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许地山的研究,一直以来人们都将关注的重心放在其浪漫色彩宗教气息方面,其实许地山的小说集《缀网劳蛛》同时也都是披着宗教外衣的爱情故事。章试图从本的爱情婚姻模式入手,挖掘作品中所蕴涵的女性美,从而揭示作家深刻的女性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2.
《空山灵雨》的心理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地山作为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与异域情调,散文集<空山灵雨>也不例外.研究者从宗教文化角度切入研究,对于许地山的许多文化现象揭示得很透彻.但对于许地山心灵的触摸,尤其是其漂泊心理的揭示,有待深入.文章从漂泊、孤独、死亡以及宗教文化心理四个角度来探究许地山的心灵世界,从而希望触摸其温情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3.
在许地山后期作品创作中,宗教精神由外在宣扬变为内在情感体验,并以更隐蔽更有效的形式通过人物行动自发表现出来。本文将从人物命运、人物形象、语境氛围三个方面来分析许地山在《春桃》创作中的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许地山后期作品创作中,宗教精神由外在宣扬变为内在情感体验,并以更隐蔽更有效的形式通过人物行动自发表现出来。本文将从人物命运、人物形象、语境氛围三个方面来分析许地山在《春桃》创作中的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5.
论宗教文学与许地山作品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地山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独具特色的作家,其作品受到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叙事艺术上也从宗教文学中汲取了一些有益的手法,许地山的作品直接引用宗教典故、宗教词汇,同时大量借用宗教文化的意象、原型、隐喻了深刻的宗教义理。另外,许地山还借鉴了宗教变文,讲唱文学的文体形式,所有这些方法都为作品从内容上更好地表现许地山受宗教影响的思想起到了不同寻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空山灵雨》是中国现代最早的散文诗集之一,它与《野草》、《画梦录》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格类型和审美表现方式。《空山灵雨》是融合多重宗教文化思考的人生寓言,它对理解许地山等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思想以及加深对宗教文化本身的认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于许地山的名篇《缀网劳蛛》历来认为其弥漫着浓郁的宗教氛围,宣传了许地山的佛学思想。其实这不过是一层外衣,从主人公尚洁身上透露出的是儒学的积极入世和道德修身,是宠辱不惊的为世之道。  相似文献   

8.
许地山的《缀网劳蛛》是一篇概念化色彩很浓的小说,它要说明的是关于人生态度问题,其基本观念是"蜘蛛哲学"。"蜘蛛哲学"是一种由多种宗教观念综合而成的人生观念,包括苦难观念、坦然与沉静的态度、命运问题、慈悲与博爱、超脱、感化、宽恕、信仰、坚忍等宗教概念。这是一种综合了佛教、基督教、道教、道家、儒家、墨家等思想的新型宗教精神,是许地山谋求诸教沟通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与许地山是青年时代的朋友,他们的友情是真诚、纯洁和高尚的。瞿秋白给予许地山的进步影响也是明显的、深刻的,他是许地山“心灵的挚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丰子恺独特的艺术追求,深切的宗教归依体验。为现代人以宗教艺术疗救痛苦心灵提供了有意义的历史借鉴。从许地山诸教沟通的宗教体验到丰子恺宗教、自然、童年相互融通的体验,他们都在人类精神的高层次上升华了自己的感受和认识。都取得了一个共同的效果:超越现实苦闷,领悟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包蕴了文学创作中的宗教归依体验治疗世疾。解救人心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的创作中存在"求真"、"崇善"、"臻美"三原则,在总体上反映出他的整个文学创作生涯。他以率真的个性在作品中展现其真实的情感,把内心的苦闷、愤懑,大胆地抒发出来,袒露自己生命的真实,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女性,关心下层劳动者,并通过情感美、心灵美和描绘大自然的美及健全的人格美等方面来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同时,"求真"、"崇善"、"臻美"三者不是孤立的,三者有着内在的和谐性。最"真"的就是最"善"的,也就是最"美"的,"求真"、"崇善"、"臻美"都服从于作者主观和个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词情感特征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词情感特征突出。彻底享乐、坦直言情、极情尽致地抒写亡国感受,表现着他的真率;成长环境、文化素养、个人经历、诗人天赋,造就了他的敏锐;自然感发之情,世路飘忽之感、河山社稷之悲,合构成他情感上的巨大负荷。而这真率、敏锐、大负荷的情感特征,正是李煜词作具有经久不衰的感人力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穆时英是那种“为表达苦闷与寂寞”而创作的抒情作家。他的作品只是从社会生活中撷取几个他所需要的人物作为道具来传达自己的情绪。人物是他的自我心理投射,分别负载着泄愤、自慰、寻梦、表达幻灭感四种使命。这些人物合起来就是他的自我人格,共同表达了他的心理需求,凸现了作家的主体人格。从作品的情感表达入手研究他的作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他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4.
姚合是中晚唐之交颇具影响力的诗人,以“武功体”闻名。目前学者多注意其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及闲适尖作品的成就,对姚其他类型的作品则缺乏深入的探讨。姚合的反映幕府戎旅生活的作品,在姚合的诗歌中独具特色,此类作品多为胸襟抱负的直接抒写,感情浓郁而强烈,反映出姚合的爱国之情、忧国之思与济世之怀。研究姚合这类作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姚合诗歌风格发展演变的轨迹以及全面地把握姚诗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15.
文天祥是以其与金石同坚的忠肝义胆流芳千载的。人们交口赞誉的,无非是其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坚韧不拔、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勉力支撑、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刚正坚守,以及以死尽忠的民族气节。然而,究其一生的艰难历程,甚至是在挽狂澜于即倒的征战与奔波之中,忠君与事亲、庙堂与江湖也都难以割舍地共处在他的意识深处。他至死不肯仕元,却衷心地希望弟弟去做元朝的官员;他积极用世,但也向往山水田园。这种丰富立体的情感人生,铸就了文天祥的伟大与真实。  相似文献   

16.
李白一生以不世之才自居 ,顽强而执着地追求惊世骇俗的功业。然而 ,李白在仕途上却备受挫折 ,在政治上一无所成 ,成为中国文人的千古遗憾。探讨李白政治悲剧的原因 ,冷静审视历史事实 ,就不难发现 ,除了各种不利的客观因素外 ,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其个性和梦幻般的人生设计 ,在于他自身政治素质和政治才能的匮乏  相似文献   

17.
老舍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 ,他的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充满着浓重的悲剧色彩 ,由于他在不同的时期所具有的悲剧意识的不同 ,他的小说在不同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即初创期的感叹命运、感叹人生 ,探索期的感时伤世、忧国忧民 ,成熟期的批判文化、批判社会 ,沉寂与爆发期的反思民族、反思历史。  相似文献   

18.
季羡林的散文,幽默风趣,真挚淳朴,平易天然,既真挚朴雅严谨,又带有缓慢舒散的情调,在现当代散文作家中显得别具一格。谦虚严谨的写作态度,使他的散文具有学者的哲理风范;个人独具的真朴禀赋,使他的散文洋溢着饱满动人的热情;对梵学的深刻体味,使他的散文体现出缓慢的精神境界。读季羡林的散文,仿佛感受到他的喜怒哀乐,体验到他的痛苦挣扎,找到释放心灵的钥匙。中国的古代文学和留德十年的生活,对季羡林散文风格的形成具有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伟大的胸襟,顽强的生活态度,关注现实有感民生的思想,为世人所称道。他的诗歌创作多样化,艺术上是集大成者,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尤其他在艺术技巧上具有独创性。为后来许多诗人所继承和效法,他诗中的视觉反差,体现了他沉郁顿挫的诗风,给人们呈现出一种巨细兼容、混茫一体的美感享受。  相似文献   

20.
古代诗人中最擅长借月抒怀的当属李白,他笔下的月融汇了诗人的许多情感因素。李白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投入“月”中,借月来抒发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抒发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悲苦,并把自己的理想也寄托给明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