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项要求,也是现时代学生终生发展必需的品质。自主学习的含义,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和习惯,对其终生发展是一种财富。  相似文献   

2.
“合作学习”(Cooperrative learning)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近年的初中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以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完成指派的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只有小组取得了成功,个人才能成功。合作学习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另外,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一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互动、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从而真正推动每个学生进步。  相似文献   

3.
孙玉红  苏芳 《科教文汇》2007,(8Z):92-92
探究学习实质上是问题解决的学习,问题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和关键。因此,创设与探究主题有关的问题情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是探究学习的首要和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介绍了九种在化学探究学习中常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郑健 《科教文汇》2007,(3X):132-132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活动中的位置比智力更重要。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了一些探究与尝试,下面谈一下我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刘松林 《科教文汇》2007,(5S):111-111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往的实验教学是以“提出原理-验证原理-应用原理”的模式来组织教学的,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轻视教学过程的感受和方法的获得。这与人的认识规律不相符,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家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探究式学习就是仿照科学探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探究方法,从而提高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在使用新教材的几年中,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熊瑶 《科教文汇》2007,(4X):55-55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它转变了许多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观念,把学习由静止的“反映”观,即强调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所具有的客体性和符合性,转变为动态的“建构”观,即强调主体性和选择性,指出了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是主体能动选择、主动建构的过程,其中心在于学生“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叶德清 《科教文汇》2007,(9Z):44-44
“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重要前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成为教育者积极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研究者。目前,许多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无疑是落实这一教育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一、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模式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人们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是将它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二是将它视为教育改革的一种新课程。作为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换言之,它是指教师或其他施教者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  相似文献   

9.
张雪松 《科教文汇》2007,(10S):70-70
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普遍状况:教师讲得太多,分析得太多,而学生读得少写得少,教师对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太少,语文实践活动机会极少。一篇课文往往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生字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一路讲来,架空分析,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抹杀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把学生视为被功接受知识的“容器”。新课程要求:学生的角色发生着从知识的“容器”到“超越型”学习的主体的裂变,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学会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许青  陶生宝 《大众科技》2023,(8):153-156
为了改善高校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现状,引入BOPPPS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式,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中的“概念结构设计”一节为例,结合学习平台,运用BOPPPS教学模式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后通过对比传统模式和改革模式下学生的总评成绩,表明基于BOPPPS模型的教学模式更适合数据库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张爱辉 《科教文汇》2007,(3X):45-45
改变语文课堂教师“一言堂”的现状,抓住“读”这一根本。摆正“讲”与“读”的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运用多种“读法”,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的感受文章。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读中走近作者,在读中走进作品,在读中感受生活,在读中收获成绩!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若起不得法,则杂乱浮泛。”可见导入新课是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犹如“凤头”,小巧玲珑,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起着“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用以下方法导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图片展示法图片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美的图片能使人赏心悦目。所以教师采用直观教具———幻灯片、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可感的视觉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我教《…  相似文献   

13.
林一琴 《科教文汇》2007,(8Z):52-52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能源”,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先决条件和首要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寓学于乐、寓学于趣。  相似文献   

14.
提高学生学力的关键是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学习。教师必须重新认识教学过程,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良好学习氛围,开展真正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优化“教法”与“学法”,促使学生的学力不断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毛桂梅 《中国科技信息》2007,(16):222-222,224
研究性学习倡导的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也是由专家的理论探索向学校具体的教学实践发展。但不少学校和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似乎存在一个误区:即,研究性学习就是做课题。事实上,这种认识有失偏颇。“研究性学习”的中心词是学习而不是研究,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方式,而学校学习的主要的主战场应该是教室,即让学生以研究的精神走进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学习对象,  相似文献   

16.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邵世铛 《科教文汇》2007,(4X):75-76
新课程理念要求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以“探索尝试”为核心来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做教学的有心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王晓虹 《科教文汇》2007,(3X):95-95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的学习原本就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他们的学习必然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和人性的光辉。《课标》在“基本理念”中也指出:“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导致优、中、差学生的存在。”教师应正视这一现实,在教学中要深刻领悟《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的“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重要理念,实现课堂教学个性化。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数学教材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生活的实例,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来编写的。新课程重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据此,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该文拟从培养学生的总是意识入手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心理学理论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关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学习的兴趣,而学习成绩又与学习兴趣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使学生“欣赏化学,热爱化学”,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获取知识和技能,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化学启蒙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学生“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来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亲身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