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物权变动行为实为一种事实行为,若要将其定义为法律行为则必然要片面夸大、扭曲物权变动中意思表示的效力,并引起物权法定原则与法律行为制度根本性的冲突。物权变动行为也不具备在当事人之间创设权利义务关系的效力,就其本质而言不符合法律行为的核心精神。从理论上说,创设物权行为这么一个与“法律行为”有种属关系的概念,只能导致法律行为概念本身的混乱,并在法律行为规则(如意思表示推定规则)的适用上引起一系列的矛盾。因此,物权行为概念虽然眩惑了不少聪明人的眼睛,但却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行政事实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行政职权作出的,不以产生特定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政行为形式。《行政处罚法》尤其是《国家赔偿法》的颁布,使行政事实行为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因此讨论行政事实行为的基本特征、构成要件、法律救济等具有重要的法理意义。我国行政事实行为的法律救济对行政事实行为的救济途径应当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  相似文献   

3.
在私法领域,随着“大陆法系民法学中最辉煌的成就”——法律行为制度的创立,人们对事实行为,这一同样重要的法律事实的关注愈来愈少。因此,为了促进民法基本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有必要对事实行为的内涵、内在本质进行合理地界定,把侵权行为排除在事实行为之外。同时,应当通过意思表示等要素把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等进行严格地区分,加深人们对事实行为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税收法定主义是税法最重要的基本原则,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应当完全由税法加以规定.私法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无论其是否有纳税的本意,只要其行为或其经济结果符合课税要素,就必然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本文认为,税事实行为具有权利义务效果法定性、客观性、竞合性、客观上的设权性、是事实构成行为等特征.税事实行为虽然多为其他法律部门尤其是私法部门的行为,但是,该行为在私法上的效力状况一般不会对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影响.对于同一行为,私法上的评价和公法上的评价因公法与私法的价值目标不同而各异.  相似文献   

5.
将<民法通则>的民事行为在涵义上等同于传统民法学的法律行为,其混淆的原因是望文生"训",把法律行为中的"法律"一词解释为合法性,导致法律行为原有内涵的缺失."法律"一词正确的涵义是法律约束力.这一理解基于法律行为的特点:法律行为是具体法律行为的概括,是意思自治的体现,和法律规范联系与区别.基于二者的差别,法律行为是当事人之间的立法行为.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陆的法律行为制度则兼有前苏联与日本民法的特色.从前苏联继受来的是把法律行为限定为合法行为.法律行为是指目的在于设立、变更、消灭一定私法关系的,以意思表示为核心的行为;而不是指合法行为.然而,从法律事实的分类来看,法律行为属于合法行为.  相似文献   

7.
准行政行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准行政行为是相对于法律性行政行为而言的一个理论概念,即指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以观念表示的方式作出的间接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通常表现为通知、受理、确认、证明、咨询、鉴定、调查、检查等行为。由于准行政行为主体、行为方式以及法律效果的特殊性,决定其与法律性行政行为、假行政行为、行政事实行为不同,有其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表见代理成立下,相对人能否选择适用无权代理之规则,此争论一直有之。表见代理优先说和相对人自由选择说各执一词,须得对各自主要理由重新进行审视。在比较法视角下,我们应认清不同立法例下表见代理之本质,切忌盲从法效果之规定。从表见代理本质、意旨出发,我国表见代理法效果宜恰当解释为:"代理行为不因代理权欠缺而对本人不生效力",如此方能正确梳理表见代理与无权代理之适用关系,以保证法律体系协调和价值评价一致。  相似文献   

9.
基础法律行为与代理权授予行为的关系问题是代理立法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在授权行为伴随有基本法律关系的情况下,当基本法律关系不成立、无效或撤销时,授权行为是否受其牵连而同其命运,即代理权授予行为有因性或无因性问题。本文在对各种理论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从历史分析以及比较分析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在管理中作出的与相对人实体权利义务无关的不产生法律效果的或只涉及相对人程序方面权利义务的行为。它大致有执行性的行政事实行为、认知表示行为、行政协商行为等几种类型。我国对违法的行政事实行为主要规定了两种责任即刑事责任和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1.
《合同法》第44条以及相应的司法解释创造了“法定”未生效合同的概念。伴随着合同信赖系数的递增变化以及公益权衡下的行政裁量行为的介入。为“法定”未生效合同提供了正当性依据,通过作为对“法定”未生效合同先决条件的批准、登记行为的来源、性质、溯及力等问题的考察,来展现公法行为对“法定”未生效合同的影响。以此辰开后续对“法定”未生效合同解约救济和损害赔偿的全面考察。最终,在概念体系上形成对“法定”未生效合同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法律对建设工程监理法律地位的界定尚不够明确,学术界也一直存有争论,影响着建设工程监理职能的正常履行。主流观点有“中立第三方的观点”“代理人的观点”以及“折中的观点”。从实证法的角度出发,结合三种主流观点,通过对国际惯例、其他国家(地区)以及我国对建设工程监理法律地位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代理人的观点”比较合理,并最终将建设工程监理的法律地位界定为业主的代理人。  相似文献   

13.
我国虽然初步建立了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体系,但行政法规、规章之外的抽象性行政行为,其数量更多,对公民权利的影响更大,尚处于监督的盲区。一直以来,我国国家权力构建强调的是民主集中性,今后司法改革应充分考虑国家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在违法"红头文件"泛滥的今天,赋予检察机关对抽象行政行为,特别是行政法规和规章之外的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权已是现实使然。  相似文献   

14.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是公司实务运作中经常涉及的较为复杂问题。对这类问题如何利用章程进行规范,是公司法的重大理论问题。我国新《公司法》第76条第4款指出"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如何理解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的"另有规定",如何认定这种"另有规定"的法律效力?本文通过实务案例研究及基础理论探析,对有限责任公司对外股权转让时章程的规范效力进行探索,以期达到有利于我国公司制度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法定代理人的侵权责任,与其他特殊侵权责任相比,有着许多更为独特之处。例如,该种特殊侵权责任的性质、它所适用的归责原则等等。但这种民法理论上的独特性,并没有能够反映在我国的现行立法中。相反,《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之规定,不仅有悖于上述的民法理论,而且立法技术粗糙不堪,给司法适用带来极大的困难。追溯法定代理人侵权责任制度的发展史,参照大陆法系各国的立法例,对法定代理人侵权责任作深入的探讨,可以发现,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三条之规定,无论在实质内容上,还是在逻辑形式上都有值得商榷之处,需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在大陆法系民法中,物权和债权是传统财产权的重要支柱,二者的关系是当下民法学者关注的重点。在现存的民法理论中,物权行为理论科学性阐释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该理论以物权和债权的区分为基础,以处分行为和负担行为的区分为核心,以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和无因性为内容,正确地剖析了交易的法律本质。我国很多学者认为我国不存在物权行为理论,但是在《合同法》、《物权法》中又存在着物权行为理论的内容。因此,物权行为理论作为财产法理论构建的规律,其内在的科学性规定了民法必须接受。"物债二分"是生活的逻辑。  相似文献   

17.
秦国是在商鞅变法后,才实现国富兵强的。对于推进这一变革的中坚力量“秦律”,却被后人用简单的“严苛”两个宇笼统概括。但随着对秦出土文献中所记载法律条文的仔细认识,学者们发现秦法并非“严苛”二字所能涵盖的,泰统治者在依靠法律手段的同时。已认识到道德在保障社会安定方面的作用,并开始尝试利用法律手段把这种作用予以合理推进。  相似文献   

18.
法律文化是人类几千年来社会实践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历史沉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西传统法律文化差异的研究是正确认识、理解中国和西方法律文化的前提,也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和法制建设提供了借鉴空间,有着巨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将以两位标志性的思想家为切入点,研究中西方在法律文化方面的差异。具体从五戒十善与礼治德治、“慈悲”与“仁爱”、和谐与无讼三个方面探讨孔子与释迦牟尼法律思想的相同和差异。  相似文献   

19.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八条对"社会稳定"这一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引入,在弥补因具体规则导致的缺位的同时,又成为公民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拦路虎"。为了充分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实现,有必要引入"公开推定"和"可分割性"原则,并由法院采取重新审理的标准对这一不确定法律概念进行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是特殊时代下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政治产物,创制之初就与法律逻辑没有多大关系,造成目前农村土地集体所权制度运行中的诸多问题。当前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改革是重新调整农村土地利益分配的诱致性与强制性并重的制度变迁过程,法律改革的核心在于在集体所有权的框架下理清农民集体的法律内涵、通过对征地制度和农村建设使用权制度进行调整以实现集体所有权在经济利益、平衡集体所有权与集体成员土地使用权的关系及完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