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小学数学情境及其有效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设数学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从而成为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们从数学情境创设的概念出发,遵循情境教学的目的性、趣味性、思考性、探究性等原则,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欲望;创设生活情境,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迁移;创设动画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创造实践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情境创设主要是对教科书中的情境创造性地使用和对现实生活的挖掘,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课中有境”.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应创设情境或生动的学习环境,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潜能,使学生真正“卷入”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情境的创设可通过设计概念的发生、扩展过程来创设,可通过巧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和联系生活实际来创设,还可巧借古代数学问题来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刨设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亲历数学构建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阐述学习新课程理念,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效整合中,探索创设多元情景,培养自主探究的有效方法。具体介绍:创设动画情境,在激趣中自主探究;创设游戏情境,在乐学中自主探究;创设操作情境,在实践中自主探究等案例。从而充分说明整合能创设多元情境,有利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促进数学的有效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5.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数学教学中,精心创设各种可以触发情感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地获得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素材。创设一个有效的数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还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能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可以说.创设适当的数学教学情境对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赖飞跃 《考试周刊》2012,(84):64-64
创设教学情境,能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破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而精心创设情境进行应用题教学,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增强学习效果,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来金 《成才之路》2009,(21):54-55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索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从生活实例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熟悉的图形来创设情境、借用寓言(故事)来创设数学情境、以学生动手实践(实验活动)创设数学情境。  相似文献   

9.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思维功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0.
曹学敏 《学周刊C版》2011,(3):137-137
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和自信心,有利于提高教学素质.创设情境教学可以从创设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操作情境;创设变式练习情境;创设悬念情境这几个方面入手.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之成为推动求知的一种强烈的内驱力.善于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何杰 《成才之路》2011,(29):53-53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所以我们认为“有效情景”应该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在现行的实验教材中,我们会发现有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成功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多创设一些课堂情景,根据教学内容.依据大纲要求,学生特点,联系实际生活,创设出切合每堂课的教学情景.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实践探究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因此,情境创设已被越来越多地被教师所重视.那么在数学情境创设中,如何真正体现情境创设的价值?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数学情境创设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黄林 《考试周刊》2012,(77):67-67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真实情境、质疑情境、想象情境等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拓展”。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激发学习数学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让学生亲近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数学兴趣”作些阐述.  相似文献   

16.
舒凤 《考试周刊》2010,(22):84-85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适合学生的数学情境,提炼出数学模型,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愉快地投入到探索学习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去思考问题.使得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思想,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变学生“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是每个数学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大问题。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四点做法。一、创设情境,启发创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创造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数学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提问,让他们在喜闻乐见的事、物中体验数学、感受数学、运用数…  相似文献   

18.
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并已形成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策略.通过创设情境,能唤起学生学习情趣,点燃学习数学的精神火种.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做到下面两点:  相似文献   

19.
陈丽娜 《考试周刊》2009,(43):74-74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策略,它有利于解决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矛盾。许多数学课堂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数学课也变得生动、富有吸引力了。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所设计的情境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应注重“实效性”.不能为“创设”而“创设”。在创设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创设能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问题情境”,是开展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前提.所谓问题情境,是指教师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探索求解,有利于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品质;以问题为载体的数学教学,更能体现数学课堂思维的核心,更容易抓住课堂教学的根本.本文将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在创设探究学习情境方面的心得与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