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电视台今年初播出的反映北京人衣食住行的电视系列专题节目《同心曲》,牵动了京城的男女老幼,一时成了北京市民的“热门话题”。“党和政府当首都这个家真不容易啊!”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北京”,看了《同心曲》,颇有感慨地说:“过去我坐车就怕挤,买菜就怕贵,一遇到这种情况,就得发点牢骚,连市委书记、市长也得数落几句:‘这些当官的都干什么去了!’看了《同心曲》,我和党、政府心靠  相似文献   

2.
刘:贵台拍摄的大型电视系列片《同心曲》最近播出后,引起了较好的反响。请问你们是怎么想到要拍这样一部片子的? 龙:这些年,从北京市的情况看,政府工作没少做,但群众埋怨还不少。针对这种情况,市委有关部门领导认为,过去政府和群众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沟通不够,没有能很好地通过新闻媒介尤其是电视来促进沟通。电视是影响千家万户的媒介,利用它可以架起沟通的桥梁。基于这种想法,有关部门和我们共同制定了“同心计划”。这个计划就是拍摄一部促进社会沟通的电视系列片,也就是《同心曲》。刘:我记得1988年冬季,你们拍了一部影响比较大的专题片,叫《大白菜的诉说》。这部片子讲述了北京人储存大白菜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这片子引起了许  相似文献   

3.
新闻战线编辑部约请我们写篇文章,谈谈拍摄电视系列专题片《同心曲》的体会。为了这部电视片的诞生,17个摄制组、100多位摄制人员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紧张工作。可以说,《同心曲》是电视专业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六协作的产物;是许多同志共同的智慧,心血和汗水的结晶。领导机关出好点子还是在1988年冬天,市委宣传部领导同志从全市的宣传工作战略出发,提出了拍摄《同心曲》的主意,我们称之为“同心计划”。  相似文献   

4.
电视系列专题片《同心曲》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后,受到了观众欢迎。《同心曲》的创作,是一次主管部门向市民说明市情、汇报情况、接受市民监督的正面宣传的尝试,也是一次在政府与市民之间进行市情民主讨论和思想感情沟通的正面宣传的尝试。一提正面宣传,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建设成就报道、先进人物报道、先进典型报道等等。实际上,正面宣传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是  相似文献   

5.
刘:贵台拍摄的大型电视系列片《同心曲》最近播出后,引起了较好的反响。请问你们是怎么想到要拍这样一部片子的?龙:这些年,从北京市的情况看,政府工作没少做,但群众埋怨还不少。针对这种情况,市委有关部门领导认为,过去政府和群众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沟通不够,没有能很好地通过新闻媒介尤其是电视  相似文献   

6.
《同心曲》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我想从对推进新闻改革这个角度谈谈看法。去年春夏之交的动乱以后,少数同志对新闻改革不知如何深化,甚至有的同志认为新闻改革会停滞,新闻报道要回到假、大、空的老路上去。《同心曲》的播出,为在新形势下的新闻改革提供了新的启示。一、新闻改革,要向哪里改?要坚持什么方向?《同心曲》的启示是:新闻改革要坚持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7.
专家评委认为,《村官曹朝》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充满个性,并富于开拓创新精神。4月10日至16日,在漳州召开的福建省2005年度电视好新闻作品政府奖评选活动中,由尤溪县广播电视台选送的电视作品——新闻专题片《村官曹朝》获全省电视作品一等奖,这也是本次参评作品中唯一获得评委满票通过的电视作品。该作品介绍了尤溪县溪尾乡本洋村挂职村党支部书记曹朝,在平凡而艰苦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一心一意为民”的动人乐章,被群众誉为“活着的焦裕禄”。专家评委认为,《村官曹朝》这部作品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8.
《同心曲》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我想从对推进新闻改革这个角度谈谈看法。去年春夏之交的动乱以后,少数同志对新闻改革不知如何深化,甚至有的同志认为新闻改革停滞,新闻报道要回到假、大、空的老路上去。《同心曲》的播出,为在新形势下的新闻改革提供了新的启示。1.新闻改革,要向哪里改?要坚持什么方向?《同心曲》的启示是:新闻改革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把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同当好人民的喉舌很好地结合起来。《同心曲》的21集节目,反映的是人民所关心、党和政府很费  相似文献   

9.
从《雕望家——刘焕章》说起电视纪录片《雕塑家——刘焕章》播出后(虽然它最早被叫做电视报告文学,但后来作者在一篇创作谈中把它称作电视纪录片),在观众中引起很强烈的反响。据说各阶层的观众,包括一些外国朋友,都有人去信电视台表示赞赏。著名画家黄永玉说:“这部短片好就好在它按生活的本来面貌来反映生活。”一名工人观众说:“这部影片看了让人激动,很有艺术感染力。”在如今高水平的纪录电影不断出现,电视中纪录性节目大量播出的情况下,《刘》片能为广大观众  相似文献   

10.
《同心曲》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我想从对推进新闻改革这个角度谈谈看法。去年春夏之交的动乱以后,少数同志对新闻改革不知如何深化,甚至有的同志认为新闻改革会停滞,新闻报道要回到假、大、空的老路上去,《同心曲》的播出,为在新形势下的新闻改革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新闻战线编辑部约请我们写篇文章,谈谈拍摄电视系列专题片《同心曲》的体会。为了这部电视片的诞生,17个摄制组、100多位摄制人员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紧张工作。可以说,《同心曲》是电视专业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大协作的产物;是许多同志共同的智慧、心血和汗水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自1990年8月至10月,徐州电视台播出了5集、2小时的系列专题片《心桥》。它围绕着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住房、就业、水、菜篮子等社会热点问题,抓住“关节点”进行报道,通过荧屏架起了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连心桥,受到了观众的好评。播出期间观众纷纷来信、来电话(近百件),谈感受、谈体会。  相似文献   

13.
由北京电视台等单位摄制的电视系列片《同心曲》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北京市广大观众的强烈反响,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一些报刊也发表文章,称赞这部以反映北京市民衣食住行为主题的系列片在政府和人民之间、在各行各业之间架起了一座理解、沟通、从而达到同心共识的桥梁。应该说,这部电视系列片的成功之处是多方面的。但从新闻学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系列片的主要贡献在于它较好地体现了新闻传播媒介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这一重要论断,比较成功地将党性与人民性统一起来,从而为推动新闻改革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割稻客”,不见了?》穴以下简称《割》雪获2001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城市电视社教节目经济类一等奖,要谈体会,主要是一个“巧”字,通过精巧细做来体现主题。《割》片粗粗看,虽没有特别“抢眼”的地方,但细细品,有值得回味之处。做观众爱看的文章《割》片是在宁波电视台每天一档20分钟的经济类节目中播出的。在这档节目中每天都有相同类型的片子播出。《割》片播出后,有几位熟悉的朋友和关心的同事说,前两年“割稻客”“交关多”穴意思是很多雪,这两年“没看见了”。片子说的是“割稻客”,但反映的是宁波经济,特别是近年来宁波的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15.
近日,浙江省档案馆、浙江传媒学院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红军寻访记》因主题鲜明、题材新颖、内容生动翔实,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特别节目中播出。  相似文献   

16.
过去,偶尔提及电视散文,在我们头脑中闪现的不过是《荷花淀》、《荷塘月色》、《雪梦》、《雾失楼台》、《朝阳与夕阳的对话》等那么仅有的几篇。而且,对“电视散文”的概念也比较模糊。其实,早在1984年前后,江苏电视台就制作并播出了屠格涅夫的《门槛》等散文名篇,只不过由于数量不多,再加上电视散文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样式,人们对它的认识、包括研究还不够深入,所以它象一株默默无闻的小草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去年中央电视台的“地方文艺”栏目陆续播出了一些当代散文,今年又推出了“98首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  相似文献   

17.
许天颖 《新闻爱好者》2010,(11):180-181
上世纪90年代末,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火爆荧屏,从1997年凤凰卫视播出台湾华视制作的《非常男女》到1998年上海东方卫视播出《相约星期六》、湖南卫视播出《玫瑰之约》,"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国共有20多家省级电视台开设了此类婚恋节目”,爱情玫瑰在电视的包装下羞答答地绽开了。然而“花无百日红”,由于内容和形式的雷同.电视婚恋节目难遏收视率下滑的颓势,在受众中的影响式微,爱情玫瑰悄然枯萎。  相似文献   

18.
1996年1月21日至22日,浙江有线电视台《之江新闻》播出了一则新闻《游戏挂历游戏不得》,报道了跨国企业肯德基公司在促销活动中大量印制非法出版物——奇奇漫游童话世界96’肯德基游戏挂历(以下简称“游戏挂历”)和该出版物侵犯了中国作家知识产权一事。新闻播出后,社会各界反应强烈,有关专家在点评中也给予了很高评价。在多项评奖活动中,该新闻都榜上有名。和任何一件成功的新闻作品一样,《游戏挂历游戏不得》所以能得到好评,主要在于它比较完整地体现了电视好新闻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规律,择其要者主要是:敏锐观察——新闻的…  相似文献   

19.
在地方电视台中.广东电视台的电视剧制作一直受到同行们的关注。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到90年代末.以《商界》,《外来妹》、《公关小姐》、《情满珠江》、《农民的儿子》、《英雄无悔》、《和平年代》为代表的电视剧,一直在中国电视行业中为人称道.也获得了足够的荣耀:1987年《公关小姐》在广东台播出时,其收视率竟然达到90.99%,同时还获“飞天奖”和大众电视“金鹰奖”;1994年制作的《情满珠江》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立即轰动全国,获“飞天奖”,“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金鹰奖”等三大全国级奖项的一等奖;  相似文献   

20.
《天堂的缺憾——〈平凡的世界〉刍议》(发表在《中国图书评论》1990年第4期上,以下简称“缺憾”)一开头,作者自云“平素读书,只凭感觉”,接着便凭着自己只读过两遍的“感觉”,从艺术真善美角度对《平凡的世界》进行一番分析,结论是:它的艺术天堂里缺乏“真”,从而宣告了对它的否定。读过这篇评论,本人觉得作者的“感觉”没有上升到理性高度,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一、孙少平:青年知识农民的悲剧角色? “缺憾”认为,孙少平“最初的追求也不过是离开双水村而已”、“他并不知道该追求点什么”,是一个“迷惘”的悲剧角色。本人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