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兴起于二战后的公众理解科学(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PUS)在现时代的突出涵义为:帮助公众理解科学知识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同时,促进公众与科学的沟通交流与平等对话,推动公众参与科学决策。公众理解研究(Public Understanding of Research/PUR)作为新路径的尝试,试图就当前处于进展中的科学研究进行传播,对于公众与科学在研究过程中的交流互动,实现公众参与科学的研究方向与相关政策决策,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美国"公众理解科学"活动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发俊  史玉民  徐飞 《中国科技论坛》2007,281(2):105-110,144
本文从公众理解科学的内涵演变、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等方面对20世纪美国“公众理解科学”运动进行了分析与评述。美国的公众理解科学运动对我国当前科普理论研究与公众科技素质分析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众理解科学的宗旨是让公众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增加公众对科学的了解和信任,促进国家的竞争力和繁荣。但在发展历程中,公众理解科学运动中出现了很多与其宗旨相矛盾的地方。对这些矛盾进行了总结,并对矛盾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公众理解科学”运动的内涵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民主进程的推进,西方"公众理解科学"运动的内涵与形式在20多年经历着不断的演变,从以科学共同体为主体的公众理解科学发展到科学共同体、政府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科学理解公众.本文通过回顾、总结"公众理解科学"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历程,分析和研究了科学与社会、公众的关系的演变过程以及变化的原因、解决方案,并提出了其对我国科技政策领域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公众科学”的概念逐渐受到学界关注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但目前学界对于“公众科学”的内涵仍没有共识。为此本文追溯了实践进路和政治进路两种不同内涵的公众科学的源起、内容与影响,并对两种公众科学的形成背景、理论预设、政策影响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系统比较;同时阐述了已有研究对于融合两种公众科学进路的尝试。最后,文章提出公众科学是一种以公众为主体的新知识生产方式,并结合国内公众科学情况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公众科学项目展示中,研究者需要对项目预算进行详细说明,包括总体融资金额、预算条目、预算描述等。为了深入分析预算对公众科学参与意愿的影响,采用来自知名公众科学平台Experiment上的850个公众科学项目及其3,356条预算数据,本文进行了三项研究:(1)预算金额设置;(2)预算条目设置;(3)预算的文本描述。使用数据挖掘、文本挖掘和计量方法,对公众科学项目的预算及对公众参与意愿的影响进行分析。实证研究表明,预算金额对公众参与意愿具有正面影响;预算条目越丰富,越能吸引更多公众参与项目。详细的预算文本描述扩大了公众科学参与者规模以及融得的资金量,但是这种效用呈现倒U型影响。而预算文本的易读性显著提升了公众参与公众科学项目的意愿。主观性描述(相对客观性描述)降低了项目的吸引力,并具有倒U型影响。相对预测性描述,在预算中采用事实性描述能够显著提升项目的吸引力。本文展示了公众科学项目预算的影响,为公众科学项目的研究者设置和撰写有吸引力的项目预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丹麦公众参与科学事务模式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丹麦技术委员会许多具有创造性的公众参与科学事务模式受到世界范围的重视。在科学技术发展和公众关系越来越密切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这些模式有清楚的认识,并且借鉴经验,发展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公众参与科学事务模式。  相似文献   

8.
刘玉涛  卫莉 《科技风》2014,(6):277-278
公众对科学应该持有一种理性信任的态度,全面理解科学是公众理性信任的前提,规范的同行评议与公众参与制度是构建公众对科学理性信任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9.
了解公众关于科学到底想知道些什么,对于推动科学教育改革以及促进公众和科学共同体的相互理解,都非常重要且有价值。本研究以一项有代表性的科普文化活动——上海科普大讲坛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互动交流环节中的观众提问,以了解公众对科学的兴趣。结果发现,公众对科学的兴趣、与科学家对话的愿望,更多的是出于对科学本身的兴趣;公众想从科学家那里获取的知识,以信息型知识为主,同时解释型和验证型也占到了相当高的比重;公众问题的来源包括不确定知识、讲座内容、学科知识和现实生活等多个方面;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观众所提问题的目的、性质与来源存在差异等等。最后,对科学教育与科普活动提出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公众科学素养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是我国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科学史独特的研究视角决定了它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中可以发挥其它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科学史教育,有助于公众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方法及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可以有效促进落后地区发展,同时提升弱势群体的福利水平和社会地位。本文在总结、对比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分歧中明确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涵义;以"均等化"为侧重点阐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容;并借助经济学理论模型分析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约束条件及其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社会,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已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因此,本文以英国的《公众理解科学》考试及相应课程为例,分析英国将公众理解科学引入正规教育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为科学教育的改革以及正规教育之外的公众理解科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浩 《情报探索》2007,(1):78-79
文章创造性地提出公共图书馆“有限产业化”的概念,论述了公共图书馆在无偿做好社会公益事业的基础上,走“有限产业化”之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并提出了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五位一体"的网络舆论监控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对网络舆论监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文化环境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对网络舆论监控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网络舆论监控体系的框架模型,然后对模型中五大子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策略进行了相应的论述;随后从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处置流程出发,以案例的形式对模型的互动协作式运作机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总结提出了文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前提下,强调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与文化性相结合。在公共图书馆第三空间定位的基础之上,提出建设公共图书馆的"宅文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现代互联网+教育的思维和线下交互式的快捷便利性,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创建了班级公众号加强学生、家长、老师三者之间可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互动。这是一种全新的学生团队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资讯视频具有实时性、直观性、生动性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将资讯视频教学应用在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课程中,一方面可以直接展现学生关注的现实生活中的公共关系案例;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有助于活跃课堂讨论气氛,提高教学互动效果。本文分析了资讯视频教学的含义及特点,实例分析了资讯视频在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了资讯视频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在公安情报实践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公安情报的研究范式发展转变进行研究。大数据为公安情报工作提供了更为广泛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公安情报的研究经历从事实范式到分析范式再到大数据范式的转变,转变具体表现为情报研究领域拓展、情报研究内容多元化以及情报技术革新等方面。借助大数据范式可以推动公安情报研究的发展和变革,使情报工作由量变成为质变,形成新的情报洞察和情报认识,从而引领警务工作走向更加高效和智慧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朱海峰 《科教文汇》2013,(30):188-189
文章介绍了新版《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对图书馆社会教育活动的指向,指出目前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活动存在的诸多不足,进而提出了增强图书馆社会教育活动实效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张欢 《科教文汇》2014,(27):118-119
“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中包含的自主选择课程内容、授课教师、上课时间于2002年被正式提出,是教育部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提出的新要求。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公共体育课实施“三自主”教学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实施“三自主”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建议,以供其他高校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