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雪  马跃 《百科知识》2023,(9):54-55
<正>罗夏墨迹测验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种投射测验,具有系统剖析学生深层心理困扰、人格问题、为学生预留足够的自由反应空间、规避来访者心理防御机制等优势。将罗夏墨迹测验以图片为测验内容,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中,可以降低学生的紧张、防御及阻抗等系列不良现象,有助于咨询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咨询关系,有助于对被测验者的心理问题形成系统性的、全面的评估,充分反馈被测验者多个维度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宗尽炎 《科教文汇》2011,(31):169-171
本研究采用自我管理策略对一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目的是为了提高其反馈行为的多样性,提高社会适应性行为,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研究结论:(1)正确的行为反馈能力得到提高,社会互动技能得到强化;(2)在外部监督和自我监督阶段,自觉遵守日常活动安排的能力增强;(3)在自我强化阶段,适应不同社区情境的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陈竞秀 《科教文汇》2008,(20):286-287
对攻击行为的认知信念调节和制约着儿童对攻击行为的理解,并导致不同的行为反应方式。本研究随机选取92名一年级小学生被试,采用访谈法探查其关于攻击行为的特质理解信念及规范信念,进而探讨这些信念与其社会行为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儿童更倾向于对攻击性特质持积极的渐变论和后天环境论;时间稳定性信念与亲社会行为显著负相关,相对于认为攻击性特质可以改变的儿童,对攻击性特质持不可变论的儿童其实际的亲社会行为更少;规范信念与攻击行为显著正相关,对攻击行为接纳度越高的儿童其实际的攻击行为也越多。  相似文献   

4.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一种负面的、不健康的行为,是不利于儿童未来的发展,但又是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身上都有体现的一种行为。导致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有很多,可以说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寻找方法来矫正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可就业性的测量及其与求职行为和求职绩效之间的关系。探索性因素分析(EFA)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结果表明大学生可就业性分为内外两个维度。层次回归分析(HRA)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外部可就业性有助于内部可就业性的培养,并藉此积极影响自我探索、环境探索和求职强度,内部可就业性是完全中介变量;学校承诺和就业抱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可就业性,并藉此积极影响求职绩效,可就业性完全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6.
浅述参与特奥运动对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的普遍性和严重性,直接制约着智障儿童的发展,对于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生活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智障儿童的常见问题行为有:攻击性行为、社交能力障碍,多动、违纪行为、意志薄弱、思维障碍、抑郁等类型,然后再论述了参与特奥运动对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攻击行为的认知信念调节和制约着儿童对攻击行为的理解,并导致不同的行为反应方式。本研究随机选取92名一年级小学生被试,采用访谈法探查其关于攻击行为的特质理解信念及规范信念,进而探讨这些信念与其社会行为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儿童更倾向于对攻击性特质持积极的渐变论和后天环境论;时间稳定性信念与亲社会行为显著负相关,相对于认为攻击性特质可以改变的儿童,对攻击性特质持不可变论的儿童其实际的亲社会行为更少;规范信念与攻击行为显著正相关,对攻击行为接纳度越高的儿童其实际的攻击行为也越多。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人际信任、自我和谐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对343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1)学校类型和自我和谐对心理幸福感有预测作用;(2)自我和谐与心理幸福感及其各维度显著相关;(3)心理幸福感在师范与非师范类大学生中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是针对偏差行为问题类型中的学习偏差行为进行研究。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是由于自身原因产生的,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也是产生问题的因素,探讨留守儿童学习偏差行为影响机制,促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认知,从而对自我进行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甘肃河西河东市县区域男女居民人际信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目的:以甘肃省为例,探讨不同区域居民的人际信任状态。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12个市域成人居民为调查对象,运用人际信任量表(TS)进行测量。结果:被调查者的各背景变量在人际信任的可预测性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但在性别与家庭来源这两个变量上存在交互作用(F=7.122,P〈0.01),男性农村居民在可预测性的平均得分上高于男性城市居民,女性城市居民在可预测性的平均得分上高于女性农村居民;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性别、家庭来源等变量上的可预测性、可依靠性和依赖性均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地区之间在可预测性、可依靠性和依赖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这种差异在各地区之间的表现各不相同。结论:区域文化变量是影响人际和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高校研究生应对方式、社交焦虑和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使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交焦虑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采用简单随机取样,对200名在校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研究生应对方式、自我和谐在年级、专业、来自于均无显著差异,社交焦虑总分得分研一显著高于研二,农村显著高于城镇;研究生在应对方式、社交焦虑和自我和谐各因素(除自我刻板性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社交焦虑对自我和谐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研究生的应对方式、社交焦虑对自我和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成为发展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关内容作一论述,简要的阐述了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诱因、攻击性的类型和形式以及所呈现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索性地构建了以心理契约为中介变量、以自我领导为调节变量的个人目标取向对员工前摄行为影响的概念模型,并以365名装备制造企业员工为样本,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学习目标取向和证明目标取向对员工前摄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回避目标取向对员工前摄行为具有负向影响;心理契约在个人目标取向和员工前摄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领导能够强化学习目标取向和证明目标取向对员工前摄行为的正向影响,削弱回避目标取向对员工前摄行为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并探索引发其行为问题的因素。方法:运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和自编问卷,对河池地区农村留守儿童467名和农村非留守儿童533名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外出父母交流频次、留守时间、朋友个数和学习成绩成为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结论:与农村非留守儿童相比,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德吕舍尔关于动物两性间如何谋求和平与安全的观点可概括为:攻击性是攻击行为的本能基础,动物维和保安的基本生物学原理是攻击性的抑制、转移与消弱。动物两性间维和保安的具体策略主要有送礼示好、以让求和、自我克制、扮幼惹怜、以亲抑暴(以亲和关系抑制攻击性)、替代转移(转移攻击目标或将攻击行为仪式化)及以暴制暴、保持距离等。抑制与转移攻击性是治标不治本的维和保安的应对性策略,消弱攻击性是治本控源的维和保安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从实践问题与理论发展的角度,指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动机;然后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研究变量进行界定,探讨变量间的假设关系;接下来,本文发展了研究所用的测量工具,并对测量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最后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教育程度、年龄、任职年限、职务级别等人口学变量与心理授权显著相关,这些人口学变量也与创新行为显著相关.中介效应研究结论表明,心理授权在主管支持与创新行为问起完全中介作用;心理授权在组织支持与创新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授权在同事支持与创新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领导者行为素质相对进步效度测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巍  冯英浚 《中国软科学》2004,(11):138-141
现代社会的领导测评已经成为核心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以往的绝对进步效度是通过现期指标与基期指标的比值来测算,本文结合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通过二次相对评价值与个体相对差异指数来测算相对进步效度,将有利于领导者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真实地反映领导者行为素质在群体中的有效进步情况。  相似文献   

18.
陈燕妮 《中国科技纵横》2009,(12):195-195,197
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最先接触到的环境,家庭关系、家庭长者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实现儿童社会化基本内容的有效途径。有效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儿童习得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和正确的角色意识、帮助儿童建立起和谐的友伴群体。因此,要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郝昶 《中国科技信息》2007,(16):114-114,116
所有的IPV6节点都必须能够处理路由报头也就是说、即使没有明确的规定,所有节点(包括主机)必须激活这项程序(在这里.除非明确规定,“路由报头”指的是“第0类路由报头”)。路由报头存在如下问题:(1)可以利用路由报头躲避基于目的地址的接入控制;(2)可以用于反射式DOS攻击:(5)能加大用ITRACE跟踪DOS攻击的难度。文章将对这些问题做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丁为 《科教文汇》2008,(5):39-40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个体对自已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是直接影响个体自我调控的关键变量。鉴于现在学校教育中出现的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不够,从而需要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本文从介绍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开始,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在学生学习中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