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对感恩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包括的内容很多,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人间之恩等等,其中最被人看重的是父母之恩。感恩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习惯,从而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从个人角度讲,常怀感恩之心,会使人心胸恬淡、胸怀宽容广博,能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事业的成功。从社会角度而言,人人常思回报,少思索取,将使整个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整体文  相似文献   

2.
梁美 《广西教育》2008,(34):18-18
感恩,是一种情感,有了感恩就会拥有善于宽容和理解他人的广阔胸怀。感恩,是一种责任,有了感恩就会拥有善于自觉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感恩,是一种力量,有了感恩就会拥有克服困难和奋勇前进的高昂斗志。同时,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从“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古训到“滴水之恩,当涌泉柑报”的谚语,  相似文献   

3.
柳秀玲 《双语学习》2007,(8M):10-10,12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4.
马益平 《考试周刊》2010,(1):184-185
感恩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道德素质之一.是一种不求回报的自觉和奉献。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育却十分薄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当感恩成为一种自觉,当感恩成为一种健康的心态,我们的身心和灵魂便有一种超拔。  相似文献   

5.
黄继梅 《教师》2013,(31):120-120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感谢阳光照耀着大地……。”感恩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情感!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及回报之情。《三字经》里有这样的句子:“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这个故事,世代相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感恩情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这些优良的道德文化世代传承,成为滋润和熏陶我们中华民族的不朽动力。  相似文献   

6.
投桃报李     
<正>感恩自古就存在于我们的血脉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们感谢朋友的相知之恩;“曾为大梁客,不忘信陵恩”,我们感激贵人的知遇之恩……此外,我们常说的“投桃报李”“结草衔环”都是讲感恩的,而且我们认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相似文献   

7.
目前许多学校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用各种形式让孩子去体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有些父母片面地理解了感恩的意义,开始向孩子“索取”回报。那么,爱孩子该不该有回报呢?  相似文献   

8.
学会感恩     
在我们生命历程中,有一件事值得我们特别的珍视,那就是———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恩,朋友的知遇之恩,邻居的帮助之恩,陌生人的关照之恩,都需要我们用生命去珍爱,用至诚的心灵去感谢,用实际的行动去回报。这就是我所说的感恩,对别人的感恩。曾看到过一句冷峻的话:  相似文献   

9.
一、命题作文(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 1.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等经典词句,集中反映了人们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感恩是一种情感,只有永怀感恩之心的人,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感恩是一种责任感,只有学会感恩,才会收获平和与快乐.请以"感恩"为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0.
常远 《成才之路》2013,(17):3-I0001
当回到家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时,我们心中是否在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当师长对我们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时,我们心中是否常存教诲之恩?当遇到困难接受朋友给予时,我们是否心存感谢之恩?“乌鸦反哺亲,羊羔知跪乳”,普普通通的动物尚知感恩,何况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感恩,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词语。小而言之,在我们简短的一生之中,要承接太多的恩情,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同事的相助之恩。甚至步入晚年还需要接受晚辈的赡养之恩;大而言之,每一个“个体人”都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的,都是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之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他人的帮助。试想,如果没有父母的养育、没有老师的教诲、  相似文献   

11.
“感恩”这个话题,令人浮想联翩。感恩,是人与人之间的内心交流,是知恩者对播恩者的感情回报。值得感恩的,必然也是美的。以一颗感谢恩情之心,去发现、体验并欣赏、表现生活中的美,心灵必将得到净化,文章必然真挚动人。  相似文献   

12.
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工具教育论”正在制造“孩子的成长苦难”。教育应当以教会弦子做人为基本理念,而教弦子做人应当从培养感恩意识开始。所谓感恩是指主体(人)对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表示友好并且回报。感恩包含“识恩”、“记恩”、“谢恩”和“报恩”四个环节。“感恩”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和社会学意艾。家长、教师、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把感恩教育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3.
感恩教育实质是一种道德教育,本文引用教育心理学中道德教育的“心理体认”策略,论述心理体认策略在感恩教育中的运用,即以知恩、识恩为根基,以感恩体验为动力,以报恩、施恩体悟为关键,以人格教育为灵魂,着力建构一个知、情、行合一的感恩内在调节机制和动力整合系统,把培养学生的自觉回报的行为习惯作为感恩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耿媛  杨燕  李鑫 《教育艺术》2010,(2):72-72
一、设计理念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遇之恩,当永生不忘”。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回报,只有感恩父母、朋友、学校、祖国、社会以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  相似文献   

15.
"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之常情,作为青少年要有感恩的意识。本文从一堂主题班会课出发,通过设计活动目标、实施具体活动,让青少年感受父母之爱虽平凡但无处不在,引导他们从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做起,成为有责任、自立、自尊和健全人格的人。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民族。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和行为,诠释着什么是“恩”,怎样去“感恩”。从《诗经》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到今人常挂嘴边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去感恩,怎样去待“恩”。知恩图报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感恩之心是受恩者做人最起码的道德,也是对施恩者最起码的回报,是道德良性互动的一种润滑剂。如何让学生学会知恩,学会感恩,本文对这些问题做了浅析  相似文献   

18.
蒋耀 《中学教学参考》2011,(27):115-116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处世哲学,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生活中的大智能。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经典古训。  相似文献   

19.
《华章》2007,(9)
我们所说的感恩,它包括感激父母之恩、自然之恩、社会之恩及祖国之恩等。感恩,是一种责任意识、是自立及自尊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的要求,更是生命的一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0.
感恩是近年来使用额率较高的一个词,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绵长,关于感恩的人和事不胜牧举;关于感恩的话语,人们耳熟能详,如“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恩报德”、“有恩必报”等等。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重新提倡感恩、践行感恩,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主义,尤其是加强对中学生均感恩教育,更是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