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地市晚报来说,本土新闻既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来源,又是参与竞争的重要筹码。精耕本土新闻,是地市晚报自强的一大法宝。《上饶晚报》自2013年5月以来通过精耕本土时政新闻、社会新闻、活动新闻,赢得了较好的口碑与市场期许。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发行于山西省长治老区的上党晚报受到读者的好评,并连续获得“中国十大地市晚报”“中国地方都市报类最具影响力十强”“中国地市晚报品牌十强”“中国十大创新力城市晚报”等荣誉称号.其中,新闻时评功不可没.如果说各类新闻构成了报纸的血肉骨架等主要内容,时评则是激情之后的冷思考,赋予报纸灵魂,是一份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纸媒面临残酷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地市晚报受到省级都市报和舆论环境趋紧的双重挤压。新形势下,地市晚报需要加强化人文关怀,让报纸更具亲和力;凸显新闻价值,让新闻更加悦读;主打服务,切实贴近读者。总而言之,只有始终心中装着读者,时时处处为读者提供服务,不断强化内容的吸引力和新闻的贴近性、亲和力,地市晚报才能真正赢得读者,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地市晚报与省级晚报相比,在竞争上有诸多不利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荆门晚报》以其新鲜感、归属感、亲近感赢得了本地广大受众的欢迎,为地市晚报的发展探索了一条可资借鉴的途径。一、在时间上贴近,让读者产生新鲜感新闻讲究时效性。在本埠新闻的报道上,地市晚报与省级晚报相比在时效性上有一定优势:本埠新闻发生在当地,地市  相似文献   

5.
晚报的各类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内容。随着各地晚报的厚度在不断增加,各类新闻的内容和分量也大大增加。业内人士有言:报纸要用新闻“招客”,用副刊“留客”,可谓一语中的。新形势下,怎样“转轨变型”办好地市晚报副刊,是一个新的课题。笔者认为,副刊只有与晚报总体架构和整体风格  相似文献   

6.
一项调查表明,在报纸众多的版面和新闻中,最受 读者欢迎的是时事版,尤其是国际新闻。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态势中,地市晚报的国际报道承受了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本报从创刊之初就常年聘请成立了一支评报员的队伍,给各个版面打分,国际新闻版《五洲风云》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读者欢迎。本报国际新闻版在7年多的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合地市级晚报的做法,即把握几个“度”。 一、广度。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为了强化地市级晚报国际新闻版在覆盖范围内的局部优势,应加大投入,拓宽国际新闻供稿渠道。这种“大投入才有大产出”的现…  相似文献   

7.
晚报副刊的转型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华 《传媒观察》2004,(4):48-50
晚报的各类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内容。随着各地晚报的厚度在不断增加,各类新闻的内容和份量也大大增加。业内人士有言:报纸要用新闻“招客”,用副刊“留客”,可谓一语中的。新形势下,怎样“转轨变型”办好地市晚报副刊,是一个新的课题。笔者认为,副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带动了全国报业的兴旺发达,其中晚报异军突起格外引人注目。2001年8月12日,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16届年会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召开,据统计当时中国晚报协会的会员单位已达到141家。加上未入会的,总数达到170多家,其中地市晚报占90%以上,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地市晚报现象”。伴随而来的是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自从我国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经济新闻图片在晚报上的位置越来越突出了。然而经济新闻的“硬”和晚报新闻的“软”是一对天生的矛盾。如何使经济新闻图片报道更具晚报味已成为晚报摄影记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一、透视经济活动背后的故事“新闻的面要广一些”,是我们晚报的老前辈赵超构先生一贯的办报思想。这一思想至今对于搞好晚报经济图片报道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广泛性和多样性是晚报新闻的固有特征,只有抓住了这一特征,使晚报的经济新闻既有天天不能离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又有导弹、卫星、宇宙飞船等高科技;既有老百姓关心…  相似文献   

10.
欢迎离开的新闻从业人员回来!一家地市晚报以开放、包容的胸襟,不计“前嫌”。敞开大门.接纳几年前离去的部分从业人员回归.他们带回了从业经验和全新的新闻理念。带动了这家媒体新一轮业务建设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如履薄冰”这个成语,形容当今地市晚报处境可谓最贴切的了。在中央、省级新闻单位派生的都市报、早报、晨报等媒体强势杀入地市的同时,最近又传出全国将启动行政区划改革,建立省县两级地方政府体制的改革时间表。这一切都令向来敏感的地市晚报媒体人感到了“腹背受敌”之忧。  相似文献   

12.
在10多年前地市级日报办晚报的大潮中,几乎所有的晚报都取得了成功,无论是广告量、发行量和新闻信息量都超出了日报。然而近几年来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地市报社也普遍兴办了当地新闻网。如果读者阅读兴趣从纸质媒体转向网媒,纸媒(包括地市晚报)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新一轮媒体竞争中保住优势?是地市晚报无法回避的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早作准备:  相似文献   

13.
陈娟 《新闻爱好者》2011,(19):31-32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显著变化,地市级晚报新闻在日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写作手法、版面设计等各方面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为,一方面极大地刺激了我国地市级新闻报纸的蓬勃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地市党报社338家,  相似文献   

14.
地市晚报能走“厚报”发展之路吗 去年以来,都市类报纸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扩版和扩张高潮,这对地市晚报构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面对这种市场压力,地市晚报能否“跟风”扩版,有没有这种可能性?笔者以为,这种可能性不大。 首先,财力不允许。地市晚报不可能在发行上投入过大的成本,玩不起“扩版不提价”的招数;其次,地市晚报的人力资源跟不上;第三,地市晚报所面对的受众市场,从实际情况看,一  相似文献   

15.
正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同样一个新闻素材,其他媒体刊登了,但本地的晚报可能没刊登;或者说,同样一个新闻事件,地市晚报和其他媒体却有着很不一样的报道角度。地市晚报和党报一样是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喉舌,它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重大政策传播和对本地焦点热点难点社会事件给予正确引导的功能。正是基于这一特殊的属性,决定了地市晚报对在新闻题材的取与舍方面,必须多加一道"道德和责任"的安全阀,具体来讲,就是要努力做到避免以下四大忌。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新闻摄影也随着报业的发展而突飞猛进。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各地市级党报已经基本完成从“日报”到“日报+晚报”再到“日报+晚报+杂志+网站”的发展历程。地市级报业集团在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基本形成,在中西部地区,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此期间,新闻摄影也经历了“报纸配角,美化版面”——“图文并重,两翼齐飞”——“读图时代”的发展历程。如何创新“读图时代”地市报业新闻摄影机构,已成为了一个摆在报社老总与摄影记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7.
新闻策划是报纸竞争的一柄锐利之剑。当前,报业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在晚报、都市报“横行”突起的今天。地市党报如何在众多媒体中独领风骚,抢占先机,在竞争中获胜,在读者中受到好评,新闻策划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新闻策划会带给读者强烈的冲击力,从而提高报纸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对报纸媒体的形象塑造、对发行量的提升及提高媒体综合竞争力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多年在《闽南日报》从事时事新闻编辑工作,注重以现有的信息与资源为基础,结合当地的实际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时事新闻策划的主题、选题、立足点入手,坚持“三个突出”,彰显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8.
在时间上贴近,多发昨日新闻、今日新闻,让读者产生新鲜感。新闻讲究时效性。对纸质媒体来讲,昨日新闻是时效性较强的新闻,而今日新闻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新闻报道在时间上的贴近性,能使读者产生审美上的新鲜感。在本埠新闻的报道上,地市晚报与省级晚报相比在时效性上有一定优势:本埠新闻发生在当地,地市媒体记者“近水楼台先得月”;省级晚报的叠数、版数比地市晚报多,  相似文献   

19.
地市级晚报的“民生”定位,决定了社会新闻在报纸版面和渎者中占据优势地位;而地市级城市的经济相对落后,对大政方针政策又局限于上传下达,领导层面的思想也较为保守,这使得地市晚报的时政经济新闻多被会议、业绩以及数字所网,失去了时政经济新闻应有的深度、广度和信息量,变得“面目可憎”,  相似文献   

20.
晚报作为市场化运作的报纸,要扩大影响、促进发行,就必须在新闻策划上寻求“卖点”,而市民化报纸的定位,决定了晚报新闻策划的立足点一定要放在关注民生上。只有这样,才能拉近报纸与读者的距离,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形成良性互动。 一、精心选题,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 新闻策划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选题。立足于晚报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