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感性和理性不应被视为认识过程中独立的两个阶段,而是认识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们认识过程中以纯粹感性因素出现的客观状态是不存在的,以净化的理性因素出现的客观状态是没有的。人的认识不是沿着直线前进的,它充满着复杂矛盾的曲折运动。任何死板、僵化和片面性都会把认识引向唯心主义泥坑。主观思维和客观世界都服从于同样的规律,二者的一致要以客观世界的规律被正确认识为前提.使自然、社会领域的辩证法成为概念的辩证法,即使客观的辩证法成为主观的辩证法。人的认识一定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超越经验水平达到理论水平,从而使经验水平的东西得到论证和说明。经验水平向理论水平提高的行程,完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是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规律的具体作用,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通过这些规律的永恒运动。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接近于客观世界.这就是人类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教学中的认识过程同人类的一般认识过程的异同是:在人类认识的长河中,人们是沿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的,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进入了高一级程度,不断地向未知的领域探索、寻求和发现新的真理。这就是人类的一般认识过程,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人们要在实践在认识的道路去认识客观世界,是因为人的认识源泉是实践,离开了实践,人们就不能对客观世界有任何认识。人要在实践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从理  相似文献   

3.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在人类认识史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又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一、认识的反复性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认识的反复性或再认识的原理告诉我们,客观物质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系统是有结构和层次的,各种事物及其运动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而我们对客观  相似文献   

4.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的完善、升华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客观规律。每一个新理论的问世,都来源于实践中新问题的发现。譬如,日本的“心灵教育”、美国的“生计教育”以及我国目前推广的“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都是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的。但这些新理沦只不过强调了教育的某些方面,并没能真正把握教育的本质。毛主席讲过,“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83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发表已经一周年了。一年来的事实证明了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科学理论。经过毛主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第一是认识依赖于社会实践,认识是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第二是认识依赖于人民群众,认识是从群众中来再回到群众中去。这两个特点又可以统一成为认识是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来再回到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去。这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保证了领导政党和领导者的思想符合于客观  相似文献   

6.
胡敏中 《教学与研究》2004,23(10):91-94
理论认识和应用认识是人类认识的两个不同领域和不同向度,理论认识是指探索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并试图建立某种理论学说的认识活动;应用认识是指探索客观事物在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的作用机理和作用程序,并试图建立某种实践观念和实践模型的认识活动。理论认识和应用认识的认识动因、认识过程、认识成果、认识价值及思维方式等都是不尽相同的,但它们又都服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认识的一般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是一下子完成的,它总是表现为一个过程,“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①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既要对客体的自然属性及其规律进行认识,又要对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认识。前者称为认知过程,后者称为评论过程。认知和评价都是人类认识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传统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不能包括评价。因为认识要掌握的是评价的客观内容,越是远离主体的需要和目的,反映的内容才越真…  相似文献   

8.
从落实“素养为本”教育、提高对化学学科理解的需要出发,按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对化学概念和理论由提出到发展再到完善的历程进行探索和梳理,得出三条发展线索,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揭示概念和理论的本质特征、形成规律、发展脉络,同时对三条发展线索所取得的成果在中学化学中的体现进行分析,提出教学建议。在梳理过程中凸显出:化学概念和理论同样都是人为了解释自然变化和解决生产、生活、科研实践中的化学问题而提出和建立的,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证伪或继续接受检验;是人的思维创造、文化建构,具有人为性和理论性;是人对客观世界和客观事物认识的结果,同时又是人认识客观世界和客观事物的工具。它们成功地帮助人从微观层面深刻地认识无机物、有机物乃至生命大分子,认识物质世界的高度统一性,并最终为揭开生命的奥秘乃至人工合成生命开山铺路。据此说明中学化学教育要有效落实“素养为本”教育,就必须尊重概念和理论的本质特征,尊重化学学科发展的规律,以“认识世界”为核心,对中学化学教育从认识到实践进行重构:教学中既要高度重视客观世界和客观事物,发挥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又要高度重视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体现概念、理论的工具性;并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认识论认为,实践产生认识,认识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客观世界是不断运动和发展的,因此人们的认识也要不断发展。生物科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理论只有密切联系实际才能不断地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才能实现理论的归宿。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以科学的实践观为理论基础,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关系问题。实践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实践过程就是其客观性和主体性由对立趋于统一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也是辩证统一的。在辩证统一关系中理解主体性和客观性,在辩证统一关系中运用主体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才能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也才能更好地认识主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相似文献   

11.
<正> 数学是从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在实践中广泛应用。要使学员比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一个数学概念或定理,也只有经过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再到实践这样反复的认识过程。商业战线职工教育的教学对象都是成年人,他们大多数是十年动乱中的高、初中毕业生。有文凭没有水平是其共同特点。有的甚至连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都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人的思维着的头脑从哲学上掌握世界的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马克思在这里说的“实践—精神”掌握世界的方式,是指从道德上掌握世界。弄清道德是“实践—精神”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道德的特点和作用,指导我们的道德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实践是全部人类活动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真知灼见。但是在实践基础上,人类掌握世界的各种方式是各有其特点的。例如,科学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借助于人脑的抽象思维来掌握世界。它通过真理和谬误的矛盾运动,向人们提供关于客观对象的知识,它的中心问题是向人们揭示“真理”,解决人的主观世界的反映同客观对象“像不像”的问题。从艺术上掌握世界,则主要是通过形象思维,用典型的艺术形象来反映和认识世界,它是在美和丑的对立面的运动中进行的,它的中心问题是塑造典型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系统结构这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发表了一些很有启发的看法。我认为现有哲学教科书,把认识论归结为一个认识过程的规律是不完整的。其理论系统的基本结构,应与辩证法理论系统结构一致,应由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实践与认识、思维的作用与认识过程的实现、真理与谬误等四个基本层次的规律所构成。人类认识史表明,人类认识活动是由多种元素的相互关系构成的动态结构,存在着多层次的矛盾运动规律。从认识论的产生来看,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认识的对象和内容,就不能有反映;没有反映者,也不会产生主观映象,也无所谓认识的出现。被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改造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特定部分,就是人们通称的认识客体。也就是说,认识客体并不  相似文献   

14.
一、哲学形象化教学的科学依据从哲学理论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识的发展道路是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毛选《实践论》)的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辩证联系。从科学思维的观点看,人的思维过程是从表象具体上升为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上升为思维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由许多的原理和概念组成,每个原理和概念都是对客观世界某方面本质的抽象概括,而每个原理的来源都是出自具体生动的客观世界。理解了这些关系,就可以明白哲学课教学既是一种理论思维理论学习,又可以辅之以形象思维和形象化手段,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在历史发展和逻辑关系上是有内在联系的。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教育中,要把握小学生情感发展的脉络,培养他们的情商,必须遵循情感活动的规律。1.情感与认识相互促进、相互干扰的规律认识指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从实践中来,还要再回到实践中去,用来能动地改造世界,同时也使认识本身得到体验和发展。学校的教学活动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教师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在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这是我党在经济方面继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之后又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突出贡献,而且在它孕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光芒。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反映了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认识是人所具有的特殊能力,它在人的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在人能动地改造外界对象的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对对象的能动反映,认识根源于实践,受实践水平的制约。同时,认识又反作用于实践,规定着人的活动本质,制约着人的活动发展。人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辩证运动过程。实践,认识,再  相似文献   

17.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的实践中不断认识和不断发展的,其间经历了提出、重新提出、挫折、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曲折过程;是在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8.
<正> 统计活动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活动。人们要改造世界首先要认识世界。客观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统计活动就是对客观实际作调查研究,占有大量材料,从量的方面探讨事物的联系,认识客观世界。 认识从实践始,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从统计工作的经验中总结出统计的理论和方法,形成统计学,统计学又反过来指导统计工作,提供统计方法。社会经济统计工作就是有组织地调查、整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现象数量方面的资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解放思想理论,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而且是我们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方法。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一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对于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正确解决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矛盾,冲破传统偏见和习惯势力的束缚,从实际出发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都是十分必要的。一、解放思想是我们解决主观与客观之间矛盾的法宝邓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①这就告诉我们,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而是要敢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学习、继承人类已知的知识,把人类在几千年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财富,把人类的认识转化为个体的认识,这种认识不是学生亲身从实践中获得的,主要是凭借于书本和教师的叙述获得的,故是一种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