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进行战略性思考,深入认识世界人力资源强国的主要特征,准确把握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创新的趋势,系统研究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和高水平大学又好又快发展.四川大学近年来勇担自身时代责任,根据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创新趋势,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化、社会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推动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当前,中国建设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还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吸收借鉴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扎根中国大地办学;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让大学实现责权利统一;紧扣一流目标,打造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运行机制,增强大学办学活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省,都必须全面把握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当前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存在六大趋势:一是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二是调整优化政府与大学的关系;三是实施以政府资金推动为主的一流大学计划;四是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五是强化高校的质量保障与问责机制;六是积极发展高校与行业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学办学理念是一所大学发展的灯塔,指引着一所大学前进的方向。本文基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视角,通过个案研究、文献分析,在详细阐释办学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对兰州大学与哈佛大学办学理念的分析、对比,探究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理念的共性以及我国高等学校在办学上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在分析、对比中试图总结我国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重任下如何更好地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以达到中外兼容、构建一流办学理念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我国正在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已成为党和国家的坚定意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声音     
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4月24日,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水平大学缺乏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气质,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的政府主导发展模式,使得大学缺乏自主权,没有健全的现代大学制度。我国高水平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过程中,要着力突破体制机制上的困境,处理好大学、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顺大学的外部管理体制;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分工,进一步完善大学的内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不仅是高水平大学自身的内在动力,而且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高水平大学建设,不单纯是高等教育自身和学术意义上的,更牵涉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在众多因素的综合考量和平衡中,高水平大学面临着一  相似文献   

9.
认清高校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内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给高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的关键就是建立创新型大学,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大学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0.
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省,都必须全面把握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当前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存在六大趋势:一是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二是调整优化政府与大学的关系;三是实施以政府资金推动为主的一流大学计划;四是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五是强化高校的质量保障与问责机制;六是积极发展高校与行业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自由与约束的视角来探讨政府与高校、校长与教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促进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德育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组织其教学内容,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及生态的关系,面对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此起彼伏的环境问题,高校生态道德教育这种新型的德育活动的提出,弥补了大学德育内容的空缺,同时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3.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geographic mobility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Peru and to understand how mobility patterns differ by region and by demographic indicators of inequality. The ways that students may be able to move geographically in order to access quality higher education within the educational system can be a driver of equality or inequality, depending on who is able to take advantage. Using data from a university census, we examine how demographic indicators of inequality are related to geographic mobility for university attendance, how prior geographic mobility predicts later mobility for university attendance, and how these relationships differ based on the number and quality of universities in a region. Results show that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related to social inequality explain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students' postsecondary mobility. However, some of these relationships do not operate in the same way in all of the regions. Depending on the availability of universities and their quality, patterns of association between inequality and geographic mobility change. Implica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s well as further research examining geographic mobility and inequality in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生态文明一直是我党科学执政的价值导向,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人才。高校是我国培养德才兼备的生态文明建设者的主阵地。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观教育,培养具有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较强的生态责任意识和全球生态大局观念的人才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职能。如何从经费筹集、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师资与教材建设等方面为生态道德教育提供保障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大学定位实际上就是一个高等教育系统内大学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定位,即大学生态定位。高等教育系统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天然的"自生秩序"系统,而是一个复杂的人文系统。我国大学可以利用的资源种类较少,造成了生态位窄化的现象;在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趋同发展,造成了生态位重叠度高的现象。大学的生态定位意味着大学与大学之间充满着竞争与博弈,决策者的问责与惩罚机制尤为重要。大学生态定位要避免趋同发展,尤其是横向的学科趋同发展与高层次大学"下行"办学的趋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统计了全国68所网络教育学院的地域分布,探讨了形成网络学院的地域分布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具有各地域代表性意义的17所网络教育学院的办学规模,包括开办专业数量和学习中心个数两项指标,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开展远程教育的大学的综合实力与其网络学院规模作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网络教育学院的分布存在地区差异,大学综合实力对其开展网络教育规模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大批青年教师纷纷踏入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然而,高校青年教师多数是毕业于非师范专业,其专业背景强但教育能力相对较弱.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影响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为此,加强青年老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意义的举措,这也是高校提高自身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我们已经进入了形象的时代,对于具体对象的评价与接受,是以形象认可为前提的。高等院校由其固有的垄断色彩所决定,还接受着计划经济的余温,但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教育市场的打开,激烈的竞争态势已现出端倪。当公众真正意识到自己手中选择的权力时,形象的价值将直接同生存联系在一起。我们的思考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如果说我们的思考有一些瞻望,只是因为多了几个审视自我的角度,而提前感受到了一步步向我们高校走来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透视,我们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质就是人们通过改造或变革组成世界高等教育系统的各要素而结成的国际间以高深知识为中心纽带的网络关系的交往实践。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时性特征是:始终都以承认知识的普遍性价值为根本动力,以高深知识在大学间的交流为普遍目的。而在新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高等教育国际化与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主导力量不同、前提条件不同、价值诉求不同。  相似文献   

20.
教育理论界对高等教育多持系统论的观点,强调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多元形态和结构优化,这些理论洞见具有指导价值。将"双一流"建设战略置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框架中考察,有必要重视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与其所置身的一流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之间的依存关系,以克服过于强调战略重点可能导致的对全局的忽视或轻视。在地方层面,应鼓励政府在落实"双一流"建设的同时对其予以必要的延展,着力建设区域一流高等教育体系。相应的着力点包括确立基于系统论和生态论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加强区域高等教育整体规划、建立不同高等教育板块的相对均衡型投资机制、健全高校和学科的分类管理与分类评价机制,以及营造准市场化甚至市场化的高等教育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