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蔡文姬作为建安文坛上一位极具魅力的诗人,她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她的五言《悲愤诗》书写了家国之悲和身世之感,体现了蔡文姬独特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2.
蔡文姬 蔡琰,即蔡文姬,东汉蔡邕(yong)之女,写有《胡笳十八拍》。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有一双儿女。她在塞外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节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  相似文献   

3.
舒雨 《中文自修》2010,(1):39-41
千年之后,人们称道的是蔡文姬的博学和文才,传诵的是蔡文姬“文姬归汉”的故事。然而,很少有人仔细去想,那动人的词句后她所经历的人生,更少有人去想,“文姬归汉”在她心里形成的复杂的情感漩涡。  相似文献   

4.
作为“五四”短篇小说的重镇,废名的小说有其独到的美学追求。不同视野下的《桃园》呈现出废名小说的多元内蕴。在对小说生命无奈的凄凉和时美好生活的渴望的双重解读中,我们能领悟到小说中的现代意义和独特美学。  相似文献   

5.
一、双重角色/一重角色 《西厢记》中,红娘承担着侍奉与监视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6.
托尼.莫里森对身体政治有着敏锐的认识。她非常擅长把身体概念与政治主题结合起来,尤其擅长刻画女性人物的身体感受,并以此来反映她的政治意图。在《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有着被白人价值观内化的身体诉求;在《宠儿》中,塞思和母亲等人进行着无奈的身体挑战;在《秀拉》中,秀拉开展着积极的身体抗争。这些都体现了莫里森对身体政治,尤其是对女性身体政治的关注和审视。  相似文献   

7.
《祝福》表层是写祥林嫂半生的悲惨命运,深层则含蕴着作者的内心苦闷.作者的苦闷来自"兄弟失和"的创痛和在家庭生活中无奈地面对朱安的心理困境.〈祝福〉的创作过程,就是作者艺术地化解其内心苦闷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蔡文姬》与《武则天》是郭沫若解放后创作的两部历史剧,对其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思考,也许比单纯欣赏剧作本身更有意义。其中蕴含了作者的世纪梦想与对妇女解放命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生命作为一个过程,有始必有终,这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规律.由生活推及文学,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文学中所关注的一个命题就是生存与死亡.在19世纪那个缔造悲剧的时代,人的生存是无奈的,正是这种无奈使无数的人陷入到无法逃离的困境中.包法利夫人与安娜·卡列尼娜虽在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地位和身份,但都在生存困境的无奈与努力冲破世俗的限制、追求真诚自由的爱情的过程中,逃脱不了死亡的悲剧命运.她们各自以其自身不同的死亡方式构成了生命多元的终结形式,也以自身的毁灭向男权社会挑战,发出作为觉醒后的女性的呐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蔡文姬》、《茶馆》、《关汉卿》为中心,对郭沫若、老舍、田汉三作家五十年代的历史剧创作进行比较,指出,由于生活经历、知识结构、艺术修养等等不同,三作家在坚持历史剧创作的“两个真实”原则、人物形象塑造和作品艺术风格等方面也有所不同,他们为历史剧创作提供了不同的范例。  相似文献   

11.
菲奥娜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中克里利家族的第一代女性.她对于美好的爱情有着热烈的向往,也不顾世俗的观念而进行了大胆的抗争,但是在当时残酷、无情的男权制社会制度下,无奈地度过了悲剧的一生.  相似文献   

12.
谢惠连《雪赋》盖作于彭城,假托历史人物的对话结构全篇,铺陈描写。透露出世族子弟对家族衰落的哀伤与无奈。《憨衰草赋》为沈约在东阳太守任上所作,融咏物与抒情为一体,后半部分都是整齐的五言句,而且隔旬押韵.中间换韵。兼有诗歌和赋的双重特征。实为南朝诗赋互渗的代表作。庾信《灯赋》带有一定的宫体的特色,全篇骈四俪六。具有明显的诗赋互渗的特点。《竹杖赋》是庾信在北周时期的作品。题目似咏物赋。其实是咏怀.此赋的主旨,大概就是求官。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白人主流社会背景下,少数族裔女性作家承担着既要反对性别歧视又要反对种族歧视的双重责任.二十世纪中期以后的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紫色>和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灶神之妻>正是讲述了两位女主人公在双重压迫下由沉默到觉醒的过程,揭示了作品主题所反映的妇女主义思想的内涵和少数裔妇女寻求解放与平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莫里森的小说《恩惠》主要介绍北美殖民地初期不同种族的女性所经历的惨痛回忆,本文主要以女性为主要出发点,解读文章中有关女性的无奈和被奴役的母爱。文章主要介绍女性身份的丧失,以及女性需要承受的双重压力和将要面临的生活,最终引出恩惠的主体,恩惠的对待周边的人,也将得到自我受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暴力的描写,欧茨揭露了美国女性的生存状态,透析了隐藏于暴力之下的女性的悲哀与无奈。以男性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带给女性的是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这些在暴力中成长的女人在无形中变成了同样不择手段的施暴者。论文从语言、身体和精神等三个方面揭示了欧茨的作品《他们》中的女性暴力,分析了其社会根源,也展现了女性自身的悲哀。  相似文献   

16.
魏玲 《学语文》2004,(9):35-36
秋风,戴着夜的面纱,吹过落叶飘尽的树林,吹过哗哗作响的竹林,吹送着秋虫的唧唧鸣叫,也吹进他郁悒无奈、悲痛欲绝的心。  相似文献   

17.
《归去来兮辞》堪称陶渊明的人生分水岭,写下此文后陶渊明彻底离开官场,归隐田园。陶渊明在文中向世人宣告了自己归隐田园的坚定信念,向往着归隐后的惬意与欢愉。这决绝、欢愉背后又隐藏着陶渊明理想破灭后的失意与无奈,朴素清新的文字蕴藏着复杂幽微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8.
沈约在编撰《宋书》时,把陶渊明归入《隐逸传》。可是若把陶渊明和《论语》中的“晨门”、“接舆”、“长沮”、“桀溺”等隐士相比,他的隐逸就不再显得纯粹,而是包蕴着一丝孤愤和无奈。这一点,只要读过他的《感士不遇赋》,就能体会得到。  相似文献   

19.
<青木川>是叶广苓的长篇新作.主人公们的人生际遇都存在着"错位"的悖谬与尴尬.魏富堂在解放前夕放下屠刀、接受改编,"镇反"中却被冤杀;冯明恋人惨死后在无爱的婚姻中痛苦一生,重回青木川寻找精神寄托又处处感到失落和不解;程立雪学识渊博、清秀淡雅却命运多桀,自绝尘寰.动荡不稳的时代.每个人把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大为减弱,生的无奈、死的尴尬便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20.
夜风中,轻轻地翻开日记本,总想写下些什么,偏偏又写不出来.面对许多遗落了的日子,总是一副无奈的心态,总想解脱却无法解脱,没由来的困惑,终究悄悄地涨满了孤独的心房. 记忆是空白的,回忆也显得苍白无力,怀揣着湿漉漉的心情,在灯下独白.于是,那便成了内心深处一道花季印痕,浅浅的,却总是隐隐作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