%.结论:从外部动作结构和内部肌肉放电情况来看,排球扣球的起跳蹬伸过程是下肢以大关节依次带动小关节运动完成的;缓冲期首先通过踝关节缓冲制动;应该根据研究需要来确定划分动作阶段.  相似文献   

5.
跳高运动员髋关节肌群生物力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跳高运动员髋关节肌群向心收缩时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德国ISOMED2000等速测试仪,测试一、二级跳高运动员髋关节肌群在等速向心收缩(60°/s)时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跳高运动员髋关节峰力矩,左右侧伸肌均大于屈肌,一级运动员摆动腿屈肌峰力矩较二级运动员摆动腿屈肌峰力矩大,两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一级运动员起跳腿伸肌峰力矩较二级运动员起跳腿伸肌峰力矩大,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跳高运动人体各肌群的力量水平是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跳高运动员髋关节肌群的力量水平是造成不同等级运动员技术差异、成绩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运用表面肌电技术对跳远和3种专项跳跃练习起跳动作进行测试,以揭示二级跳远运动员跳远专项跳跃练习与跳远起跳动作表面肌电活动特征.结果显示:跳远起跳动作主要是由小腿前、后肌群、股直肌和半腱肌完成退让性支撑,由股二头肌、股内、外侧肌、臀大肌和半腱肌完成大、小腿的快速蹬伸动作和维持躯干直立姿势.五步助跑五级单足跳起跳动作主要是股直肌和股内侧肌完成退让性支撑,由髋部和大腿后肌群、小腿前后肌群完成伸踝和大腿后伸动作.五步助跑五级跨步跳起跳腿主要由大、小腿后肌群完成退让性支撑,由臀大肌和大、小腿前肌群完成起跳腿髋、膝、踝的蹬伸起跳动作.起跳腿跳深跳远(台高60 cm)练习主要由股直肌完成退让性支撑,由臀大肌、大腿前后肌群和小腿前后肌群完成大、小腿及踝关节的蹬伸动作.上述特征提示:五步助跑五级单足跳和起跳腿跳深跳远练习(台高60cm)对跳远起跳向心收缩的影响大于离心收缩;五步助跑五级跨步跳练习对跳远起跳离心收缩的影响大于向心收缩.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五项跳远专项跳跃练习手段和跳远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对比分析,旨在发现何种训练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跳远专项成绩。结果表明:跳深跳远(40 cm、60 cm)与跳远起跳动作多项运动学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三步助跑起跳与跳远起跳动作多项运动学参数接近;五步助跑五级单足跳和五步助跑五级跨步跳的动作结构与负荷强度与跳远起跳动作相似。认为,三步助跑起跳可以作为技术训练手段,但负荷强度较小;跳深跳远(40 cm、60 cm)一定程度上可对起跳腿的退让性工作能力产生的良好效果;采用五步助跑五级单足跳和五步助跑五级跨步跳训练手段,要注意提高运动员起跳腿伸肌群的离心收缩工作能力和加强离心收缩向向心收缩的转化效果的训练,加强运动员起跳腿蹬伸阶段的向心工作能力和踝关节的屈伸能力。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选用遥测肌电测试仪、常速DV摄像机及同步信号发生器对参加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的5名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4号位强攻起跳技术进行现场测试,综合运用运动解剖学、训练学及运动生物力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解析及数据分析,客观地揭示出有利于排球4号位强攻起跳缓冲与蹬伸技术诸多运动学参数及参与活动肌肉的基本规律:4号位扣球起跳过程重心最低点时刻,膝关节角度在135°左右最有利于伸膝肌群发力;应适当增大髋关节折叠幅度;适当减小肩角.排球扣球过程中并步式起跳已成为主流;过短的起跳时间会削弱双臂的摆动幅度,在4号位扣球起跳时上下肢蹬摆配合充分的前提下尽量缩短蹬伸时间.在4号位强攻起跳环节尤其蹬伸时要格外加强对上肢的充分利用,积极配合下肢完成大幅度蹬摆;力量训练中要对肱二头肌进行针对性加强.以期为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排球扣球辅助练习器的研制与教学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排球普修教学课中扣球这项难度较大的技术,弥补教学中教具不足的难点,研制了排球扣球辅助器,使初学者充分体会到扣球的正确动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4年排球普修教学课实践证明,扣球辅助器对初学者掌握和提高扣球技术有很大的帮助,特别对扣球中的助跑起跳、踏跳点、空中击球技术有明显的帮助,并且简化了几种常现的教学步骤,体现了该辅助器械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等动向心离心训练对膝关节屈伸力矩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38名女性被试随机分组进行等动向心和离心训练,通过对被试进行等动向心和离心训练,对被试的膝关节的屈伸力矩和力矩的增长率进行分析评价.训练内容包括对被试的非优势腿的膝关节的伸膝肌群和屈膝肌群进行为期20周,每周三次的等动向心和离心训练(SD=1),研究结果发现离心训练组被试伸膝肌群和屈膝肌群的峰力矩的增长幅度远大于向心训练组.与向心训练组相比,离心训练组缩短了力矩加速期以及达到峰力矩的时间.在对被试进行的20周的训练过程中,与向心训练相比,慢速等动离心训练能更有效的提高离心收缩时的力矩,而在完成向心收缩时力矩的增长情况与向心训练组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