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当前家庭教育特点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学习能力、个性发展等都起着启蒙和培养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程度。家庭教育功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法替代的。研究表明,身心健康成长的学生,一般都受到较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必须发掘家庭教育资源,提高家长素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熏陶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周曹君 《科教文汇》2012,(23):51-52
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和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本文从家庭教育个案入手,剖析了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因。家庭生活中,爱是舒缓摩擦的润滑油。因此,家庭教育也要入情入理,走进孩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和终生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基础,家庭环境影响着一个人成长和发展;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优势在于其具有延续性和终生性的特点,家是培养孩子最好的环境,父母教育的方法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黄林 《科教文汇》2008,(27):55-55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但”留守儿童”由于第一监护人出现了缺位,致使他们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留守儿童”生活在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中,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的缺陷、缺失使他们轻者经常逃学、打架,重者违纪犯法,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胡译心 《百科知识》2021,(33):69-71
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坚实储备力量,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家庭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气氛的好坏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对青少年的人品、道德等的培养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条件的丰裕,青少年面对的诱惑与挑战也越来越多,青少年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也容易受到误导而走入歧途.中国人对于家教、家风的重视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足以体现从古至今我国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以此为背景研究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的同时,也能够为当今的家庭教育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作用。儿童个性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因素。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同样重要,家庭教育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有差别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不同的儿童个性。儿童在关键期内要养成良好的个性,离不开科学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本文主要讲述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个性形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职阶段学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正是生理、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中职生目前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可以概括为情绪比较消极;厌学情绪强烈;自信心缺失;盲目追求个性。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从家庭角度出发,中职生家庭教育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家校沟通,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平台。2.结合"关系"教育,增强学生的"逆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3.家长也要学习提升自我。4.家长在处理孩子问题时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处理孩子问题。  相似文献   

8.
每个小学生最先接触的是自己的家庭,作为小学生人生旅途中的第一站,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德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基础方面,特别是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难以起到的作用,因此,应密切家校关系,共同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相似文献   

9.
朱志英 《科教文汇》2010,(20):47-47,51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教育组成部分,在孩子的成长中,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担负起孩子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才会完美,我们的教育才会不出现短接。本文就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成长教育的影响进行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感恩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情感教育,良好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孩子人生的早期阶段就有意识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进行合理的感恩教育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当代社会不少人感恩意识严重缺失,造成目前青少年感恩意识淡薄有很多原因。文章将从多方面分析感恩意识的缺失状况,并探讨培养青少年感恩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张明洁 《大众科技》2007,(11):152-153
感恩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情感教育,良好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孩子人生的早期阶段就有意识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进行合理的感恩教育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当代社会不少人感恩意识严重缺失,造成目前青少年感恩意识淡薄有很多原因.文章将从多方面分析感恩意识的缺失状况,并探讨培养青少年感恩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在这里的涵义是宽泛 的。它既是指家长有意的教诲和培育,也指家庭其他方面对孩子有意无意的影响和熏陶。总之是指与孩子身心成长有关系的一切家庭因素。  相似文献   

13.
陈燕妮 《中国科技纵横》2009,(12):195-195,197
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最先接触到的环境,家庭关系、家庭长者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实现儿童社会化基本内容的有效途径。有效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儿童习得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和正确的角色意识、帮助儿童建立起和谐的友伴群体。因此,要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青少年成长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由于各种社会原因,一些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亲密关系互动,孩子的内心需要被忽视,缺少心灵的浇灌。这些因素影响着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的正确形成。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令人担忧。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中职学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儿童自我意识方面的发展能够对其生命的成长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儿童生活成长的重要场所和环境是家庭,家庭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家庭观念、家庭文化环境、家庭教育的期望值、家庭教育的方式均能对儿童的自我意识成长构成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促进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家庭对策,以期为广大父母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与儿童性格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格主要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虽然有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在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的作用下,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孩子自出生,首先接触到的是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儿童期是孩子最易接受影响、性格形成最迅速的阶段。因此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的首任教师",家庭为孩子性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与儿童性格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召荣 《科教文汇》2009,(6):101-101
性格主要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虽然有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是在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的作用下,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孩子自出生,首先接触到的是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儿童期是孩子最易接受影响、性格形成最迅速的阶段。因此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的首任教师”,家庭为孩子性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学校、社会、家庭共同的责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有益的补充。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功能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日渐弱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学校、社会、家庭共同的责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有益的补充。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功能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日渐弱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终身之师,是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的"导师"。家庭,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奠基性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可取代的。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在思想道德品质上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他人的影响,儿童年龄越小这种特点越明显。那么,在新时期如何搞好家庭教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