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8,(1):112-117
清代诗坛领袖王士禛所著诗文,由袁世硕先生主编,整理为《王士禛全集》,贡献尤多,惠及学界。然王士禛交游广泛、著述浩繁,其诗文仍有散佚。今新辑得其佚诗20首、佚文5篇,并加考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从版本目录学角度,介绍传世较罕的康熙刻本《渔阳山人诗合集》,并通过比较,指出世间通行的《渔阳精华录》是在此《渔阳山人诗合集》的基础上,适当增删而成,证实《渔阳精华录》的编选确实出于王士禛本人之手。  相似文献   

3.
《般阳诗萃》收录的蒲松龄诗,有两处共三十题三十四首以干支系年,这两处干支遂成今人整理本《聊斋诗集》诗作编年的依据。本文重点考察《般阳诗萃》两处干支的系年错误,订正整理本《聊斋诗集》诗作编年的不审之误。  相似文献   

4.
中华书局出版的《张载集》载录张载诗16首,其真实性毋庸置疑。李裕民《张载诗文的新发现》一文称新发现张载诗61首。这61首诗真伪掺杂,其中误入了杨时、吕本中、朱熹、陆游等人的诗作。  相似文献   

5.
翁同龢的诗作生前并未刊行,身后由戚属、门生搜集刊行。先后有翁永孙辑《瓶庐诗钞》四卷,翁斌孙辑《瓶庐诗稿》八卷,张兰思辑《瓶庐诗补遗》一卷。《瓶庐诗稿》收录诗作一千余首,经缪荃孙、邵松年等人校勘,饶星舫写刻,堪称精审。《瓶庐诗稿》稿本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可见校勘痕迹,涉及诗题改动、字句斟酌、诗作顺序调整等。然此三种皆非翁同龢生前自定,搜集遗作固然难以穷尽,且有误收他人诗作之憾。  相似文献   

6.
《永乐大典》卷2264载自居易《湖上春行》诗二首,有人断定其二为佚诗(见《文献》1997年2期童根羽文),其实不然。这二首诗均被收入《全唐诗》。第一首在卷443,第二首在卷446,只不过前诗题作《钱塘湖春行》,后诗题作《春题湖上》,仅有几字不同。可见二诗并非佚诗。《永乐大典》把二首诗作同一诗题下之组诗处理,《全唐诗》则作为  相似文献   

7.
陈衍素来留心师友文字,尤喜王渔洋《感旧集》,用力四十余年增补其中诗人小传,其编选《师友诗录》或受此启发。《石遗室师友诗录》最初刊载于《国学萃编》,后因与沈宗畸交恶而停止刊载。现存《师友诗录》六卷,选张之洞、陈宝琛、陈书、沈曾植、梁鼎芬等九人诗作,后以此为蓝本成《近代诗钞》,并奠定了其编纂体例。  相似文献   

8.
《居易录谈》《居易续谈》最早见于《学海类编》“集余游览”类,为《学海类编》编者删削王士禛《居易录》《香祖笔记》内容后改易别名而成。《居易录》《香祖笔记》卷帙浩繁,《居易录谈》《居易续谈》对王士禛笔记作品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也存在内容残缺不全、名称易致混淆、文字校勘不精等问题,对王士禛及清代笔记进行研究,应以《居易录》《香祖笔记》为依据。  相似文献   

9.
姚鼐《今体诗钞》是一部著名的近体诗选。《今体诗钞》是选家出于教学需要,续补王士禛《古诗选》而作,也是为了彰扬其唐宋诗并举的诗学观念。弟子、诗友们的群体需求,选家自身高水平的创作与评注,为此选的广泛流传与经典化进程奠定了详实的基础,也张扬了姚鼐诗学、光大了桐城诗派。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一本直面汶川大地震,真实反映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诗歌集——《瓦砾上的诗——5·12汶川大地震祭》,近日由珠海出版社出版发行。《瓦砾上的诗》诗集共收诗作85首,按表现内容分为  相似文献   

11.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7,(6):125-128
《全宋诗》著录诗人九千余人,卷帙浩繁,且出于众手,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重收诗现象。对宋祁、宋庠二人名下与他人重出的诗作进行考辨,论证这些诗的归属。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清代文津阁《四库全书》,首架壁板上刻有清代乾隆皇帝的诗。诗作于 1775年 ,描写了《旧五代史》的排纂编次过程。参考文献 7。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世界》2008,(7):115-115
盲校学生金乃嘉的诗作《爱》获得第二届“冰心作文奖”全国比赛高中组一等奖,引起了相当的轰动,起初是赞赏诗好,后来是批评中、高考作文“禁诗”不好,应该给诗以与其它文体同样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清诗鉴赏辞典》(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选录了"同光体"代表陈三立(1853—1937)的诗作6首。令人遗憾的是,其中的《咏小松》被鉴定为陈三立的早年诗作。所附鉴赏文章称"诗人青年时期的精神状态和抱负也就在这首借小松自况的诗中体现出来,""他的胸怀与情操,从他早期所作这首《咏小松》中,也可看出"。事实上,《咏小松》共两首,《辞典》仅收录其一:"阶庭三尺小松树,待长龙麟岁月间。霰雪纷纷冰齿齿,一尊对汝气如山。"其二:"杜陵移植草堂中,配汝茫茫笑略同。莫为旁枝发桃李,仰天倔强拒春风。"两首诗均出自《散原精舍诗续集》卷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上海著名诗人于之,原名王裕之,1927年出生,今已83岁了。他的第一首诗《旅伴》诞生于上海解放前夕。上世纪50年代,他正式步入诗坛,先后在《人民文学》、《诗刊》、《文汇报》、《解放日报》、《萌芽》等报刊上发表大量诗作,并出版了《海边的  相似文献   

16.
王志清的《中国诗学的德本精神研究》(以下简称《德本诗学》)是一部对中国诗学溯源探本,为诗立则的锐意创新之作,体现了传统精神与现代意识的高度结合。我国是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作品丰赡。随着诗作的发展与提高,也  相似文献   

17.
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家文物局同意,1995年12月26日至28日,在湖北省英山县召开了有21位专家参加的毕昇墓碑研讨会。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先生应邀与会,以诗代论,作了重要发言。原诗已刊《中国文物报》1996年1月28日4版。1996年2月3日,史老给本刊主编寄来了诗作复印件,并在信中对第一首诗的小注作了说明。现将诗作转载,连同说明一并发表。  相似文献   

18.
宋代僧人学诗者颇多,可是传世僧人诗集却并不多见。清代初年吕留良等人编刻《宋诗抄》,只选录道潜《参寥集》和惠洪《石门文字样》两种,并叙述说惠洪诗雄健振路,为宋俗之冠。道潜和惠洪都是北宋末人,在宋代诗增当中行年已晚。其实远在北宋初年,别有希昼。保退、文兆、行肇。简长、维民、宁昭、怀占、惠崇九位借人,不仅以能诗而闻名于当时,而且及至南宋末年,周精仍盛称他们构诗作“为是宋三百年诗俗之冠”。宋人刊行九僧合集,即以“九增诗”为名。只是《九僧诗》流布不广,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早已为寻觅不到此书而叹息。幸而六…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宋之问于神龙元年贬泷州,次年春末是承召回归,而不是如两《唐书》等所说的“逃归”。其回归的时间也证明了他的复出与王同皎等被杀无关。又,文献资料证明,宋之问的《灵隐寺》诗写的就是灵隐周围的景色,诗题与内容切合,说此诗作于台州,不可从。  相似文献   

20.
一月六日播发的《<程潜诗选>出版》一稿,在介绍程潜诗词的风格时说:“他的诗沿袭汉魏古风,古朴苍劲……为文坛各士所称道。”说某人的诗朴素而有古代诗作的风格,称“古朴”是可以的,但是说某人的诗“苍劲”就欠妥了。“苍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