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7 毫秒
1.
自从《人民教育》2002年第4期刊出《点击校园“水货”》文章披露教学中的教案问题,一石击起千层浪,它引发了广泛参与的有关教案问题的大讨论。很多讨论文章指出,目前教师写教案抄教参、抄教案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有的是上完课后补,教案多是在书写、字数等形式上下功夫,应付学校  相似文献   

2.
《人民教育》2002年第4期刊登的《点击校园“水货”》一文,读后引起我的一些思考。我是一位普通的农村中学教师,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我对诸如“抄教案”、“买论文”、“假扫盲”、“教室变脸”之类的事可谓屡见不鲜。令人惊奇的是,那位作者家居湖南,而笔者久住山东,南北相距数千里,然而,校园里的虚假现象却是如此惊人的相似,这不能不令人深思。毋庸置疑,抄袭教案绝不是教师可取的行为。但仅从这一点上就断定其“教而不研”、“教而不改”未免失之偏颇。据我所知,出于懒惰而抄袭教案的老师绝对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是认为…  相似文献   

3.
写教案,是备课的重要环节,是备课结果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人们一致认为上好课的前提首先是写好教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它被严重地扭曲,在一定程度上耗费了教师的时间与精力,降低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因而目前就有了废除书写教案、提倡课本教案、给教师“减负”的呼喊。(见《宁夏教育》2000年第9期《课本教案应该提倡》)给教师“减负”,这的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写教案究竟是该继续还是该废弃,是否应作为教师“减负”的一个包袱给甩出去?我觉得对这个问题一定要慎重对待,绝不可走极端。大家都知道,要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备课,备…  相似文献   

4.
看了《广东教育·综合版》第2期刊登的《无备课上课,不必谈之色变》一文,感触颇多。我认为作者的观点值得商酌。其一,备课就是“写教案”文章认为:当前教师备课不是留着上课用,而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备课不直接决定教学效果,无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等等。很显然作者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这一看法是有误的。事实上,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个环节和一种表现形式真正意义上的备课除了备教材外还包括课前的其他活动,如了解学生、搜集资料、设计教学思路以及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新课程强调“以生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备课不是为…  相似文献   

5.
看了《广东教育·综合版》第2期刊登的《无备课上课,不必谈之色变》一文,感触颇多。我认为作者的观点值得商酌。其一,备课就是“写教案”。文章认为:当前教师备课不是留着上课用,而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备课不直接决定教学效果,无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等等。很显然,作者把  相似文献   

6.
品读了江西上高县逸夫小学晏梅兰老师《改革备课方式——走进“0教案”》一文(编者:本刊语文版2004年第1期),感触颇深。晏老师提出:“‘0教案’不是‘0备课’,而是为了使教师能把写教案、抄教案的时间腾出来备课。”确切地说,写教案本身就是备课的内容之一,改革的焦点是把教师因无奈而抄袭现成教案的时间腾出来用在“备真课”上。晏老师观点鲜明,就是主张真备课、备真课,反对假备课、备假课,使备课切实发挥为教学服务的作用,我很赞成这种务实的做法。细细品味上高逸夫小学备课管理的“五项措施”,令我钦佩的主要是集体备课和备课指导。集体…  相似文献   

7.
张梅、张李顺在《教案检查该“叫停”》(《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9期)一文中认为,现行教案检查的功能发生了错位,因此需要“叫停”,并指出:“至于教案如何写,教学过程如何设计,则属于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范畴,校长不应该干涉太多。”我认为这个观点太偏激,只看到教案检查的问题,没有看到教案检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欧录强在《教案检查不能“叫停”》(《中小学管理》2006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写好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我们坚持了多年的优良传统,因此,教案检查不能“叫停”。笔者以为,这一说法值得商榷。确切地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写教案并不能等同于备课。  相似文献   

9.
一篇“‘0教案’的实践与思考”(《人民教育》2003年笫9期)再次荡起我心中的涟漪,并鼓足勇气,一吐为快,与同行们磋商。笔者查过教案,教案也被查过,无论是“查”,还是“被查”,心中总有疑云和困惑,查什么?怎样查?幸览—份“B级”教案,引发了深思。为方便起见,现全文摘录如下:求平均数(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第36页)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教,正确算出简单平均数;2.培养估算能力和习惯;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教学过程:1.操作:“准备题”,移动铅笔,使每个笔筒里的支数同样多。2.操作:使每个杯子里的水高度相同(各学习小…  相似文献   

10.
关于课改,有三篇论述让笔者久久品味:一是《人民教育》2003年年终特稿《新课程理念的突围与反突围——和教师一起反思(》作者:余慧娟);二是《人民教育》2005年年终特稿《课程改革的路必须走下去——2005年的叩问与沉思》(作者:余慧娟);三是《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第9期刊发的《  相似文献   

11.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学参考书》认为《采蒲台的苇》是写“采蒲台的劳动人民依靠苇生活,依靠苇打击敌人的故事”,近年出版的各种教参、教案大都照抄此说。哈尔滨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案设计》还特意设计“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采蒲台的人民依靠苇打击敌人的”这类导读思考题。这些,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困惑。我们认真研读课文,不难看出,文章只写采蒲台人民掩护干部的两件事:一是妇女们把干部的枪藏在孩子的裤裆里,掩护了干部;一是一个男人为了掩护干部壮烈牺牲。除此之外,再无别的“故事”。不知教参的编者从何处看出文章写采蒲台的劳动人民“打击敌人”,而且还是“依靠苇”“打击敌人”的? 至于说“采蒲台的劳动人民依靠苇生活”,不过是文中所写“我”看到的“村里一垛垛打下来的苇,  相似文献   

12.
最近,读了《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9期张梅、张李顺的《教案检查该“叫停”》一文(以下简称张文),觉得“叫停”教案检查的理由并不充分。张文的理由之一是,目前教案检查的诊断功能弱化,评价功能凸显,而且评价多以教案书写工整、规范等表面化和形式化的东西为标准。我认为,这是教案检查工作不到位的结果,不能作为“叫停”教案检查的理由。因为工作不到位而舍弃工作本身,不是因噎废食吗?  相似文献   

13.
获得本刊2002年第9期“同题作文擂台赛”栏目“小擂主”称号的,是《蓝天下的课堂》的作者陈旻同学。陈旻的习作通过写一场球赛,自然而然地引出一番对人生的思考,意味深长。陈旻将得到本刊提供的烫金获奖证书、奖金以及由湖北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14.
读了2009年第24期《人民教育》中李帆写的《为了个体生命的提升——写于2009年中国教育站在现代化的门槛上》一文,我受到的启示颇深。教育要实现现代化,不只是数量增加,规模扩张,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有位小学教师保出呼吁:教案的编写要改进。他说,长期以来,教案编写有个固定模式。教小学语文第九册,共需一百四十四课时,若每课时编写教案五百字左右,全学期要写七万二千多字。写七万二千字,花的时间大约是授课时数的两倍。他建议改进一下,把这些时间多用到研究学生、比较教法上去,会更有益。我觉得他的呼吁很有见解。最近,我读过一本优秀教师著的《语文教案选》。书里收了  相似文献   

16.
我不写教案!     
前言:在写下这个题目之后,有人很诚恳地给我提出了建议:“选材尚可,只是这个题目太霸气,改成《我能不能不写教案》或者《备课改革初探》可能更能让别人接受。”见我无动于衷,又退而求其次地说:“要不,把感叹号去掉?”这个道理我也不是没有想过,但对于教案该不该写下去这个问题,难道非得写了一辈子教案的人才有发言权吗?不尽然。有一则外国笑话说,一个被退稿的作者闯进编辑部,怒气冲冲地责问:“你们根本就没把我的文章看完,怎么知道它不好?”老编辑笑道:“一个鸡蛋,如果你吃第一口时已经知道它是臭的,你还有必要把它吃完吗?”在我看来,教案对…  相似文献   

17.
1977:路1978: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1979:根据何为小说《第二次考试》改写《陈伊玲的故事》——恢复高考后前三年,高考作文的政治气息依然特别浓厚。1980:根据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写读后感1981:根据《毁树容易种树难》写读后感  相似文献   

18.
一位做过教师的朋友回忆自己从教的经历时,曾经“心有余悸”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最害怕写教案了!朋友当初属于那种“教而优”型的教师,他说的害怕写教案,绝不意味着不愿意备课。还是来看看我们的教师是如何写教案的吧!现在我们许多教研部门和领导都很强调备课,一些市、县搞的“教学五认真”、“质量在课堂”等主题活动无不把备课置于首要位置。但强调的往往是刻板的模式备课,写出详尽的“规范”的教案。比如语文每一课教完都要写课后小结,每一课时都要有板书设计,大小测试都要做卷面分析,都要写讲评教案,每一次教案都要写满两页纸……这就好…  相似文献   

19.
相关链接: 1.欣心:《让青春健康教育走进课堂》,《北京教育》2002丰第6期 摘要: 教育者若想“堵”住性的源头,非但不可能,还会带来对青少年身心的伤害和破坏,问题的关键在于适时、适度、适当的教育和引导。 北京市青少年性健康项目负责人陈静秋认为,根据目前我国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水平,在初中生当中应当普及身体发育和性心理的知识。在高中阶段应把处理异性关系的知识告诉学生,这其中重点之一应该是有关“性交”的知识——这当然不是去诱导性行为的发生,而是教育者有责任告诉学生必要的常识,使他们能明晰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学会珍爱自己,敬重人类的生命活动,做到“知情选择”,理性慎重地处理性的问题。 2.曾宏燕:《爱情教育:一块不该忽略的教育领地》,《人民教育》2002早第4期 摘要: 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越来越趋向教育的本质,而爱情作为人的内心世界的一种圣洁的情感,是不能被排除在“人的发展”这一教育话题之外的。 3.韩红:《开展互动式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北京教育》2003丰第1—2期 4.纪秀敏:《帮助学生安全度过青春期》,《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年第2期 5.姬慧:《从异性交往看青春期友谊》,《江苏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相似文献   

20.
2002年第20期《湖南教育》刊发了《“高质量,平民化”的教育追求——记益阳民办高平中学校长周桂林》,报道了周桂林在益阳市赫山区高坪村创办的以“高质量,平民化”为理念的高平中学的感人事迹。2003年第4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了这篇人物通讯。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文选德读过该文后给当时的省教育厅厅长蒋作斌写了一封信,信中对周桂林校长给予了高度赞赏:“一个花甲老人,能如此执著办学,解决偏僻农村孩子入学难的问题,实在不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