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去年4月初,校领导把一节市级习作教学研讨课的任务交给了我。我诚惶诚恐地接下这个任务,开始了紧张而又充实的磨课之旅。  相似文献   

2.
当我拿到《品德与生活》第二册时,《走进聪明屋》这一课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清晰的思路呈现在我脑海里,对!可把本课设计成做客名人廊、想像屋、创造厅三部分,把本课的知识点融于三个活动之中,再配上我拿手的FLASH课件,定可精彩无比。评优课就上这课,拍案敲定后,我颇为自己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沾沾自喜。在一番忙碌之后,教案、课件相继完工了。  相似文献   

3.
今天的语课要学习的是《峨眉道上》。依照惯例,先做猜词游戏。由于有实习老师在,学生们都想好好表现一下自己,不仅把上节课学习的新词全说到了,而且把一些常用短语也加了进来。从孩子们的兴奋程度,我知道这节课肯定又有戏了。我立马进入了“一级战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4.
最近.在一次语公开课上,我正在教聋校语教材第四册第十六课看图学句:“一阵风把讲桌上的一叠作业本吹落在地上,宋彩珠连忙把作业本拾起来,整理好。”为了让聋童能正确地理解“连忙”这个副词,课前我根据句子的内容用多媒体软件设计了一个课件,旨在通过形象的画面将静态课动态化。可当我打开软件,正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改中许多新名词泛滥,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了,把明白的事情说糊涂了;而且,过分强调理论的引用。例如,我们学校进行说课大赛。评分标准有一条:要有理论支撑。我是评委,我就注意听选手们的理论,他们用的比较多的是“建构主义理论”,我看了书,看了很多遍,也许是我太笨,我就不明白,到现在也说不出来。曾经有一个实习生来找我,说是要应聘,要说课,我看材料,竟然也有“建构主义”,我问:“什么是建构主义?”她说不知道,但是现在说课都在用!这样搞下去,实在是教育的悲哀!  相似文献   

6.
作为学生,得到一次表扬,他可能会一生一世记住;而受批评十次,他可能仍旧是屡教不改。去年秋季,学校安排我接手一个无人愿教的问题多多的差班。我没有像人们所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那样“烧”学生,只是在黑板的一角设置了一个表扬台,便开始讲我的课了。不是我夸口,我讲的语文课是大家公认比较生动有趣的,但是,专心听课者少,讲闲话者多。我一点也不发作,装作没看见一样。等下了课,我便把上课时专心听讲的几个学生的姓名写上了表扬台。第二节课,专心听讲的学生剧增。课后,我又把认真听课,还动脑思考大胆发言的学生姓名写上表…  相似文献   

7.
李镇西老师的课就是有这么一种魔力,把学生深深吸引住,把“读”他的课的人也深深吸引住。现在我要分析的是,李镇西的课里面有一种什么东西把人吸引住了呢?我们当然可以说是李镇西那诗人般的激情,也可以说是他平等待人(学生)的民主教学作风,以及他那随心所欲、出神入化的课堂驾驭艺术。(我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一节思品课留给我的遗憾桂平市桂平镇中心小学梁欢不久前,在贵港市召开的一次教学研讨会上,我上了一节“思想品德”研究课。从接到上课任务的那一天起,我就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课前准备中。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一面和学校领导、课题组的全体老师一起集体备课,一...  相似文献   

9.
有些“变味”的课堂:我喜欢听课,尤其喜欢听真实的随堂课,因为《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实就是要靠一线老师一节一节真实的课堂来达成。可是,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往往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无视《课标》。2,生硬地“套”《课标》。3,“歪曲”《课标》。课堂与课标成了两张皮。在与上课老师的课后交流中我发现:上课老师对《语文课程标准》还是“知道”的,有的老师说起《课标》来还头头是道,甚是内行。我把这些现象称为“眼高手低”,把这样的《课标》称为“纸面课标”。也就是说:老师还没能真正领会《课标》的精髓,对《课标》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纸面”,所以一到课堂就变了味道。  相似文献   

10.
袁宝 《山东教育》2005,(34):28-28
学完《詹天佑》一课.我让学生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第二天上课.我便检查背诵情况。不错,多数学生都能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了下来。还有一个叫袁野的同学没检查,他可是我们班的老大难,总是背不过书:为了激起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前我曾单独找他说:“这一课.你挑选一段接简单的背下来就行。”他答应了下来。我想:他应该准备好了吧。于是点了名让他背诵。  相似文献   

11.
概括课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是一座难攻的碉堡,教学中我发现诗歌对小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于是,我尝试着把二统一起来.即用诗歌的语言,来概括课内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今天没有课,我终于决定把那一头我引以自豪的长发换个造型,来个清爽的短发。不管老妈怎么劝,我还是下定决心了……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上了“圆的认识”一课,课前一商在思考怎样把“针尖确定圆的位置”这一知识点让学生自己感悟出来,但一直没有想到好的操作方法。最后,我只好设计了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画的两个圆进行比较,然后得出结论。可是,我心里一直为没有设计出理想的情境而遗憾。上完课,当我再回顾这个环节时,我忽然意识到自己与精彩失之交臂的原因了。  相似文献   

14.
我曾常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如罚站、罚做作业、罚背书等。明知这样做不对,也多次下决心改正,但一直没有成功。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却使我不知不觉地、彻底地摒弃了体罚或变相体罚。那是2000年4月的一天早上,由于把周二错记成了周三,从不误课的我没有去上第一节课。学生们见没有老师来上课,便让课代表去办公室找我。在校园里,急匆匆赶路的课代表被校长叫住了……在课代表和我一起赶往教室的路上,课代表很紧张地对我说,这件事被董校长知道了。上完课后,我心里忐忑不安。一般来说,青年教师渴望领导关注自己,渴望得到领导对自己…  相似文献   

15.
我一直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喜欢欣赏诗词曲赋之类。我希望把我的这份兴趣传递给我的学生,上个星期我便连续给学生上了几节对联课。  相似文献   

16.
不妨听听自己的课●李德山一次,某小学一位青年教师向我介绍他提高课堂教学基本功的方法:把录音机带进课堂,把自己上的课录下来,先放给自己听,自己分析,然后请他人指教,来个教后琢磨。听了这位老师的自我介绍,我颇感新鲜。这不失为年轻教师尽快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  相似文献   

17.
评优课     
评优课对于老师来说极具诱惑力,尤其对我这个刚毕业的新老师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它是一个标准,代表着老师的水平。如果评优课能拿到“优”,无疑是我教学生涯中的开门红。我接的是四年级,刚接班不久,就有同事告诉我,这个班最有个性,下课时震耳欲聋,上课时静若“死水”,尤其是一到了有人看课的时候,同学们就吓得不敢举手。给这个班上课的老师也没有办法,只好一个劲地讲,也不管有没有发言的了。眼瞅着评优课就要来了,我还是没有找到撬开大家“金嘴”的好办法。毕竟那个“优”对我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把评优课…  相似文献   

18.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尝试着启迪学生对课进行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对课进行通灵感悟,让课语言把学生生命中的灵气点燃。  相似文献   

19.
上学期,我市组织青年教师会教,都上《世间最美的坟墓》(以下简写为《世》一课。我的课得到了评委和听课教师的赞赏。下面我把如何教的想法和做法告诉大家,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贺卡     
郝健 《山东教育》2010,(5):12-12
圣诞节到了,不知哪班的学生喊出:“祝老师圣诞节快乐!”对桌李老师的桌上也多出了几张贺卡,花花绿绿,甚是好看。看着贺卡,我忽然想起我多年前教过的一个学生——红。红的家境不好且非常困难,连课本都订不起,所以每每上课,我便把我的课本放在她的桌子上,让她课上暂时看。课下,她再还给我。我不好意思把课本给她,一来,我备课不方便;二来,红自尊心极强,轻易不肯接受别人给她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