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前,接受一家杂志专访,请我聊一聊我理解的"好教师".这其实是一个价值判断,没有标准答案.我理解的"好教师"就是怀揣着"匠心"的教师.这样的"好教师",他的"好",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动词和名词. 如果"好教师"的"好"是一个形容词,那么这个"好"就是一种软实力——课上得好,讲座做得好,文章写得好,这"三好"就是"好...  相似文献   

2.
马智馨 《甘肃教育》2014,(14):80-80
正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著名教育家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的确如此,一个人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看清自己,更加了解自己,从而有的放矢地弥补缺憾,不断完善自己。当教师更是如此,不反思、不经常回过头来问问自己"这节课我上得好吗"、"有没有更好的设计"、"出现  相似文献   

3.
去年参评“小中高”上考评课,我不知自己讲了些什么,是怎么走下讲台的。当我路过其它教室,看到别的老师课上得神采飞扬,活力四射,教学组织环环相扣,真觉得汗颜。我是一个有二十五年教龄的中年教师,怎么把课上得那么差呢!  相似文献   

4.
周小微 《成才之路》2014,(26):92-92
创新,来源于教师对语文和对生活的热爱,它是教师对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元素的巧妙应用,是生命激情的一种表达,来自于一种信念:我要把我的语文课上得与众不同,上得充满瑰丽的想象与青春的激情,助力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5.
黎坚 《广西教育》2013,(9):52-52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但就是这么枯燥的学科,有的教师就能把它上得有声有色,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数学殿堂,让学生沉醉其中。这一次,我有幸聆听了张齐华、刘松、徐长青等几位专家的课,受益匪浅。这几位专家的课堂教学展示课,精彩无比、美轮美奂。在这次课中,我留意了张齐华上课的一个细节,就是在确定"数对"时,在不同的行列给出一个位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确定位置。在"数对"的引导下,  相似文献   

6.
目前,有许多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个别同学还把语文课当成一种休息课。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使学生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呢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  相似文献   

7.
主题描述 曾经有幸零距离聆听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与一线教师交流,吴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把课上得更厚些”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记得当时吴老师用北京市一名青年教师的课例来阐释,将“把课上得更厚些”的思想形象地层层呈现给我们。两年来“,把课上得更厚些”一直指导着我观一线教师的课。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下课后。大家请教他有什么良方,他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节课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深入,各级各类的公开课、研讨课一堂接着一堂。前些日子,我也参加了本学区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执教二年级的《云房子》一课。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我充满自信地走进了课堂,教学环节一个接一个地展开……下课了,听课教师都说我这节课上得“好”,上得“顺”。回到办公室,望着桌上的《语文课程标准》,我心里却是空落落的。再次捧起《语文课程标准》《教师如何走进新课堂》等书认真地读,用心地反思,我发现这堂“顺顺当当”的课竟有很多的不足。[不足之一]在上课的前一天,我就告诉学生,明天有老师来听课,并且临时规定了几条课堂…  相似文献   

10.
本栏著名学者肖川博士曾断言:"课上得好的教师未必能够写好文章,但文章写得好的教师一定能够上好课。"在阅读了本期名师陈建先后,我信服这个论断。  相似文献   

11.
从快乐到迷惘   在一所农村中学里,我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那是一个美丽的开始,是我十几年教书生涯中最快乐、最轻松,语文课上得“最语文“的两年.学生都因为在我的班级、由我上语文课而自豪.   ……  相似文献   

12.
一堂公开课下来,如果课上得并不理想,执教者会感叹:“唉,学生没有配合好。”如果课上得颇为精彩,听课者则会赞赏:“啊,学生配合得真好。”那么,一堂课上得好不好,是否只是要求学生怎么做?我以为应更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是学生。教师确定教学目的、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检验教学效果,都是  相似文献   

13.
欧艺 《辅导员》2011,(12):60
传统的作文课侧重学生作文能力的操练,目的直指考试作文,学生长期在教师的理论指导与写作实践相脱节的课堂中,对写作产生害怕、厌倦甚至觉得作文是恐怖的事。这样的作文指导课枯燥乏味,学生上得烦,老师上得累,实效低,学生很难在一两节指导课上,写出优质的作文。针对这一情况,我开展了一系列习作活动课的教学尝试。作文从生活中来。我认为所谓"体验性习  相似文献   

14.
年年教初三,年年会接触到一批陌生的学生,于是每年秋季开学初的第一堂语文课——“绪言课”也就成了我给学生的第一个见面礼,“第一道菜”。元代乔吉曾概括剧词写法应为“风头、猪肚、豹尾”,即文章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虽然他说的是对写文章的结构、层次要求,但对语文教师而言,讲课亦应如此。一堂课可以这样,那么这开学初的第一节语文课,语文教师是否也能把它做成一个学期的“风头”呢?须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啊!绪言课上得生动,上得活泼,上得有特色,可以让教师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正>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组委会要求上课教师不得使用多媒体课件。没有了声、光、电,有的课上得有些干瘪,有的则上得更为自由、丰盈。组委会设计"裸课"的用意很明显,就是将注意力引向教师自身。多媒体固然重要,但好的教学不能降到技术层面。外在的繁华太多了,自然就会遮蔽了"人"。佐藤学先生在《教师花传书》中,把洗练、达成度高的课堂比作"妙花"。课堂妙花的绽放,是教师的专业智慧"化"在教学中的体现。这需要教师摆脱各种  相似文献   

16.
课改实施至今,各级各类的课改培训、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教师们没少参加,可是一回到自己的课堂,很多教师却还是云里雾里:培训讲的东西好像太抽象了,不知道从哪儿着手;观摩课上得似乎又太有"难度"了,自己模仿不了。新课程的阅读教学该怎么教?我想,就普通教师的常态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经常听到某些教师说:"今天的课上得不错,就是与我原先的计划有些不一样。"马克斯·范梅南在《教育的机智》这本书中曾说过"课程的计划与机智的教学并非不兼容"。一堂充满生机、活力的课,是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主线,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共同打造的具有开放性、容纳性、生成性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课要上得扎实、上得活,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关键是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数学课堂成为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和愉快合作的舞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行。"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展的条件是民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创造和谐的情境,以从容和蔼的教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19.
去年我参加了全县青年数学教师会课。面对着才见过一面的学生,面对着一个个强手,面对着行家们一双双关注的眼睛,我,这个农村普通中学的教师,没有感到畏惧和胆怯,课上得轻松自在,我得了一等奖。好多人都没有想到,这“第一”会属于一  相似文献   

20.
同一名教师,同样一个教案,同一种授课方式,甲班上得生龙活虎,而乙班却上得死气沉沉。这是司空见惯的事,却也是困扰教师多年的难解之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