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肉搜索"这一搜索方式存在侵犯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之虞。个人信息包含隐私的内容,是隐私的上位概念。除隐私以外的能够把主体直接或间接识别出来的信息均属于个人信息的范畴。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之一是存在公布他人隐私的行为,而侵犯个人信息权的构成要件之一是对个人信息的商业利用。通过"人肉搜索"披露他人的隐私,即构成侵犯隐私权。在此基础上,如果对获取的个人信息加以商业利用,则侵犯他人的个人信息权;如果滥用获取的个人信息则侵犯他人的其他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不仅要求高校学生学习方式的信息化,而且要求学生个人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由于我国保护高校学生隐私权相关法律的不完善,传统教育观念,高校学生隐私权保护意识淡薄等因素,在信息化时代导致现实中高校学生隐私权被侵犯现象严重。隐私权是否受到应有保护和尊重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的成长,本文旨在建构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隐私权保护体系,切实杜绝高校学生隐私权被侵犯的事件,为高校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如何协调未成年学生隐私权与学校、教师管教权、知情权的冲突,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常见的学校、教师侵犯未成年学生隐私权的具体行为,主要表现在侵犯学生私人活动方面的隐私权、侵犯学生个人信息方面的隐私和侵犯学生个人领域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变革,个人信息隐私权日益成为隐私权的重要组成,同时亦面临着公权力侵犯的潜在隐忧。由此,个人信息隐私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不仅是私法领域的关注焦点,也是公法领域的核心内容。强调个人信息隐私权的公法保护,具有人性尊严的维护、自由民主宪政秩序的构建、人性情感需求的尊重、公权力和个人私生活界限的厘定四方面价值。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数据资料的保护变得越来越受关注,尤其对于公众人物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其曝光机会明显增多,被关注程度大为提升,被关注范围进一步扩大。网络环境下的公众人物变得无处可逃。由于我国法律制度的缺失,造成了该类群体的合法权益无从得到保障,故此,如何界定公众人物的网络隐私权,如何在网络时代下保护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不被侵犯就成为网络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校心理咨询对预防、矫治学生心理问题 ,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具有独特意义。心理咨询是学校心育的主要形式和途径。但是 ,由于我国学校心理咨询起步较晚 ,心理咨询教师大都兼职 ,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训练 ,加之 ,心理咨询中需要涉及心理隐私 ,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东西 ,而这些常为咨询对象所忌讳 ,特别是未成年学生对此十分敏感、多虑 ,一旦被有意或无意地张扬、泄露 ,势必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造成不良影响 ,甚至带来严重后果。一、心理咨询侵犯学生隐私权的主要表现1.擅自披露受咨询学生的个人信息资料心理…  相似文献   

7.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带给人们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和巨大商业利益的同时,也给人们隐私权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实践中高校学生个人信息资料网上侵权事件,尤其是高校学生家长受骗的事件频繁发生,使得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个人信息资料的法律保护成为高校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网络信息时代对高校学生个人信息资料进行法律保护,不仅需要在现有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民法体系中寻求突破.也需要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不仅要对传统的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予以法律禁止,还要对网络条件下产生的新型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加以制约.  相似文献   

8.
网络隐私权是指网络空间的个人信息隐私权。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个人隐私权安全性产生了巨大冲击。面对网络隐私权被侵害的现状并结合国外隐私权的保护经验,我国需要采取立法、网络监管、行业自律和提高隐私权保护意识等综合措施,对网络隐私权进行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9.
隐私权的范围包括私人活动、个人信息和个人领域,但个人印鉴、在逃人员登记表不属于该范围。雇员和患者隐私权的扩张是隐私权发展的一个趋势,父母子女关系是否属于隐私权应分情况对待。违反道德的隐私、不受法律保护的观点并未获得相关法律的支持。隐私不一定为真,只要向特定的第三人披露隐私即构成侵犯隐私权。侵犯隐私权的抗辩事由包括公权力部门依法行使权力、公共利益、隐私权人同意、公开判决书、权利人正当行使权利、具有优位的权利及公众人物。  相似文献   

10.
论加强高校管理中对学生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隐私权被侵犯的现象严重,文章从高校学生隐私权等相关概念入手,通过解释、分析、说明找出对高校学生隐私权侵权行为,其本质是高校行政管理权与知情权的扩张对学生隐私权造成了侵犯,提出加强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伴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侵犯隐私权事件,如著名的陕西“黄碟”案、深圳“电子眼事件”等.这些事件无一不说明我国对保护隐私权存在不足.事实上,自美国宪法判例确认隐私权基本人权的地位以来,许多国家亦纷纷以宪法之根本法的地位确认隐私权.我国作为信息发展大国,面对新世纪、新挑战,应该积极准备,多方学习,不仅要学习国外保护个人信息的技术,而且要借鉴国外保护隐私权的法律与制度.我国目前对隐私权的保护尚停留在民法领域,因此,积极研究隐私权的宪法层面的问题,为隐私权入宪做准备是必需而且迫切的.  相似文献   

12.
网络技术的成熟使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和使用的行为更具隐蔽性.我国现有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规范存在碎片化、利益界定不清晰等不足,与侵犯个人信息最相关的侵权责任法对认定侵犯个人信息的责任适用一般侵权责任规则,难以全面规制网络环境下新出现的侵害行为,难以厘清多个行为人场合下的复杂因果关系.对侵犯个人信息的责任构成要件要依据侵犯个...  相似文献   

13.
《太原大学学报》2021,(3):65-72
金融机构利用数据挖掘获取具有经济价值的信息,会产生消费者收益被剥夺、个人隐私权被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等个人信息安全隐患,导致数据流通秩序的破坏。金融消费者的信息保护是数据利用的基础,而数据利用与流转是数据经济乃至金融机构的"血液",两者均不可偏废。保护义务的构建,需要完善数据交易市场的数据相关权属,共享数据挖掘成果;健全数据挖掘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是否"加密并无法还原"为标准,设置不同的数据处理规则,最终达到个人数据保护与数据利用流转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沈婧 《现代企业教育》2012,(23):215-217
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个人信息资料的隐秘性和安全性构成了威胁。与传统的隐私权相比,信息时代下的隐私权,其范围、性质和内容都具有新的特点,也更加容易受到侵犯。对隐私权进行法律经济分析有助于认清隐私权侵权和保护的内在逻辑。目前国际上存在两种保护方式,即立法规制和业界自律。除此之外,还可采用非规则方式对信息隐私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空间的个人信息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护个人信息隐私权成为当务之急。文章介绍了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侵权方式,包括过度收集以及使用目的不明确、错误收集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的传输和交易以及个人信息的二次开发利用,就如何保护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隐私权提出了立法建议,以及应该注重行业自律和个人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6.
丁辰 《教育与职业》2006,(27):54-55
高校侵犯大学生隐私权的行为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但对如何保护大学生隐私权的理论研究还是个空白。文章从大学生隐私权的含义出发,结合当前大学生隐私权屡屡被侵犯的事实,就如何解决侵犯大学生隐私权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杨 《现代企业教育》2008,(18):147-148
随着现代新闻报道业的发展,因公众人物隐私权被侵犯而引发的诉讼日益增多,这就为公众人物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空间。但在我国,对于公众人物隐私权至今仍然无明确统一的法律。笔者试图从我国隐私权的立法现状出发,提出了完善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立法的一些简单构想。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公民隐私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民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意识仍然很淡薄,现行法律对隐私权保护没有作出具体规定,法律并未规定侵犯隐私权犯罪的罪名,没有把隐私权作为独立的诉权来规定。对此,笔者建议我国应尽快健全对公民隐私权的立法保护,完善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加强公民隐私权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9.
侵犯隐私权是目前社会生活领域和法学界争议不定的一个热门话题,隐私权保护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洪流中人们法律意识增强的体现.探讨稳私权的概念,并对之进行系统的论述,给侵犯隐私权行为作一个筒单的认定,根据民法理论分析构成隐私权行为的四个特征,并提出特殊群体的隐私权应当给予限制,指出稳私权保护在中国的现状,对于侵犯隐私权行为在我国的明确界定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数据信息管理逐渐被使用到高校管理过程中,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时常会有学生信息被泄露的新闻,学生个人信息的保护也迫在眉睫.高校学生的个人信息隐私权是被民法典和网络安全法所认可的,但目前仍存在着信息保护意识不强、高校信息公开和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界限不明确、缺乏相关高校学生个人信息管理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