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钓浅、钓深、钓荤、钓素、钓底、钓浮,只有辩证地看问题,才会有好的鱼获。一、钓浅与钓深这里的"浅"与"深",指的是垂钓时的钓浅滩还是钓深潭。其实,钓浅与钓深小仅与季节、气温、气压、水温、水压、水中的溶氧多少相关,而且与鱼类的生活习性相关。一般来说,在初春、仲春  相似文献   

2.
鱼之钓组观     
何继友 《钓鱼》2004,(12):21-21
在竞技钓和休闲钓中,垂钓不同规格、不同对象鱼的钓组配置问题,越来越显得突出起来。如果配置不当,将会直接影响钓鱼的效果。如果是参加比赛,则会直接影响比赛的成绩。举例来说,前几年在山东威海举行的“光威钓王杯”上,很多知名钓手由于钓组配置失当,痛失进入前列的机会。又比如,初冬、初夏季节,鱼类觅食动作轻微,钓组配置不当,根本就没有咬钩动作出现(其实是有的,只是体现不出来)!所以,无论是竞技钓还是休闲钓,垂钓中配置科学合理的钓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赵巍 《中国钓鱼》2003,(3):20-21
“三钓”就是钓组、钓饵、钓位。注重了具体垂钓过程中的“三钓”细节,就抓住了垂钓活动中的关键,垂钓就可能有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鲢鳙属中上层鱼类,也就是说它们活动或觅食主要是在中上层水域,这是鲢鳙的习性,下底索饵对于鲢鳙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而垂钓者们最习惯、最方便、最快捷的垂钓方式则是用手竿底钓。人们喜欢钓底,而鲢鳙喜欢“悬吃”,这就产生了一对矛盾。如何能解决这一矛盾呢?那就是选择陡坡。在陡坡上钓鲢,饵能触底,对钓手来说是“底钓”,而对鲢鳙来说则是“悬吃”。这既方便了垂钓者,又方便了鲢鳙,正是“两全其美”。  相似文献   

5.
关新铭 《钓鱼》2004,(20):42-42
当前,生活在自然水域的鱼已经非常稀少了。为了让子孙后代有鱼可钓,我们钓鱼人进行垂钓时,一要讲文明,二要有利于保护鱼类资源。列于一些不文明的钓法如锚鱼等,应坚决说“不”。  相似文献   

6.
郁文生 《钓鱼》2008,(6):38-39
笔者赞成“钓鱼是一项系统工程”之说。因鱼类是变温性极强的动物,除选点、饵料、钓具搭配和垂钓方法、技巧等环节外,有多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其钓获量,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譬如:有些钓手论“装备”并不孬,论钓技并不赖,论饵料和钓组等并不差,可有时就是钓不到鱼。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会影响钓鱼和鱼获量呢?现根据实践谈些浅见,以便钓手们在出钓时参考,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7.
王跃进 《钓鱼》2007,(6X):25-25
一般来讲,钓新鱼、钓小鱼钓组灵敏点好;钓猾鱼、钓大鱼应迟钝些。其实新鱼、小鱼因没有上当吃亏的经验,钓手在垂钓时只要把钓组弄个八九不离十就行,但猾鱼、大鱼久经沙场,九死一生,而谨慎多疑,所以在垂钓时钓手就应当在“鱼”身上多费点心思了,投其所好,欲擒故纵,总之是要减少疑惑,丧失警惕,让其“吃一堑”的记忆库里找不到能引起警觉的“存盘”,  相似文献   

8.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21):28-29
悬、浮钓鲫鱼:是悬坠钓法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这项技术的产生源于人们长期垂钓实践对鱼情的认识。近年来各类大型钓鱼比赛都把钓鲫鱼列入单项比赛成绩,这就更促进了钓鲫鱼技术的提高。随着一大批年青人纷纷加入竞技钓鱼的行列,以尾数论胜负的单项比赛“速钓鲫鱼”技术自然成了人们钻研的课题。而在这项技术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也催生了拉饵技巧的诞生到成熟,这两者完美的结合及磁性拉饵盘的相助,无疑把悬坠钓法的速度提高到了极致。“悬坠浮钓”技术在调标上也突破了“调4钓2”约束,可以说是“悬坠底钓”的“升级版”。作为初学悬坠钓者,当你掌握了”悬坠浮钓”技术的同时,也等于踏上垂钓其它几种中上层鱼类(鲢鱼、鳙鱼、草鱼、鳊鱼等鱼)技术的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激情游钓     
余淼 《钓鱼》2004,(4):13-13
游钓,在国外是极其富有情趣的活动,它在某些方面和背包旅行很相似。游钓者或与朋友同行,或是独自一人,携带钓鱼用具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到湖泊或是溪流垂钓,夜间则在附近宿营。每天并不准备食物,而是食用垂钓上来的鱼类。由于这种活动自由而充满挑战,所以在年龄较轻的钓鱼爱好者中尤为盛行。英国BBC的专栏作家、著名钓手迈克.史瑞塞尔在他一篇有关游钓的文章中这样描述到:“当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时,日日夜夜地在沙滩上宿营,品尝着自己钓上来的美味,  相似文献   

10.
杜新财 《垂钓》2005,5(10):13-14
六线鱼:地方名“黄鱼”,近海冷温定栖性近底层杂食性鱼类。栖息于近岸浅水区多礁岩、海藻的水域,随栖息地环境不同,体色和种群会有所变化。常见品种有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是本地垂钓的主要目标鱼。本地钓友垂钓六线鱼多运用传统抛竿底钓技法,使用远投抛竿配大型旋压式绕线轮、串钩钓组、14号钓钩。一名钓手可同时使用多支钓竿。  相似文献   

11.
夏钓进行时     
龙云湖  昕东 《垂钓》2010,(6):31-31
夏季,因为气温、水温的关系,钓鱼人普遍认为鱼难钓。不过,若掌握了鱼类的活动规律及合理地安排好钓位和垂钓时段,夏季同样会是垂钓的黄金季节。  相似文献   

12.
黄盛国 《垂钓》2004,(11):17-17
大连市区濒临黄海海域,水质清澈.平均水深达40米左右,可供垂钓鱼类主要有鲐鱼、鲆鱼、鲈、鲛、鲽、缦以及黑鲷、黑鮶、六线鱼等30多种,因其交通便利,颇得钓皮青睐。现就大连市区周边的几个著名钓场作以简介,供诸位钓君参考并“按图索骥”。  相似文献   

13.
马建华 《钓鱼》2005,(12):23-23
自“台钓”传入大陆后,经过成千上万钓手的不断改进以及钓鱼媒体的大力推广,大陆钓手的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其钓法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垂钓方式——悬坠钓。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现代的悬坠钓法已经摆脱了最初“台钓”的框框束缚,成为了一种崭新的垂钓技术。但直到现在,仍有大批钓友将其称为“台钓”,部分钓友直到现在仍然用“台钓“的基本理论来指导自己的钓鱼活动,众多的钓鱼刊物虽然也展开了对现代悬坠钓法的技术性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夏雨龙 《钓鱼》2008,(17):34-34
用拉饵的方法垂钓宜遵从“三适”。常见的适宜于用拉饵的方法垂钓的水体是多小鲫鱼的肥水体。拉饵垂钓的最大优点是诱钓合一,能有针对性地配制各种腥香饵料,能因地制宜地钓底钓浮,上饵速率快、扬竿频率高、中鱼几率大。而小鲫鱼的特点是好集群、摄食积极,虽为底栖鱼但有时也会上浮,  相似文献   

15.
徐艳文 《钓鱼》2013,(19):30-31
在经历了盛夏和夏末的多雨季节后,自然水域的塘、湖、库、堰水位几乎升至极限。因为水满,鱼类获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可以说初秋是一年中鱼类食物最丰盛的时段。但这个时段暑气尚存,昼夜温差小,闷热天较多。尤其是中午,日照仍然强烈,水温常常居高不下,鱼儿多潜入深水中觅食。因此,初秋选择钓位要沿用夏钓技法,坚持“早钓近,午钓远,夜钓边”以及“钓阴”、“钓深”的策略,找有树木、竹子等有障碍物的水域和岸边的阴凉地,鱼儿喜欢在此处栖息觅食,在此垂钓人也感觉凉爽。实际垂钓时,约定俗成的铧子尖、老鱼道、  相似文献   

16.
王庆荣 《钓鱼》2007,(10S):48-51
钓谚云:三分钓技,七分钓位。每到一处垂钓,选择钓位很重要,钓位选的好,则事半功倍,鱼获满护。钓位选不好,则事倍功半,难享鱼趣。最近我两次在自然水域垂钓中,选择“一尖两腰”做钓位,皆大获丰收,钓获量远远超过其它钓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刘汉初 《钓鱼》2012,(14):30-32
今年以来,在长达一个多月的“倒春寒”中,钓友们尚未体验到更多的春钓乐趣,炎热的夏季就已接踵而来了。夏季,虽然算不上“黄金钓季”,但艳阳高照、万物生荣,鱼类的新陈代谢较高,昼夜进食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加上垂钓的有效时间比春秋长,因此,  相似文献   

18.
范宁 《钓鱼》2004,(5):20-21
近日,本刊钓技诊所栏目接连收到各地钓友发来的短信和电话,纷纷询问悬坠钓该如何找底?河南平项山钓友朱永军更是三番五次地致电本刊,非要亲自询问钓技版编辑不可。他在电话中这样说到:练习悬坠钓法已有一段时间了。可到现在就是在“找底”的程序上摸不清门道。无论是搓饵垂钓还是拉饵垂钓,总觉着在“找底”时会出现问题。不是过高就是过低,但大多数情况下是以过高为主,总是找不到准确真实的“底”,真不知道那些垂钓高手们是如何找底的?  相似文献   

19.
刘少才 《钓鱼》2005,(11):45-45
在远洋船上垂钓,既不同于钓鱼爱好者那样“独钓寒江雪”的眼巴巴等候,也不同于渔民那样“稳坐钓鱼台”的丰收,而是脚踏浮动的土地,船行到哪里钓到哪里的“随船钓”法,船员们自豪地说是钓遍五洲四海的休闲活动。  相似文献   

20.
孙雨 《钓鱼》2006,(21):25-25
“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有草的水域不仅饵料多.而且比较安全,鱼类家族中的多数成员都愿在这样的水草丛中栖息、觅食、生儿育女。对垂钓者来说,水草虽然挂钩绕线.增加垂钓难度.但仍不失为钓鱼的理想场地。其他诸如“选铧尖.钓半岛.陡坡下面钓鱼好”,“桥墩旁.是渔场”.“方钓角,长钓腰,不方不正把洄涡找”.“洗菜处,淘米点”.“进水口、出水道的洄游点”.“水库钓沟汉.浮钓要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