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国语的形成完成了中国语言文字向现代化的转变.虽然"言文一致"一直被当成国语的基本标准,但本文通过重新梳理国语发生过程的历史,揭示出隐藏在"言为中心"表象下"文为中心"的事实,并主要从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国语如此形成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历练"——母语学习之道 1.语言文字学习重在"历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叶圣陶先生在书中说道:"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连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程特点、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善于通过"审丑"引导教育学生正确识别真善美和假丑恶,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审美素养,能够准确地辨识美丑,抑浊扬清,追求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4.
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做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在"初读课文"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就必须抓住语言文字,即实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的"语感",主要是指阅读课文时对语言文字所产生的敏锐感受.从表面上看,语感的对象是语言文字,但它的背后却蕴藏着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是中国有史以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次关于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专门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汉语方言问题是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这次调查工作使用的汉语方言操作平台、如何确定方言代码与抽样域、区分方言与普通话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式、如何利用"汉语方言代码速查表"来区分汉语方言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要带领学生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所谓走一个来回,是说读一篇课文至少要有"来"与"回"这两个过程."来",是指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回",是指从思想内容又回到语言文字上来,了解课文是怎样表达内容的."来"是"回"的基础,"回"是"来"的升华.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也才能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课堂在享受声像和多媒体等便利时,也渐渐步入了"虚化"的境地.它们主要表现为过多地追求形式上的生动,片面地追求表面上的效果,使得语文课堂出现了许多"非语文"的东西.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饱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只有通过朗读,我们才能品味出语言文字的精妙,才能够通过语言文字去感情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文章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9.
以"味"品诗、论诗形成了我国古代文论中独特的辨味批评,与以"意 "论诗共同构成诗歌评价的主要方式. 但辨"味"不同于辨"意",后者着重于对诗的语言文字的辨析,前者着重于把握弥散在文字语言之后的审美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0.
"趣味"作为朱光潜文学批评理论中的重要范畴之一,其含义是指主体所具有的以"欣赏、鉴别、敏感"为主要内容的审美判断能力.在朱光潜看来,由于各人的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及传统习尚的不同,这就造成了各人在"趣味"上也有所高低.实质上,"趣味"修养的最终结果是"纯正的趣味".这种"趣味"不仅是一种"广博的趣味",更是文艺上是非美丑的标准.朱光潜的"趣味"理论不仅对我们实际的人生有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当今文艺及其批评的科学规范化也有借鉴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美丑"和"自然"这两个角度为切入点,对夏尔.波德莱尔与老子的美学观进行多方位的分析,从而比较得出波德莱尔的"以丑为美"、"自然本恶"和老子的"美丑对立统一"、"道法自然"两种不同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12.
岩梦 《语文新圃》2008,(10):8-9
新课改后.在高中语文里有了门选修课,叫<论语选读>.这名称让我起了这样的心事:既然要读<论语>,为什么还要"选"呢?<论语>各章节若要分肥瘦美丑的话.标准是什么呢?当初朱熹们定的是"四书",好像没再往细里"选"的,<大学><中庸>均是有独立性的.不知道现而今的"大师"凭了怎样独到的眼光,可以"选"了?……  相似文献   

13.
时下,语文课堂上一股漠视语言文字训练的潮流正在涌动……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的确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人文性凸显了,语言感悟强调了,合作学习体现了,探究过程重视了……然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我们发现在如今不少的新课堂上曾一度被视为"语文课堂教学主线"的语言文字训练大有被挤出课堂之势.如若这种说法有些极端的话,至少我们可以说,时下,语文课堂上一股漠视语言文字训练的潮流正涌动其间.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中应该提倡学生多"写",从文本质疑开始写标记.开发文本空间,引导学生模仿性地写、概括性地写、扩展性地写,抒情性地写、改编性地写.捕捉学生瞬间产生的"精彩",通过"写"的练习极大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从而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教科书文本有双重意义结构,一是语言文字表面的意义世界,它是有目的的、预先设计好的内容,也是按计划、有组织地来进行实施的,是典型的显性课程;二是语言文字背后的意义世界,它内隐和镶嵌在文本之中,但其"意"却在文本之外,它是教科书显性文本背后的隐性课程,通常借助于隐喻来产生"意义",隐性课程就是一个隐藏在教科书背后的"意义场".这要求我们在教科书编写过程中,应把关注的焦点从教科书语言转向教科书话语.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颁布了不少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法令,大力促进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出作用.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更要坚持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7.
"新四小"整合后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已由原来较小的一所农村校发展成为朝阳区的素质教育示范校、语言文字示范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教科研管理示范校、教学管理先进校.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什么?就小学而言,我们可以回答: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与运用.听说读写是语文,字词句篇是语文,思悟辨赏是语文.语文教学干什么?就小学而言,我们可以回答;语文教学就是以课文为例子,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积累与运用语言文字.全面提升学生的言语智慧、俗话说.大道至简.语文教学亦应如此!语文教学理应在纯粹的"语文元素"中行进.要立足语文教语文、只有这样的课堂.  相似文献   

19.
好的倾听者不仅能听懂对方的语言文字,而且能穿透文字,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感受.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下列倾听的"怪"现象:  相似文献   

20.
"词句段运用"这一栏目在统编教材的每单元"语文园地"中都有安排.教材编者旨在通过"词句段"的学习让语言文字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教学中,可以从设计的目的、内容的多样、能力的可迁移等方面解读、设计、实践,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