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习作语境不完整、习作目的不明确、习作指导不合理以及忽略了习作对象等,这些问题违背学生习作的本质,即表达和交流。因此,本文以交际语境写作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习作教学策略:强调语境意识,将“空泛的习作任务”转化为“完整的习作语境”;树立“交际意识”,从原来的“为分而写”转变为“以说促写”;明确“指导意识”,从单纯的“文章指导”到习作“全过程指导”;强化“读者意识”,从“作者中心”到“读者中心”。  相似文献   

2.
一次,我到一所学校听一位老师执教一节四年级习作指导课,内容是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这位老师先是让学生了解课本上的习作要求,讲解什么是导游词,导游词分哪几部分,可以写哪些内容;接着分组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世界遗产”资料;最后,让学生选定一处“世界遗产”开始习作。  相似文献   

3.
从《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目标来看,小学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从小学三年级起,学生就开始学习习作。由于现行语文教材没有以往教材那种循序渐进的习作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不知从何人手。其实,人教版现行语文教材的编排具有“单元整体”的特色,从单元导语到课文,再到口语交际与习作,每一个语文活动都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展开,尤其是综合性学习,更是单元习作的铺垫,与单元习作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邹华 《教师》2023,(30):129-130
<正>“习作单元”是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独立编排的特殊单元,以习作要素为核心,按照“阅读与表达并重”的原则,编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部分内容。“精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向作者学习表达方法;“交流平台”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进行归纳梳理、提炼;“初试身手”根据提供的练习尝试运用方法;“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了可学可仿的习作范例,进一步感知方法;  相似文献   

5.
席颖 《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10):I0001-I0001
在课程改革进入到十年之后的今天,什么样的习作是好习作?“好作文”有如此标准和要求?我们又该从何处入手指导学生的习作呢?习作教学如何摆脱现在高耗低效的局面,弄清“好习作”的标准和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和极为迫切。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中的“习作分享法”是指在作文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机会,使他们与别人一起交流自己的习作,分享各自的劳动成果。学生习作的“分享”对象不仅是同学和老师,还可以有家长、亲友等等,它能超越课堂或学校范围而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习作分享”符合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它能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陷,取长补短,充分调动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学生完成  相似文献   

7.
习作起步教学要求要“低” 三年级是中年级的起始阶段,习作也是从三年级刚开始起步的。如何让学生从一、二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过渡到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必须历经一个从句到段到短篇这样循序渐进的习作实践过程。在学生习作实践的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遵循“从说到写”的学习规律,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习作中的身边人、事例与小作者感受的“虚假”饱受诟病。事实上,有些所谓的“虚假”是习作“镜像”,应与“虚假”区别对待。否则,会严重影响到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从而影响到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与认知。  相似文献   

9.
统编版小学“写人”类习作教材体现相互关联的特点,教师应树立整体教学观,从整体出发,纵向比对,把握教材序列;横向关联,让学生提前介入习作学习;再逐篇精准定位,落实教学知识。在整体关联视域下,实现从“教材”走向“教学”,从关注作文体系的“长教”到单元提前预热的“短教”,再到精准定位的“精教”,形成网状立体的“写人”类习作教学体系,使学生的习作素养得到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习作起步教学要求要“低”三年级是中年级的起始阶段,习作也是从三年级刚开始起步的。如何让学生从一、二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过渡到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必须历经一个从句到段到短篇这样循序渐进的习作实践过程。在学生习作实践的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遵循“从说到写”的学习规律,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从原来的句开始,从句到段,逐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说明白、说具体、说生动。不要在学生开始习作的最初阶段,面面俱到,要求学生写出一整篇完美的文章。同时还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小学三年级是习作初始年级,学生习作语言具有最本真的初始化特征。根据本市6所学校13个班625位三年级学生习作情况的调查,笔者发现“生活化语言”在三年级习作语言中普遍存在,“生活印象”痕迹很重。  相似文献   

12.
刘群 《小学语文》2008,(7):78-79
“我想写几句心里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内容,是这册教材中第二次写话训练,从编排上看,明显地体现了低年级的语言训练从“说”到“写”的过渡,是学生习作的入门。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的提法从三年级开始有所变化,由“写话”改为“习作”,可见,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从说话、写话到习作的过渡阶段。“过渡”就是承上启下。如何顺利完成这个过渡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趣味习作就是使兴趣成为孩子习作的内驱力,让孩子在习作的全过程中有着快乐的情感体验,变原先的“要我写”为“我要写”。因此,在设计时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出发,设计适合他们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的习作练习。使孩子们体验到:习作前收集、整理材料之趣;动笔时运筹帷幄、挥洒自如之趣;成文后体验成功之趣。一、“蒙太奇”法“蒙太奇”是电影中最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我们试着把“蒙太奇”运用到习作设计上,让孩子从中感受加工、组合语言文字的乐趣。1.词语“蒙太奇”。给孩子提供一些零散词语,要求孩…  相似文献   

15.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练习的起始年级。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习作”,写的比重明显加大,不仅写的内容宽泛了,而且写的次数也增多了。如何在习作之初,为学生的习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相似文献   

16.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练习的起始年级。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习作”,写的比重明显加大,不仅写的内容宽泛了,而且写的次数也增多了。如何在习作之初,为学生的习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相似文献   

17.
庞瑞娟 《广西教育》2012,(17):32-32
新课改实验中我们常说“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笔者所在学校用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将习作单列为独立的课文,教师用好这一教材资源,必须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和创造。即把任务式习作要求转化为学生现实生活中“与人交流和表达自我”的一种内在需求,让学生真切体验到“习作有用”,因此,作文教学应走生活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中年级是小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是从“写话”到“习作”的一个跨越。能否顺利完成这个跨越,首要的任务是要通过各种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他们自发地喜欢习作。  相似文献   

19.
陈秋敏 《广西教育》2008,(25):37-38
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意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悟到一定的习作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归纳、总结得“热热闹闹”,但是学生下笔时却依然“涛声依旧”,对所学习作方法不能灵活地“为我所用”,学生习作水平提高不大。  相似文献   

20.
二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练习的起始年级。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习作”,写的比重明显加大,不仅写的内容宽泛了,而且写的次数也增多了。如何在习作之初,为学生的习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