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不同注意类型高水平运动员注意瞬脱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自行开发的注意瞬脱测试软件,分别对不同注意类型的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固定靶射击运动员和活动靶射击运动员及普通体育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注意瞬脱程度轻,最低点出现在目标刺激后135 ms处,持续时间不超过270 ms;两组高水平射击运动员与普通体育大学生一样,其注意瞬脱程度明显、最低点出现在目标刺激后270 ms处,所不同的是前者注意瞬脱的持续时间不超过540 ms,而后者则不超过810 ms.  相似文献   

2.
对于运动员来说,体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运动素质之一,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也是高校体育专业足球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必要性,同时对体能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参加山东省第12届省运会女子足球比赛的50名优秀青少年运动员进行的13项专项心理能力指标的测试,和对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的专项心理能力进行的综合研究。确定了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的内容,制定了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综合发展水平和发展均衡程度的等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功率自行车进行渐增负荷运动,测定了21名高校优秀女子手球及足球运动员最大哨氧量(VO2max)、无氧阈(AT)及无氧阈时主观感觉(RPE-AT)。结果表明女子大学生手球与足球运动员相比,虽然运动项目不同,但是最大吸氧量、无氧阈及其时的主观感觉却无明显的差异。研究认为这两种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影响大学生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无氧阈及无氧阈时主观感觉,同时这些指标可作为评定高校优秀女子运动员有氧耐  相似文献   

5.
采用体育测量法和统计分析法,对我国部分优秀女子足球队运动员进行了专项心理素质结构与专项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综合研究。确定了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专项心理素质结构,建立了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的专项心理素质的判别模型;制定运动员专项心理素质综合发展水平和专项心理素质发展均衡程度的等级评价标准,为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科学化训练训练和比赛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日本政府、足协对女子足球运动员发展的规划、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俱乐部的竞赛机制等方面入手,对日本女子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结论:在政府多年来的重视和投入基础上,日本建立了以学校为载体,广大中小学生为生源,拥有高水平教练员队伍的各种女子足球俱乐部,同时建立了健全的培养模式和完善的竞赛机制。在此基础上发展、完善了日本女子足球职业联赛。带给我们的启示:提高足球普及程度;把学校作为足球运动发展的载体;金字塔式的运动员培养体系日趋完善等。  相似文献   

7.
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现代足球运动的特征和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体能和技术两方面揭示了我国足球运动落后的原因。最后探讨了当前足球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为我国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编制适用于评估足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量表。通过文献分析及先后对119名,84名足球运动员进行比赛应激源和应对方式的开放式调查,将足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量表确定为注重问题的应对和注重情绪的应对两个维度,并编写36个项目的初始量表。利用初始量表对214和221名足球运动员进行两次预测,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进行了项目的筛选,最终确定12个项目的正式量表。通过对508,43及198名足球运动员进行实测,检验了量表的各项心理测量学指标。结果表明,足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也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结论:足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量表具有可靠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可以作为评估我国足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掌握北京市男子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流行情况,对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筛查,为进一步预防男子大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方便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参加北京市男子大学生足球联赛甲、乙、丙组的14所高校249名在校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应用T检验、单因素χ2检验与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充分了解了北京市男子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现状和特征;筛查出为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的风险因素;错误的技术动作、对手的粗野动作导致损伤发生的主要诱发事件。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功率自行车进行渐增负荷运动 ,测定了 2 1名高校优秀女子手球及足球运动员最大吸氧量 (VO2 max)、无氧阈 (AT)及无氧阈时主观感觉 (RPE- AT)。结果表明女子大学生手球与足球运动员相比 ,虽然运动项目不同 ,但是最大吸氧量、无氧阈及其时的主观感觉却无明显的差异。研究认为这两种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影响大学生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无氧阈及无氧阈时主观感觉 ,同时这些指标可作为评定高校优秀女子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心理实验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大连、山东、青岛等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进行了心理素质的研究,建立了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结构及其判别方程,可为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科学化训练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用限定级数YO-YO IR2测试以及心率恢复速率评价我国优秀女足运动员的间歇恢复能力。方法:运用测试法对2013年冬训期间的10名国家女足运动员进行YO-YO IR2测试、心率监控以及比赛监测,采集运动员测试跑动距离、心率特征以及比赛中高强度跑动距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女足运动员YO-YO IR2测试结果以及心率恢复速率与比赛中的高强度跑动能力具有紧密相关性,提示YO-YO IR2测试以及心率监控可以作为评价女足运动员间歇性恢复能力的有效方法。与传统的力竭性YO-YO IR2测试法相比,采用限定级数的YO-YO IR2测试后的心率恢复速率评价更易于女足运动员接受,在训练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第18届世界杯、2004年欧洲杯、美洲杯、亚洲杯足球赛参赛队员资料,运用文献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各洲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位置年龄、主力队员年龄及各洲运动员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与比较,从而得出优秀足球运动员中各位置运动员水平竞技能力持续的大致年龄范围。  相似文献   

14.
"Yo-Yo"间歇耐力测试是中国足协采用的替代12 min跑评价足球运动员体能的新方法,为了考察这项体能测试新方法与耐力的关系,以32名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足球专项男生(2000级11名,2002级21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队别及足球场上位置对受试者的"Yo-Yo" 间歇耐力测试的跑距 (DYo-Yo)、测试结束时的跑速(VYo-Yo)、最大摄氧量 (V·O2max)、PWC170、乳酸阈对应的功率 (PowerLAT) 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和相关处理.结果发现水平相当的两队各项指标无差异;前锋球员比后卫球员V·O2max高 (P<0.05);DYo-Yo和VYo-Yo与V·O2max和PWC170呈中度相关(r=0.49-65,P<0.01).结果说明"Yo-Yo"间歇耐力测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价足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  相似文献   

15.
从自我心理环境、社会心理环境和运动队心理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影响少年女足运动员成长的心理环境因素,以期为促进少年女足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16、17届世界杯男子足球运动员年龄特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查阅16、17届世界杯足球赛参赛队员资料[3][4][5][7],运用献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两届世界杯各名次段运动员平均年龄、位置年龄、主力运动员年龄及各洲运动员年龄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出足球运动员中各位置运动员高水平竞技能力持续的大致年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